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域新样态,创生教研新方式

2018-11-21 10:29张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

张红

摘要:面对区域教育的快速发展,南京市雨花台区的教学研究深入梳理、把脉区域新样态,并针对现状科学确立了区域教研的新定位,且在实践中创生了整合式、问题解决式、评价导向式等教研新方式,有力地推进了深度教研。在具体工作中,扎实推进在教学中研究的改革实践,在研究管理中谋求教研基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使得区域教研内容由“感觉型”向“证据型”转变,教研形式由“传达型”向“创生型”发展。

关键词:教学研究;区域样态;教学管理;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B-0035-03

教学研究是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立足区域教育发展新样态,扎实推进在教学中研究的改革路径,在研究管理中谋求教研基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谋求区域教研内容由“感觉型”向“证据型”转变,教研形式由“传达型”向“创生型”发展。多轮研究实践证明,这种教研方式有力推进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深入梳理,把脉区域新样态

近年来,雨花台区的教育规模和教育整体势态在大幅度推进。面对快速发展,教研工作的重要性越显突出,同时也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挑战,因此,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和教研品质迫在眉睫。

1.教研功能由单一教研向多维整合转变

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教研、教科研、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四个处室的功能整合已经实现。教研员角色定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们需同时承担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学科教研和专业培训四大任务,并确保四者有机融合。因而,教研员既是研究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研究的专业引领者。一方面要深入进行教材的研究、课例的研究,为教师提供教学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起学科理论及信息技术正确把握和实际运用的培训职责,帮助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科专业素养,进而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

2.学校教学管理、教师群体发展水平分化明显

随着雨花台区教育规模的增大,近三年新增学校和幼儿园十余所,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无论是职初教师,还是对外引进的骨干教师人数都在迅速增长;新建学校增多,学校管理层人员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一定数量的年轻教师开始走向教学管理岗位。因此,各校教师群体呈现出专业发展程度高度分化的状态;学校管理质量、教学管理把控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水准也开始明显分化,部分学校特别是新学校教学管理缺乏深度思考和有效策略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教学研究面临新要求、新挑战

当前南京市提出了教育名城建设的要求,雨花区基础教育发展面临规模扩张快,区域整体生源弱势外延扩大状态明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软件管理水平提升亟待跟进的局面。这对区域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其中的热点和难点。

二、针对现状,创生教研新方式

针对现状,提出目标,组织实践,是项目实施的基本范式,雨花教研为此重新定位,努力探究,开启了教研工作新方式的深入实践。

1.开展“四位一体”的整合式教研

集“科研、信息、培训、教研”四位一体的“新教研”模式,不再仅仅指向实践指导的单一角度,而是以主题为核心内容确立教研项目。一旦确立研究内容的主题,“四位”就围绕主题或切入或提供支撑,充分体现“新教研”模式的研究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其中,研究性是教研工作的核心所在,这里的研究主题不是纯理论性的问题,也不是纯实践性的问题,而是具体研究一种促进理论与实践两者互动发展的策略。教研突出教研主题,着力研究教学行为的改变,启迪教师群体的专业智慧。通过教研项目更新教師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调控、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强化教学研究。如我们确立了“导师引领制”项目,指向“教师发展”,由区“名师工作室”制定具体方案以及考核办法,主要进行命题培训、科研培训、学科教研等。确立了“小组合作制”项目,指向“学生发展”,合作学习可以看作是小组学习的精细化形式,学生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注重个体的学业长进,合作式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人际关系良好,充满社会支持,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的学习环境。以“小组合作制”引发学生对组、班级以及学校的情感归属,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最终促进学力增长。确立了“雨花新课堂”项目,指向课堂“教学改革”,关注主动学习,关注合作,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产出结果都负有共同的责任,强调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较原有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活动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以学科为单位,对以“以学定教、学练融合”为核心理念的“雨花新课堂”项目做到精心策划、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带领学科教师深入研究课标,研究学情,按照“准、慢、实”的教学行为策略实现“雨花新课堂”针对校情和学情的构建。

2.确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重心

问题导向是研究工作提质增效的必须,所有学科的教研活动都必须基于学科特质,基于区域学情分析,基于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研发解决问题的策略,推进策略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研工作封闭回路。我们组织学科教研,把教师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来,然后组建相应的教研模块,突破工作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如“命题”能力是一个教师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师命题能力直接关系到“以学定教”中教师“教”的品质。我们的做法为:一是定期组织命题培训,让老师明白,考题是怎么命制的;二是每学期发布十套中考试卷给老师,要求自行完成答卷,再组织学科解题能力测试,原题列做,要学生会考,先让自己会考;三是教会老师命题的同时,还要学会剖析考点。定期组织学科试卷分析沙龙研讨,对中考试卷倒推双向细目表,从而更加精准地感知考点、把握复习重难点,请专家对教师的研讨进行上位点评。

3.推进基于“优势联动”的合作式教研

面对区域内各校发展不均衡情况,面对教师发展的多元要求,“新教研”采取联片教研、区域协作教研、市区联动等多种教研方式,形成优势整合教研机制。今年,我们聘请市教科所和教研室专业引领,区名师工作室学科精准扶持,以“资源共享,携手并进;寻求突破,共同发展”为宗旨,坚持落实“雨花台区教研协作联盟章程”,同时在市区校三级联动的雨花教研联盟的基础上,借鉴外区教研活动组织经验,构建“N+1”学科教研共同体模式,即几所学校教研组联合一所发展基础更好的外区相关学科教研组,共同开展活动,以共生共长为价值基础、以学科教学质量共同提升为愿景、以实现成员校的共同发展为目标,提升成员校学科教学品质。再如,开展网络“特色练”活动,依托社会化网络资料,英语学科几所学校共同使用翼课网,在上课、作业、测验等方面展开优化使用方法的教研,教研活动中,分享使用“翼课网”的经验,让网络这一工具为教学服务率更优化、最大化。

4.尝试基于“评价导向”的管理式教研

针对学校评价,我们建立了指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由发展中心各专业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视导制度。在常态化的教研视导中,由教研室拟定本次视导的专题,提出视导方案,吸纳教师发展中心其他部门的人员参与视导,让视导更加专业,更有力度,并减轻了学校迎查负担。同时,推行“区联合视导报告制”,除甄别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还要提出改进方案和教研部分将为学校提供服务的具体措施。“报告”一式三份,给学校,促使学校认识不足强化教学管理改进;给自己,要求教研自身,既然写到,就要做到;给教育行政,作为区教育局提供对各校进行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教研室内部我们改变了“常务式项目式考核”方式,建立了“整体增值性评价”机制,推行“教研自我评估报告制”,促进教研员梳理和凝练教研工作经验与不足,同时以“增值性”作为目标引领,让学科教研有信心,能落地,有动力。

三、阶段观测,优化教研显成效

立足区域教育发展新样态的变革实践,我们探索出了更适合的区域教研,大力创新教研方式,有力地推进了深度教研。

1.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2017年南京市教育局开展“新优质初中创建”,由于教研专题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区新优质初中各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在2017年南京市组织的各类竞赛评比中,各学科均有在南京市教学基本功赛事和教学赛课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在最近一期的南京市先进学科教研组评比中,各学校均有学科教研组获得市级先进教研组称号。在2017年第九期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评比中,各校均有教师当选。

2.学校管理品质优化

区级教研的新方式,促进了学校面对本校实际进行教学管理方式转型的新思考。对应区教研管理的举措,学校开启了管理的深层设计,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教学质量管理方略。突出课程的体验性、突显学生本位、聚焦学力生长等研究专题开始走向深化。十三五期间我区新增6个省市级课程基地: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分校被确定为省级语文学科基地,南京市小行小学被确定为江苏省STEM项目试点学校,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被确定为南京市“十三五”综合实践学科基地,南京市科技教育“星光基地学校”通过了市教育局STEM课程实验室评估,南京市板桥中学被确定为南京市美术课程基地,南京市梅山高级中学被确定为南京市矿业文化课程基地。

3.学生素养提升显现

近三年雨花台区的三所高中,蝉联南京市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综合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教学管理奖。区教育局荣获教学管理奖。小学教学质量整体优良且基本均衡。根据《2016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报告》,我区小学在随迁子女比例高于市均1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语文和数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比例都在99%以上,略高于南京市平均达标率。此外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核心素養有了明显的提高。

立足区域新样态,创生教研新方式,让雨花台区的教研工作更具活力,更受学校和教师欢迎,为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的教研方式带动了校本教学研究的优化,区校联动也对区域新型教研文化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责任编辑:赵赟

Abstract: Fac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our district deeply untangles and interprets the regional new patterns to scientifically establish the new position of regional teaching research. In practice we have created the new styles of teaching research such as integration, problem-solving and evaluation orientation, powerfully promoting deep teaching research. In daily practice, we have steadily pushed forward the reform of research in teaching, and attempted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eachers growth in the administration so that we have changed the contents of regional teaching research from perception to evidence, and the styles of teaching research from transmission to cre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research; regional pattern;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reform path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