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帅帅 徐升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有汉、土家、白、苗、蒙古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9万人,占总人口的71.9%。
近年来,鹤峰县委、县政府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主线,紧密结合鹤峰实际,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局面。
鹤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将各级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县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县委党校民族干部学习计划。
举全县之力推动州委“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细化考核细则,明确工作职责,民族宗教工作在乡镇由统战委员分管的基础上,明确一名乡镇民族宗教工作联络员。
“鹤峰最美”评选现场
为探索新时期如何组织基层群众共同推动发展聚力脱贫攻坚,在全县持续开展“最美”评选活动,不断为推动全县“最美”民族创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让创建汇聚人心,让评选凝聚力量,让最美成为“标杆”。
充分利用党校、职校安排课程或组织专题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系统了解和掌握,连续多年在县党校开办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或专题讲座,效果良好。
通过新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对民族团结进步事迹进行重点宣传。自2010年以来,每年9月集中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近年来,全县深入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投资0.9万元开办一份手机报,每月为手机用户发送1至2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信息;打造一台民族文化戏,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出资近220万元由五里乡满堂音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一台地方戏,2016年6月在北京民族歌舞团演出,并于2017年在全省各市、州巡演;举行一次民族团结摄影比赛。
自2013年以来,持续开展5届 “最美”评选,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大团结,目前已评选出15个“最美乡村 (社区)”、50 个 “最美家庭”和50名“最美鹤峰人”。
以“学习民族政策法规、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主题,推进全县机关的创建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形成了学习掌握民族政策法规、真心实意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良好氛围。2017年,鹤峰县水利水产局被命名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全县6个乡镇、37个县直单位干部群众通过网站和微信参与了“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民族法律知识有奖竞答。凭借“最美”评选活动让挖掘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最美鹤峰人”脱颖而出,受到全县人民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以落实 《散居民族条例》和“1+1”对口帮扶为契机,大力推进民族乡、村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乡干部群众大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2014年铁炉白族乡成功创建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基地”。
以“村容整洁、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生活富裕”为创建目标,始终坚持“乡风文明,民族团结”作为标准,全面推动乡村创建活动,走马镇汪家堡村、中营镇大路坪村被评选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聚力发展产业、建设乡风文明的五里乡杨柳村、燕子镇龙坪村、邬阳乡邬阳村也被评为鹤峰县2017年度“最美乡村”。
以“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推进全县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培育“民族一家亲”的观念。铁炉白族乡民族中学、中营镇民族中学被表彰为“湖北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示范学校”。同时,注重从学生抓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团结友爱意识,燕子镇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最美花朵”评选活动。
鹤峰董家村特色民居
以“管理好、治安好、环境好、团结好、服务好”为创建标准,将创建活动从农村拓展到城市社区。各社区按照以“知民”为起点、以“安民”为重点、以“帮民”为支点、以“为民”为切入点、以“乐民”为结合点的要求,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容美镇中坝路社区、走马镇白果社区等为代表的一批社区创建活动典型。
以“共同奋斗、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企业创建活动。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青翠源茶业有限公司紧扣“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扶持各乡镇发展茶叶种植,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为茶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少数民族种植户1万余户,少数民族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鹤峰县全力实施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把示范创建与脱贫奔小康工作与“616”工程建设、“1+1”对口帮扶工程、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整合各部门资源,集中财力物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建设。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3871余万元民族专项资金,整合带动县直部门项目资金8500多万元,实施对铁炉白族风情寨、燕子镇董家村、中营镇大路坪村等17个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17个村寨已全部建成,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其中7个村(中营镇大路坪村、五里乡南村村、邬阳乡斑竹村、铁炉白族乡细杉村、下坪乡岩门村、燕子乡董家村、走马镇官仓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白族“杖鼓舞”
特色产业发展加快。鹤峰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中,紧紧围绕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突出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以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特色产业。
民族文化得到弘扬。满堂音、柳子戏、五句子山歌、傩戏、南戏、围鼓、花鼓灯……这些民间艺术充满浓浓的乡音乡韵,体现着鹤峰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周家院子家风建设也是鹤峰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挖掘出的典型之一。五年来,鹤峰县已连续举办四届 “鹤峰好人”、五届“最美评选”评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挖掘“好人好事”,凝聚正能量,传递人间真善美。
城乡共建突显特色。鹤峰坚持全域规划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了 “一主两副四线七集镇和50个重点中心村”的新型城镇空间格局。目前,全县共完成改造农村危房9062户、特色民居5785户,占农村居住户的40%以上,极大地改善了各族群众居住条件。其中,铁炉白族乡、中营三家台蒙古族村、走马曲溪白族村均是全省唯一的散居少数民族乡、村。为加快其发展步伐,通过省政府“1+1”对口帮扶工程,落实省直部门结对帮扶铁炉白族乡,州、县相关部门对口帮扶另2个散居少数民族村。目前,3个民族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散居民族乡、村的特色初步彰显。
“最美”提升农民素质。2017年度“最美鹤峰”县级评选活动围绕“民族团结促发展、精准脱贫奔小康”主题开展。此项活动经过3个月的逐级评选,诞生了3个最美乡村、10户最美家庭、10名最美鹤峰人。“最美鹤峰”已成为知名公益品牌,也成为了鹤峰的形象标签,为发扬社会正能量、促进民族团结、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