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探究

2018-11-21 11:08谢泽泓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企业绩效内部控制

谢泽泓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与企业制度的变迁,企业家日益注重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快速有效地提高企业业绩,而一个企业的业绩不仅与企业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更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程度紧密联系。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逐渐成为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效屏障和保障企业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后盾。文章通过零售行业大样本指标的数据分析检验以及QL集团的单案例解读相结合,探究出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关系:在适当考虑其他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下,内控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为使企业可以获得较好的经营环境、规避可能遇到的相关风险、稳定并持续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程度;企业绩效;迪博指标

一、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1.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中世纪时代,内部牵制制度随着商业组织出现而进入企业,使每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随着经济发展与企业制度的变迁,内部牵制制度逐步演化为现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有助于保障企业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目前人们主要通过内部控制的审计意见、迪博的内部控制指数等指标来描述企业具体的内部控制有效程度。

2.影响企业绩效的指标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未来:卓有成效的德鲁克》一书中提出考量企业绩效的五项指标:企业的市场地位、创新表现、生产力、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流的稳定状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文章运用数据分析量化企业业绩时,将会参考这五大项指标来采集数据。

3.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生一系列由于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从闻名审计界的美国安然事件到国内的中航油事件以及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均与企业的内控制度失效相关,凸显出企业内控有效性在企业绩效中的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行业样本指标的检验以及对“反例”——QL集团内控与绩效的深度剖析,探究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二、大样本检验

1.样本收集

文章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以及DIB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系统,选用零售行业约①78家上市公司自2012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指标,共计样本量391个。

文章以迪博指数(文章简称ic)量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指数数值越高,企业内控有效性越高,若指数为0,则企业内控失效,内控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参考彼得·德鲁克五项企业绩效考量指标,文章最终选择企业的资产收益率(ROA)代表企业绩效,净资产收益率(ROE)、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成本费用利润率(文章简称PC)、资产负债率(LEV)、现金比率(文章简称CR)以及企业的市场规模(size)共六项指标作为除内控有效性外的其他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

2.数据检验

(1)通过stata分析,得出样本迪博指数的中位数,并依据该中位数将样本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2)将经过分组的所有样本的迪博指数通过t检验,验证与业绩指标ROA的相关性。具体结果如图所示:

经检验,t值为-6.1317,P值为0.0000,表明ic所代表的内控有效性与ROA在99.99%的置信水平下极其显著相关。

3.数据回归

企业绩效不仅受内控有效性的影响,文章结合企业的盈利能力、流动性以及负债水平,选取相关指标,将其作为控制企业绩效的其他自变量,连同内控有效性对企业绩效做回归分析,同时,由于样本数据含多个年度,该分析对年份设置虚拟变量,以控制年度对数据的影响。文章采用的回归方法为最小二乘法。具体结果如图所示:

各项指标对应含义如下:

由上表数据可得,内控有效性指标迪博指数ic的P值为0.002,t值为3.15,在99.8%的置信水平上与ROA呈显著相关关系。

4.样本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从一定层面上而言,在对其他相关变量进行有效控制后,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绩效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影响程度,当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程度较高时,企业的绩效水平较高,呈正相关关系。

三、单案例分析

在对零售业行业进行数据分析中,发现在2012年至2016年间唯一一家连续两年内控为非无保留意见的企业——QL集团竟在内控失效情况下,实现业绩大增长局势,其净资产增长率均高于同行业水平,与上方样本结论相悖。因此文章针对该家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探究这家内控失效的企业真實业绩情况。

1.企业概况

QL集团原为主营商品零售业的公司,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一家以商业为主的集团化、现代化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现阶段国内消费升级和转型过程中,传统百货零售业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QL在2015年年底(11月19日完成所有手续)向A公司定向发股,收购B公司,在原有主营业务基础上,新增黄金制品、珠宝首饰的设计、加工和批发业务,成为QL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2.年度ROA对比

结合大样本的数据分析,文章选用企业ROA指标代表企业的绩效情况,同时通过数据检验出内控有效性与ROA指标的相关性,因此下列分析使用ROA作为分析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探究QL集团内控有效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下图将QL集团年度ROA和与其业务相似的零售业企业年度ROA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QL集团在内控有效的2012年-2014年度中,其ROA水平与行业内的内控有效的几家零售企业相比,处于中等水平,而在发现内控失效的2015年,其ROA水平却反超同行业公司,随后在2016年及2017年逐步回落,甚至预计在2017年下滑至六年内的最低点。

3.QL近年股权结构变化情况

对比年度ROA数据发现其拐点发生在2015年,该年重大事项为QL对B公司的收购,发生股权结构变化,因此对股权结构进行研究,力求探究导致2015年收益率上升的原因。

图2中的A公司正是向QL集团出售B公司的卖方,而背后的母公司C公司才是真正的幕后者。QL已经被其以52.11%的股权达成控制。

文章对QL股权结构的变化进行追溯,探究QL为何从一家百年集团成为黄金制品C公司的孙公司。

(1)2000年-2003年,连续亏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创新的QL已在被市场淘汰的边缘,2000年其收益大幅下跌,随后在2001年-2003年,QL更是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于2003年年度报告公布之日起暂停上市,并且宣布如果公司2004年半年度报告仍然亏损,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2)2004年,关联公司接手QL

2004年QL带帽SST,此时某实业公司出现,QL集团以每股1.91元/股的价格转让给该实业公司,而据知情人士吐露,该实业公司董事长蒋某实际上为QL董事长蒋某某的亲生儿子,即存在关联关系。该实业公司入主后,通过资产处置、债务重组实现盈利,QL当年4月27日起暂停上市,10月25日恢复上市交易。

2010年11月,实业公司将持有股票转让给D公司,QL公司大股东由实业公司变更为D公司。

同年12月,D公司的控股股东C公司向QL投资,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后,D公司占QL集团总股本19.66%。C公司为QL集团第一大股东D公司的控股股东,并直接持有QL集团7.83%的股权,为QL集团控股股东。

2011年,C公司董事长刘某任QL集团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任副董事长。

2012年,QL收到证券交易所关于给予QL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公开谴责并认定公司前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蒋某五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决定,同年8月,蒋某辞职。

(4)2015年,QL经过几手轮换,沦为孙公司,新董事长辞职

2015年,作为收购B公司的对价,QL集团向A公司定向发股,QL相关的控制关系再次变更,至此成为黄金制品C公司的孙公司。同年,原董事长刘某辞职,由C公司董事长李某接任。刘某将在职期间发现的多起QL涉嫌违法犯罪事件对QL集团进行实名举报,披露在2015年5月30日,时任QL集团财务总监、现任QL集团总裁的潘某,按照QL集团实际控制人的安排,到QL集团控股股东黄金制品C公司的全资公司分批拿走批发价合计2.5亿元的翡翠等货品,并承诺将分批付款。但在拿货后以种种理由拒绝按照承诺支付货款及滞纳金。至今该笔货款及滞纳金总额已经超过3亿元。

对此,QL集团没有发布任何相关公告,同时在其2015年年报中故意隐瞒此笔重大关联交易。

4.公司年报披露相关数据指标变动原因

(1)重要资产数额变动均因子公司引起

根据其2015年的年报中,多项重要资产数额变动均与关联方相关。

(2)多项大额非经常性损益直接影响当年净利润

在年报披露的重要事项中,QL于2013年-2016年连续发生多项大额非经常性损益,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处置子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等,仅2015年,其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47亿,是当年净利润的1.72倍。

(3)未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

除上述提及的3亿关联交易外,在决定书披露的QL集团5次信披违规中,曾涉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2016年4月,QL集团发布的关于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中,显示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零。而其省监管局在决定书表示,上述专项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QL集团曾于未经股东大会批准即改变募集资金用途,使用募集资金支付中介费用共计125万元。

5.剥离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未披露数据后年度ROA对比

经过以上调查,文章对最初的ROA数据依据“ROA=净利润/总资产”的公式,对ROA进行修正。

修正一:剥离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年度ROA对比

通过对比,可发现消除非正常性损益对QL集团ROA的影响后,情形大为不同,甚至结果相斥,即使在2016年数据其ROA有所回升,但仍远小于其财报公布的实际数据。QL集团的企业业绩不容乐观,尤其是在2015年至2016年,正是内控审计发现问题之时。

修正二:加入未披露数据的影响后年度ROA对比

刘某举报的3亿资金与其省监管局在决定书指出的未披露专项费用,均应计入QL集团的费用中去,当净利润计入这两项数据的费用时,对ROA的影响如图6所示,QL试图掩盖真相,虚减费用,虚增利润的意图十分明显。

修正后行业对比:

从折线图7可看出,修正后QL的ROE指数不升反跌,即使2016年看起来有所回升,实际仅回弹约0.05个点,可假设为公司内控失效情况下业绩出现不稳定导致大幅波动的缘由,QL集团极有可能面临再次被ST的风险。

6.案例分析总结

在上述案例分析中,通过净資产收益率ROE与股东结构、控制方关系的分析,我们发现QL集团该家企业的实际业绩与对外公布情况不符,但由于资源数据的限制,无法确认是否还有其他遗漏数据未被披露,但上述分析足以揭露内控有效度与其实际业绩的正相关关系。

QL隐瞒真实数据,与其控制方的利益意图相关,自从黄金制品C公司借壳上市,QL集团便已成为筹资,转运资金的一项工具(其内控意见中多次表明QL募集资管理及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C公司为避免其被退市,选择虚造数据,隐藏真相。

四、总结分析

文章通过有关内控指标与企业绩效指标的大数据分析以及QL的单案例探究相结合,得出结论:在一定时期内,内控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程度越高,企业的绩效越好。在现实中,有少数内控失效的企业会通过各种数据掩盖以及其他各类违法行为来伪造企业绩效良好的局面,由此也可认识到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外部审计相结合的重要性。

注释:

①2012年该行业有79家.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杨鑫.企业环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企业绩效内部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