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基于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的调查

2018-11-22 03:14卢晨昊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白茶农民农业

■ 卢晨昊

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再到以更高标准促进乡村文明,为进一步适应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缓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一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一、乡村为什么要振兴

一方面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的人口向城镇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劳动力的转移预示着农村的资源或者各种要素也逐渐向城镇进行迁移,这种转移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同时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加农民的家庭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民更加充分地占有和享受城镇的福利和资源。但是也正因为这种大量的转移,造成了农村地区的人、地、财大量流失,产生负面效应,特别造成农村低龄人口严重缺失,产生“空心村”等现象,出现农村的“凋敝症”,而相应地城市则会出现过度拥挤,造成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严重突出。

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我们能够发现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有些国家则开始实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政策,以缓和城乡发展的矛盾,缩小差距,但有些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则未能遏制住城乡两极分化的历史道路,造成城乡关系恶化,城乡收入极化,城乡矛盾突出等问题,最终则对整体的城镇化进程产生滞后影响。

另一方面农村与城镇的关系好比河流和大海的关系。农村好比河流,虽然有时水量较小,但是不断地注入大海,为大海提供供给,相应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的供给,需要绿色空间的支撑,更需要有从事生态的工作者,这样才能保住更多的“绿水青山”,才能有更多转化金山银山的资源。像现在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发展过程,正是因为有着周边农村地区的生态空间的支撑,资源的有效供给,才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乡村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要想进入现代化,必须融合城乡发展。要想城镇发展,其实最根本的是扩大城镇发展的生态空间,整合发展资源,而作为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要依存的乡村,则就必须得到振兴。

二、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现在乡村振兴急需面临的问题也是农村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难题。“三农”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乡村振兴就无法实现,经过整合,可以将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程度在初中文化以下的占比高达91.7%,而我国城镇的居民受教育水平基本能够维持在高中或者职高以上。由此,能看出现阶段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程度低,大大影响了农民的择业思想,以及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对于现阶段的农民而言,低龄人口主要以城镇务工为主要收入。现在农民主要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收入为主,而相应的财产性收入是非常少的,比重是比较低的,虽然一直在向城镇居民迈进,但是却没有真正转移出去,发展成城镇居民,享有相对应的公共服务。此外,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在文化消费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业余生活方式单一,自身素养得不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培育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不强。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农业发展不充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较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较或者不同地区的农业相权衡的话,我国的农业发展不充分,农业科技的应用水平较低。小农式经济是东亚国家农业的典型特征,同是东亚国家,日本、韩国在农业的发展上与中国相比有较大规模,原因是在于农业经济的规模性和科技性。目前,我国27%的农业劳动人口生产着不到全国GDP9%的农业增加值。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农业在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上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纵观现在的中国农村,还存在秸秆焚烧,特别是在北部地区,且有时也存在大量的秸秆不能充分地利用,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以及养殖废水也不能有效地利用,没有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

此外,在农产品生产监管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农业的规模化没有形成,农业的互补优势不明显,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不充分、建设不充分,农产品在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力都较弱。

(三)农村发展没有整体规划

农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竞争机制。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千篇一律刷白房子,整治村庄,拆了建,建了拆等所谓的“乡村振兴模式”,但这种模式一味复制,拿来主义,造成了村庄没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留不住人才,占据不了市场,吸引不来资本。更有甚者,经过一系列的改造,没有形成各自的独特优势,最终村集体负债百万千万的“振兴乡村”不在少数,这也造成了财产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同时,村庄在振兴前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这样发展就是混乱的,毫无章法的,最终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当没有形成自身的经济发展动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打造自己的主打产业,经济就会出现一个长期萎靡的状态,甚至会出现负增长,不足以支持乡村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之路该如何走

乡村振兴之路该如何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的实践或许能给人以启迪。

黄杜村位于溪龙乡南部,素有“中国白茶第一村”之美誉。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黄杜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村民尝试种过辣椒、板栗、杨梅,但是始终都没有实现富起来。时任黄杜村支部书记的盛阿林老同志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至今还热泪盈眶。1996年,在安吉县召开的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决定,要在黄杜村建立1000亩白茶基地,省、市、县等相关部门也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黄杜村党员干部带头开始走上了种植白茶之路。2003年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1000元左右跃升至712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高出40%。这一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调研,对安吉白茶予以高度评价:“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这些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鼓舞下,特别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指导下,这一片叶子在黄杜村村域面积11.5平方公里上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全村白茶年销售收入达2.4亿元。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1万元以上,黄杜村也相继获得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村”、省“五好”党支部、市“新农村实验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在黄杜村的乡村振兴模式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富裕离不开产业的转型,离不开农民的致富理念和党员引领及公众的共同参与。因此,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解决现阶段所遇问题,必须从农民理念、农业转型、农村建设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农村要脱贫致富,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在理念振兴上先下功夫

无论是上世纪贫穷的黄杜村还是现在的富裕的茶村,有一点,黄杜村始终没有变,就是所有村民的致富理念和勤劳品质。在21世纪初的黄杜村,当时村民为了能够致富,种过板栗,种过辣椒,种过其他多种经济作物,只是一直没有找到一条适合黄杜村致富的模式。但是他们一直都在找,也从未停歇过,黄杜村的村民的脱贫理念一直比较强烈。而在与黄杜村支部书记盛阿林同志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村庄的理念都是这样的,去某些村庄考察时,有些村庄的村民习惯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方式,大多满足于日常生活需要,并不太注重农产品品质的追求,致富愿望不是很强烈。由此看出,思想的贫瘠和理念的落后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要脱贫,农民要致富,最大的难点在于村民理念的转变。黄杜村从一个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型,根本原因就在于村民致富愿望非常强烈,他们通过多次尝试,最终实现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振兴了一个乡村”。不仅如此,他们还为党分忧,以白茶产业和技术扶持为抓手,带头先富帮后富,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由此可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最根本的也是需要率先做的,应该是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激发农民的脱贫意识和致富愿望,从而为农村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农村要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在产业融合上做好文章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应该走一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茶叶是黄杜村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种植茶叶需要开垦山地,但是如何兼顾白茶种植与保持良好生态二者的关系呢?茶农告诉我们,在黄杜村白茶种植地,为保持好水土,黄杜村在山体坡度25度以上是坚决不种植白茶的。我们还发现,茶种植区域中,在山顶和茶园间隙处保留了大量的灌木植被,这不仅很好地防止了山地水土流失,还给茶农提供了休息纳凉之所。在与茶农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整个溪龙乡早在7年前就开始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以及物理防控和生物药剂,现在已形成良好的生物链和大环境,目前安吉县已被列为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此外,黄杜村还依托秀美的自然生态,引进了帐篷客高端民宿,不仅延伸产业链,还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近年来,黄杜村还加大了茶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成立了茶博士帮帮团,建立了白茶文化展区,彰显白茶之乡的地域文化。乡村产业发展,必须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传统农业与加工业、休闲旅游等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让农民能够在产业融合中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

(三)农村要治理有效,必须坚持干群合力,在激活农民活力上多出举措

纵观黄杜村的发展历程,从刚开始的“无人敢种”到“党员带头种”,再到“党员帮忙种”,种植白茶的农户由原来的仅有7家发展到300余家,已经占据全村的85%以上,才得以形成今日的白茶品牌规模。所以,乡村振兴离不开党政干部的领导,更离不开农民的强力支持,如何形成强有力的干群合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只有身体力行、深入基层、聆听民意、了解农情、率先垂范,才能谋民利,得民心,带民富。

猜你喜欢
白茶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绘本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绘本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