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叶老二三事

2018-11-21 08:00李业文
苏州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叶老臧克家黄莺

李业文

1988年大年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突然电视画面一转,出现了加有黑框的叶圣陶先生像,播音员语气沉痛:“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叶圣陶先生……”对着屏幕,我潸泪饮泣,立即搭上北上的火车。滚滚的车轮声,让种种拂试不去的前尘往事,在记忆的荧光屏上闪动起来。

那是五十年代中叶,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曾瞒着长辈,斗胆晋京欲拜叶老为师。其后,又六次赴京在叶家做客,耳濡目染叶老的亲切教诲,并通信不断,成了叶老的忘年交……

火车长鸣一声,我如梦初醒,北京站到了。大年初一傍晚,我跨进叶宅的大门,这才知道,我是京外第一个去叶府吊唁治丧的。如今掐指一算,已三十年过去,自己也成了垂垂老翁。而叶老慈祥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今年是叶老逝世30周年,谨以此文,聊表我深切的怀念。

手抄《背影》

“文革”时期,叶老赋闲在家,我在常州郊区中学教书,仍一如既往给叶老写信。我俩的书信往来,诚如叶老所说:“好比打乒乓球,一来一去,永无休止了。”信的内容,多是读书、教书,偶尔也谈谈社会见闻和生活琐事。这里,先说一则与语文教学有关联的故事。那年头,学生的语文课,除读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再就是唱语录歌、看样板戏。一日,我忽然心血来潮——何不借毛主席推崇的朱自清先生打个擦边球,开开学生的眼界呢?既想到了朱自清先生,当然绕不开朱的散文名篇《背影》。但在学校及家里翻箱倒柜,就是找不到这篇范文。

1972年7月初,我向叶老倾诉苦衷,想请他寻一本《背影》。发信后,心里却咯噔一下有了矛盾。我想现在的叶家恐怕早有红卫兵光顾了,叶老身边也未必会有《背影》啊!

然而,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叶老,复信于我:“信悉,《背影》打算向朋友或单位借……”不出一周,好消息来了:“《背影》尚未借到,不久可以借到。”叶老的回信,让我心弦为之一动,在翘首盼望中叶老又来信说:“至善(书者注:叶老长子)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藏书目录上见读,也终于借到……顾虑邮寄或阅读中恐有散佚,我就抄下来寄你。”翌日,叶老将1300字的《背影》,用平正而又自然的楷书抄录在信纸上,用挂号信寄我。观其物,如见其人,我愧疚又感激。

如今目睹这份手札,我思绪绵绵,夜梦沉沉。我知道这是年近80的叶老在眼力精力不济的情况下,戴着老花眼镜、手执放大镜写下的。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抄件,而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凝聚了他对年轻一代的关心,见证了叶老与朱自清先生几十年兄弟般的友情。

红娘的事

我是天生个热心人。在“文革”期间,也想“君子之道,成仁之美”。学校东首有一人家,有个远在江西九江师专工作的31岁老姑娘,戚机厂则有个白天车钳刨、晚上挑灯夜战搞创作的单身汉,我想为他们牵线搭桥做红娘。可双方相识后,总是不上劲,眼看这激情的火焰行将熄灭。我心里干着急,心想叶老是位老作家,阅历广、经验多,何不向他讨个办法呢?叶老复信:“业文同志:关于做媒人的来信,我看得颇有兴趣。我年老了,没想到青年人为了结婚的事,操这么多的心。从此我又想到,我家一个孙女,一个最小的孙子,大概也在想到这件事了,虽然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未问起,至善夫妇也从未提及。照道理上说,介绍不是办法,要自己相识,逐渐成熟才好。事实上恐怕不容易做到。你热心地帮人家的忙,这是可贵的。但是,既然当事人认为不合适,当然只有‘吹了’了事。我还要向你进言,你担任了教师,总该把心思精力放在教师工作上。你说对吗?叶圣陶三月十三日”。我思索良久,心情由惆怅转为激动,又给叶老写信,继续探求婚姻成功之道。这回,自以为是的我失算了,叶老不接我的话,只在《教育改革一席谈》的末尾写了句:“红娘事,好自为之吧。”

叶圣陶书法

千里送芙蓉

信多了,时间长了,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叶老的生活。

一日,我走过人民公园水西轩,见廊檐下挂有几只鸟笼,娇凤、画眉、白头翁,叽叽喳喳叫个不歇,几个老人坐在石凳上优哉游哉自得其乐。我心想:何不捉上两只漂亮的娇凤,送叶老解解闷呢?于是给叶老写了封信,叶老复函:“业文同志,我不曾养过鸟,现在老了,养个鸟儿听听看看,我很乐意……请你再买个笼子吧,不要讲究的,只要普通的。叶圣陶1月14日夜”。能让叶老乐意,我当然开心。然而就在我尚未有头绪时,叶老却用荣宝斋十行笺填了首词赠我:“关怀种种,似欲能遥控。与解寂寥供巧哢,贻我一双娇凤。卷开客至儿嘻,闲中尽有堪怡。何以酬君厚意?听禽新课增持。业文同志远贻小鸟二羽,其名曰娇凤,作清平乐一阕报之。一九七四年一月叶圣陶”。这一来,动力成了压力。我骑上自行车满街满巷转,寻小鸟,觅鸟笼。说来可笑,当时偌大的常州城竟找不到一家做鸟笼的商铺。几经周折,才从养鸟人那儿打听到竹林乡下有个老篾匠,代客加工做鸟笼。笼子有了着落,剩下捉两只娇凤就行了。可是养鸟人告诉我,黄莺名贵上档次,娇凤是小佬玩玩的,这一下,让我临时改变了主意,托人捉上黄莺带到北京。叶老见了黄莺,立即复信:“业文同志:送来的芙蓉(黄莺也叫芙蓉)很可爱。……做笼子的老艺人,真是好手,了不起。千里送芙蓉,礼轻情意重。我铭记这两句,不再多说。叶圣陶1973年3月31日”。不久,诗人臧克家造访叶家,见庭院悬挂鸟笼,黄莺在笼子里蹿上跳下,十分活泼可爱,来了兴致,写了篇散文,刊登在《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上。两年后,我陪同诗人刘征拜访臧克家先生。交谈中,我直言坦告:“叶老四合院屋檐下的黄莺是我赠送的。”一句话,激起臧老的诗情,臧老从抽屉里取宣纸,写下:“道德文章海内钦,一声叶老觉温馨。云峰挺秀标当世,百岁期颐笑古人。秋怀叶老,录奉业文同志双正,臧克家”。

叶老走了,又好像从没有离去。叶老走向了远方,留给他的友人、学生、晚辈和读者无尽的思念。叶老,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猜你喜欢
叶老臧克家黄莺
臧克家致刘征书信
臧克家致刘征书信
默静在晚林中
春韵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老马
最初的愿望小曲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