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寻求资产和负债的均衡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还可以优化商业银行内部资产和负债的配置情况,为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首先阐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理论;其次从当下环境,行业状况和内部结构分析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现状,得出加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些优化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均衡发展
一、引言
在当今的经济模式下,商业银行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在我国的金融乃至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银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管理开始在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理好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将刻不容缓。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积极主动,以新姿态迎接新形势,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构建新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为现代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理论
1.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流程,它的各项工作内容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衔接,互相配合的。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对资产负债的总量、结构、效益和风险的管理。各项内容之间都是相互有联系的,要保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维持总量平衡,优化内部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外部风险,通过内外部价格杠杆发展各项业务,将上述工作内容细化为详细具体的计划通过措施进行实施并督促执行。
2.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目标
结合它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就不难得出它的核心目标,正如任何一家企业经营目的都是为了利润最大化,银行也是如此。为了迎合当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金融需要,它的核心目标就被化为了两部分,一边要降低风险,另一边要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经营效益,是很难进行生存的,更谈不上未来的发展了。因此商业银行的效益评价应以铁杖为基本前提,使内外审和监督三方结果相一致,及时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3.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商业银行正常的管理经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协调发展,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漫长的改革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具体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1)规模对称原则
规模对称原则,它不是单调纯粹的对称,而是商业银行内部的资产和负债在规模上维持一种相互平衡,从而确保二者能够同比例的增长,以达到协调发展,降低管理风险。
(2)目标互补原则
目标互补原则,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商业银行仅根据一个目标来配置资产是不现实的,而是将资产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三者进行综合的考虑,达到动态的互补,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3)增量存量结合原则
增量存量结合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强化资产和负债的增量管理,达到优化配置;二是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的布局调整,以利于风险的降低。
(4)结构对称原则
結构对称原则,商业银行只有对其负债的结构,利率的水平和流动的速度进行综合考虑之后,才能对其资产的期限和结构进行决策,既要保证偿还期的对称,也要保证成本结构的对称。
4.资产负债管理的常用方法
根据不同时期各自的特点需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发展改革,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方法。
(1)全面负债管理方法
全面负债管理法又称纯负债管理法,是银行通过外来资金的不断借入而持续增加资产负债的规模。由于借入资金利率和存款提取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有时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从而导致银行面临不可预测的流动性危机。
(2)缺口管理方法
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即缺口管理方法,是依据利率变动而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型是通过对利率的预测,主动对资产负债的结构进行优化。被动型是指竭力地降低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缺口,努力降低风险,保证银行利息收入的稳定。
(3)比例管理法
比例管理法是根据比率来分配资产和负债,有效的对资金进行调节配置,在风险降低的前提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该方法通常对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大指标进行分析,有助于确保银行经营战略的顺利实现。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现状
1.环境现状
今年的两会是新时代的两会,是贯彻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报告中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创新,要逐步解决建成经贸强国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我国将成为开放性的全球经济大国,在全球的经济中将占有更重要的话语权,将承担经济能力之内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要不断的推进基于包容的经济全球化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将加强宏观调控,日渐减弱微观的干预。政府通过法律,法规,金融政策等宏观手段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地方政府则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参与金融活动,不再对企业和各商业银行分支的一些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性的涉及和干预。
2.行业现状
股份制与民营制企业将发展为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与改革,过去纯粹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分量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和民营制企业。因为,他们的产权划分比较清晰,责任分配也比较明确,而且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比较符合当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接下来的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将真正的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主体。
3.内部结构现状
通过对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观察比较,可以发现它明显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而且业务基本上都是根据资金进行展开的,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并且资产负债率比较高,自己拥有的资金又相对较少。通过这样分析,也说明了对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商业银行要想进行正常经营就必须拥有贷款、现金类的资产,同时也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且充分的负债。
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化对策
金融危机后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金融新趋势,商业银行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时代的变化,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完美体系,以有效率有质量地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现阶段资产负债管理效用对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目标体系都会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水准,因此改善商业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为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现就从政府和银行角度提出几点对策:
1.政府角度
首先要加大相关监管部门的引导力度,无论是新产品的推广,还是新技术的应用,监管部门都应该加强引导开展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商业银行开展新品的积极性,鼓励其理论研究和日常运用。其次要强化率市场化改革,西方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资产负债管理,关键在于其市场化真正的得以实现,因此为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
2.商业银行角度
首先要提升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当下的市场环境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有利的,然而却缺乏对资产负债管理重要性的認识,应当从银行自身做起,提高对其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深化其内部改革,要推进商业银行的工作进程,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保障机构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先进理念,组建自身的保障机构,形成系统的组织框架,加快建立资产负债管理的业务组织体系。最后,要时刻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地探索开展新产品、新业务,以适应时代的潮流。
五、结语
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在新形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外部看,是银行贯彻实施国家政策的手段;从内部看,是银行经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新时期,资产负债管理务必要顺应时势,积极促进改革和转型,以有力的手段迎接各种挑战,合理维持好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引领商业银行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韩冰.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11-20.
[2]朱恒军.新形势下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思考[D].哈尔滨大学,2016,51-53.
作者简介:刘英杰(1994.05- ),女,汉族,河南南阳市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本科,学士,单位:南阳职业学院,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