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仙玲,崔 君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金砖国家已携手走过长达十年合作共赢之旅,回顾其经贸发展历程,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由12%升至23%,贸易总额比重由11%增长至16%,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2017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接近3000亿美元,足以见其贸易体量之大。但在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泛滥的“逆全球化”思潮下,金砖国家若想实现其“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需对各成员国间经济周期波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保证所实施经济政策有效性,实现协同发展。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量日益庞大,必定会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投资等产生影响,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双边贸易对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应,一方面检验贸易强度能否作为提高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为各国有关经济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
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一国的经济周期波动能够经由多种渠道传递给其他国家,由此产生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中国正在不断加深其在全球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参与度,令有关中国与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研究日益增多。国外学者多探讨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Duval,2014;Trancoso,2014)、欧盟国家(Degiannakis et al.,2014)经济周期协同性,研究结果大都表明国家间经济周期存在着协同性,但新兴国家间协同性程度相对偏弱;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中国与东亚各国(任志祥、宋玉华,2004;喻旭兰,2007;童迪、张文彬,2009;于震等,2014)、中国与东盟(喻旭兰,2008;张昱、田兴,2013;李南,2017)、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孙阳,2009;刘德学、陈定,2015)、中国与美国(彭斯达等,2009;王金明、高铁梅,2014)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研究,其研究结果大都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周期协同性且有增强趋势。陈磊和张军(2017)探讨了金砖国家这一新兴经济体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发现各国的经济周期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协同性。但目前关于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将围绕GDP周期波动项来探讨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
对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根源,即经济周期跨国传导机制,主要指国际贸易、投资及金融等传导渠道,尤以国际贸易最具主导地位(Sherman &Kolk,1996)。国内外学者针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关系做了大量实证研究,Frankel &Rose(1998)、Kose &Yi(2006) 依据21个OCED国家的季度与年度数据分析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相关性,发现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即某一国扩大其贸易开放度,则其与贸易伙伴国间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会显著增强;Blonigen et al.(2014)则对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均具有正驱动效应;在国内,程惠芳、岑丽君(2010)借由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估计了我国与各贸易伙伴国(欧盟伙伴国、发达国家伙伴国及发展中国家伙伴国)经济周期协同性与贸易强度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其相关系数估计值均显著为正,即两者之间存在正促进效应;熊豪等(2009)和杨逢珉、张宁(2013)借助中国与东盟国家的GDP及双边贸易额构建模型,实证发现双边贸易强度显著提高协同性程度;而麦延厚等(2015)和陈磊、张军(2017)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考察贸易、分工等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同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在了解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基础上,探讨贸易强度对其影响效应是很有必要的。
与现有研究文献相比,本文的工作之处是:第一,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化也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显著特征,但国内外有关金砖国家的经济周期协同性研究文献却寥寥无几。故本文将围绕经济总产出(GDP)的周期波动项分析各国经济周期波动状况,并依据总体及分段相关系数测度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程度,丰富金砖国家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其次,目前国内研究者多将中国-东亚、中国-东盟作为研究重点,较少涉及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贸易对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驱动效应研究。因此,本文从中国贸易视角出发,将中国-其他金砖国家间贸易强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其他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应。
1.经济周期波动分析-波动分量提取
在有关经济周期的研究中,目前有多种方式可以用于测度经济周期波动分量,本文采用的是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增长周期法。
经济变量时间序列通常会包含长期趋势项、循环(周期)波动以及随机扰动项这3项变动因素,而对月或季度数据序列来说,可能还存在着季节性波动。在增长周期法中,将经济变量序列趋势要素与周期要素分离,并将周期要素得变化看作景气变动,即认为增长周期波动是循环(周期)要素的波动(高铁梅等,2015)。本文借助HP滤波法剔除经济变量序列的长期趋势,提取经济周期波动分量,以观察其经济周期协同性。
2.经济周期协同性测量分析
经济周期协同性是指特定时期内各国家或地区间的周期循环阶段在其经济周期波动方向与波幅上的趋同性(程惠芳、岑丽君,2010)。经济周期这一协同性的特征可以由两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波动分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表示,若该相关系数取值为正且较大时,表明这两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周期波动方向具有一致性,即可定量认为该时期内两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较强协同性。
为考察经济周期协同性随时间推移变化,本文在计算全样本期内国家间经济周期波动项相关系数的基础上,对全样本期做分段处理,利用各固定样本期内滚动相关系数反映不同时期内中国-其他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变化趋势。其滚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1)
t=p-m+1,…,p;p=m,…,N;N=20年即全样本长度。
根据基钦周期理论可知,一个短周期的经济周期长度平均约为40个月即3.5年,同时考虑到金砖国家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4~5年,故在式(1)中,滚动时窗长度m为10年,即滚动长度的取值约为经济周期平均长度的2倍。这样既有利于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特征做较全面的概括, 又有利于规避原始时间序列过短所造成的经济周期动态趋势表现不够充分这一问题。
1.贸易传导机制理论简析
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之一,是指某一国受他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借由国际贸易流量及流向的变化带动其本国宏观经济变化。国际贸易机制的具体传导过程:国际贸易流量与其流向的变化会令一国的消费与投资发生变动,进而引发国内及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波动,而其与伙伴国间的贸易联系越密切,经济波动的相关性越显著。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变化以及贸易模式的不同也会对贸易伙伴国间的需求、供给及其经济波动产生不同影响,在此不详细描述。总之,国际贸易传导机制作用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效应较为复杂,本文是从贸易强度出发,实证探讨其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应。
2.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应测度
考虑到本文是将中国至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强度对其经济周期协同性影响效应作为研究重点,因此将经济周期协同性指标设定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贸易强度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其方程设定如下:
(2)
(3)
贸易强度指标和是依据Baxter & Kouparitsas(2005)所提,利用国家c、j间双边贸易进出口额在对外贸易总和或GDP总量和中所占比重计算而得,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4)
其中,Xcj,t和Mcj,t指第t年中国(c)至其他金砖国家(j)的出口额与进口额;Tc,t和Tj,t指第t年中国(c)和其他金砖国家(j)的对外贸易总额;而Yc,t和Yj,t则指第t年中国(c)和其他金砖国家(j)的名义总产出。st1cj,p和st2cj,p值越大,其双边贸易关联度越紧密;反之,则越疏远。
为更好地分析贸易强度和经济周期协同性之间的动态关系,依据经济周期协同性测量中滚动时窗长度,对贸易强度数值取平均,以获取各相应分段滚动贸易强度序列,计算公式如下(考虑到指标的同阶平稳性,对其实施对数化处理)。
(5)
对于模型系数β1和α1来说,若β1与α1>0,则与“FR效应”相一致,即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正效应。结合贸易强度计算式(4),该正驱动效应表明:贸易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本国的总需求,以拉动贸易量的上涨,同时增加其对国内外需求,来增强两国经济协同性;而且贸易增长势必会加速技术冲击传导,即会令一国的经济波动更易影响到其相关合作国家。
研究“金砖五国”经济周期协同性时,采用各国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季度GDP数据(以2005年不变价美元计算),单位是亿美元,来源于BVD全球宏观数据库;贸易强度指标中年度GDP数据同样来自于BVD全球宏观数据库,进出口额等贸易数据均来自联合国的商品贸易数据库。
1.金砖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分析
考虑到原始GDP数据为季度数据,利用HP滤波对GDP的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进行分离提取前,需先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剔除变量序列的季节性波动。
首先,对各国季度GDP数据经HP滤波后所获取的周期波动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数据源自季节调整后的各国季度GDP数据经HP滤波后所提取周期波动项,“***”、“**”、“*”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表1可直观看出,各国经济周期波动项的均值均近似于0,说明各国的经济总产出在长期内是围绕着其均值上下波动;从最大值、最小值及标准差可知,中国与俄罗斯的波动幅度比较大,表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易出现过冷或过热;从JB统计量方面看,巴西、中国及南非的JB统计量值均不显著,表明其分布形状为正态分布;而印度及俄罗斯由于其峰度显著大于3,故分布形状具有尖峰特征。各国具体的经济周期波动项即GDP周期成分的波动走势如下所示:
数据源自各国季节调整后季度GDP数据经HP滤波后所提取的周期波动项数据,借助Eviews8软件提取做图
图1金砖国家经济周期波动成分图
由图1可知,在1997q1至2016q4整个样本期内各国经济总产出(GDP)的经济周期波动项在总体上具有一定同步性。尤其是在2007-2010年这一时期内,各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最为明显,都近似在2008年初达到波动峰位,约在2009年初滑至谷底,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令各国金融市场与外部需求遭受猛烈的冲击,使金砖各国的经济周期快速回落并先后降至谷底,本文将对该时期内各国经济周期波动状况作进一步简析。
表2 2007—2010年“金砖五国”经济周期波动状况
数据年份为季度,扩张与收缩长度单位也为季度。
由表2可得,“金砖五国”在该时段内呈现出较强的经济周期协同性特征,同时反映出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存在着时间与国别异质性。“金砖五国”经济周期转换时间从总体上看有所差别,主要是因为各国的经济结构与抵抗风险能力具有一定差别,导致其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周期衰退时间会有所不同。但分国家来看,中国与印度、俄罗斯与南非出现波峰波谷的年份完全相一致,表明中印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较强协同性,俄罗斯与南非具有较强协同性,巴西与这两个国家经济波动也较为接近。而且在该时段内扩张长度均高于收缩长度,反映出各国经济增长的扩张性更具有持续性。
其次,考虑到HP滤波是令我们看清整体波动趋势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经济周期协同性,但无法判别其是否具有增强或减弱趋势,因此,本文借助VAR模型来初步判别经济周期协同性变化趋势。在建模前,需先检验各内生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其检验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各变量序列均通过了平稳性检验,为平稳序列,可构建稳定的VAR模型。在该模型中,内生变量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经HP滤波后GDP周期波动项,滞后阶数则依据SIC、AIC准则选取为2,建模时还须将全样本分解为2个子样本,即1996—2006年与2007—2016这两个时间段,用以对比模型拟合结果,进而更明确地判断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经济周期波动项的协同性在整个样本期内是否具有增强趋势。结果如下:
表3 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4 VAR(2)模型拟合结果
表3、表4数据来源与表2相一致。
以上结果清晰表明:VAR(2)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即随时间推移,中国与其他各金砖国家的融入程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联系紧密度得以提升。总而言之,中国与其他各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在一定程度上呈增强趋势。
2.中国-其他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测量分析
为更准确地观察样本期内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应用相关系数这一测度方法进行更深入细致分析。考虑到GDP增长率也可用于反映经济周期性波动,故表5为全样本期内GDP周期波动项及其增长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整个样本期(1997q1~2016q4)内,“金砖五国”GDP周期波动项相关系数除印度-巴西未通过检验外,其他各国周期项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取值在0.229~0.866间,这表明金砖国家两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但在强弱程度上略有差别。而对GDP增长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说,仅印度-南非不显著,其他各国的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同样说明了金砖国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但通过上下区域对比可知,GDP周期波动项相关系数普遍较高于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GDP周期波动项在解释经济周期波动上更具有优势。另外,表5中有一点尤为引人注意:中国-其他各金砖国家间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中国与其他各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存在着显著地协同性,且为正向协同,本文将对此做进一步分析。
表5 中国-其他金砖国家GDP周期项及其增长率的相关系数
下三角是GDP周期波动项的Pearson相关系数,上三角是GDP增长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表示在10%、5%及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表6 中国-其他金砖国家GDP周期项的滚动相关系数
数据源自GDP周期波动项按式(1)整理计算所得,“*”、“**”、“***”分别表示在10%、5%及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在上述全样本相关系数基础上,借助滚动相关系数法,进一步观察中国-其他各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动态演变特征。各时段滚动相关系数见表6。在表6中,除中巴在1997—2006这一时段相关系数不显著外,中巴、中印、中俄以及中南非在所有时段内均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国与其他各金砖国家经济周期波动项存在着显著协同性特征,即具有共同变动趋势和一定正相关性,与基于全样本结论相一致。观察表6各时段相关系数可知,2006年以前,中国与其他各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水平较弱,而在2006年以后,其经济周期协同性大致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演变趋势;近年来,除中印系数值较稳定外,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系数值在不断下降,其经济周期协同度较低,主要归因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高通胀的持续以及国内外政治动荡等影响,巴西、俄罗斯、南非经济正处于收缩阶段,而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仍保持良好增势。
1.中国与其他各金砖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贸易与各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是紧密相关的,在分析中国与其他各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贸易对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驱动效应。
首先,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贸易往来现状展开分析。
图2中国-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额及其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
数据源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并经整理计算得到,单位为:亿美元
考虑到本文是从中国贸易视角出发,图中数据为中国至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进出口总额。从图中可直观看出,中国-其他各金砖国家的贸易进出口额在不断增长,贸易量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表明贸易交往密切程度在不断深化;其中,中俄贸易最为密切,其进出口总额在样本期内最高时超过了900亿美元,而贸易量相对较小的中国与南非在最高点也超过了600亿美元;但近两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进出口额有小幅下滑趋势,主要归因于贸易摩擦的与日俱增,反倾销案例的占比较高,对双边的贸易往来产生不利影响。
2.中国-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1) 平稳性检验。
建模前,需对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保证序列平稳性,避免伪回归。本文采用的是ADF、IPS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见表7。若变量序列均为平稳序列或同阶单整,则需进行协整检验,以检查序列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结果见表8。
表7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表8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表7中各变量序列在ADF及IPS的单位根检验下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即各变量序列均为平稳序列。而表8协整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周期协同性指标与两个贸易强度指标均通过了在1%显著性水平下KAO检验,表明经济周期协同性指标与该两个贸易强度指标之间均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可分别构建回归方程。
(2) 结果分析。
表9 回归结果表1
表10 回归结果表2
首先,由模型1与模型2的估计结果可知,两模型的系数估计值均显著大于零,表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强度对其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地正促进效用,即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强度越大,其经济周期协同性水平越高;但其回归系数估计值大小则分别为0.0948和0.0656,取值均较低,说明目前“金砖五国”贸易联动度相对较低,合作潜力还未得以充分发挥,如2016年“金砖五国”的对外投资额高达1970亿美元,但仅有5.7%是发生于五国之间,这也充分表明金砖国家需继续加强合作力度。其次,考虑到各国初始协同性值标准差及P值并不能由模型直接回归输出,需借助虚拟变量法辅助求解,观察上述两表中各国的截距项值可知,中国与其他各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均为正值且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中国-其他各金砖国家的经济周期具有一定正协同性,与前面借助相关系数对经济周期协同性进行测度的分析结论相一致,实证论述了前面相关系数法分析的正确性及可靠性。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砖各国经济周期波动状况,进而对经济周期协同性进行测度分析,最后探讨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效应。本研究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第一,金砖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一定同步性,且在包含经济危机的时段内各国协同性最为明显,都近似在2008年初升至波动峰位,约2009年初降至谷底。第二,在整个样本期内,“金砖五国”两两之间具有偏弱的协同性,具体的针对中国与其他各金砖国家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来说,2006年以前具有较弱的协同性,而在2006年以后其经济周期协同性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第三,贸易强度对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正向传导效应,贸易强度的增强可显著提高经济周期协同性。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下述政策建议:
第一,目前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仍相对较弱,不宜立即实施协调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乃至建立共同的货币区。同时,金砖各国目前面临着经济改革与转型的种种难题,应进一步深化其合作机制,扩大合作的根基,为实施更深层次地区域经济合作奠定夯实基础。
第二,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借助签订贸易协定、提高通关效率等方式来降低国家间贸易壁垒,提升商品贸易往来便利度,促进贸易稳定增长,形成更加紧密地贸易伙伴关系,提升其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但在推进国家间贸易往来时,需要留意政策强弱性以及不同国家其贸易优劣势的差异性,以尽量避免贸易波动给对方造成的负面效应。
第三,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金砖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化,其经济周期协同性会持续增强。这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金砖国家在深化合作机制时应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增强其经济内在稳定性,以便更好地抵御国际经济的负面冲击,实现金砖国家共同发展,达到“金砖五国就像五根手指,伸展开各有所长,攥起来则为拳头”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