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明然
“雨露滋润禾苗壮,大明山上大变样。”2018年6月25日,当笔者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万寨乡大明山村民问及村第一书记、县驻村脱贫攻坚尖刀班班长陈永录的工作情况时,7组张庭汉、张万国、石继义等村民心潮澎湃,绘出了他们心目中陈永录的素描。
如今的大明山,美丽乡村初露娇容。水泥路、蓄水池、垃圾池、文化广场、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烟叶、茶叶、辣椒、养蜂、养鸡等种植养殖业方兴未艾,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稳健推进。
陈永录的素描,也深深镌刻在迈进新时代的大明山800多名村民心中。
56岁的陈永录是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硬汉。2017年8月17日,他不顾身患多种疾病,背起行囊,随着全县决战500天脱贫摘帽的铿锵鼓点,从县卫计局义无反顾来到大明山。
那时的大明山村,道路坑洼通行不畅,优势产业发展后劲不强,村民内生动力不足。户脱贫,村出列,才能县摘帽。咋办?陈永录一片茫然。
“既然组织选择了即将退休的我,就绝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陈永录在第一本《民情日记》上写下这段话,给自己鼓劲打气。
精准识别方能精准施策。陈永录根据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扶贫标准和州、县“八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一头扎进这个二高山。
大明山村辖9个组225户,他入户调查200余户。4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使全村三年的发展规划逐渐明晰。
建设新水池,修缮旧水池,创办标准化村级自来水厂,让一管清水进农家;村级主干道提档升级,到组到户修建砂石路、连心路;电网增容改造;优化“一长两短”产业布局,扩张茶叶基地,巩固烤烟产业,提升传统种植养殖业,启动特色民宿旅游业,加快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理顺村集体茶叶基地管理机制和集体土地种植权属,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注重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衔接,强力推进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陈永录坚持不急躁蛮干,不消极拖延,不降低标准,不吊高胃口,通过小组会、院落会等讲政策、聚民心、集民智。为拓宽村级主干道,他组织召开近百人的群众大会。群众的激情调动起来了,力量的源泉迸发出来了。山路十八弯,留下了他深深的一串足迹……
陈永录对大明山的村情、户情一口清。
9组是个最偏远的组,海拔相差600多米,山路弯多弯急,壁陡壁陡。这个组只有9户人家,常年在家的只有4户6人,都是贫困户。
“扶贫路上绝不能落下一人。”在2017年争取项目资金整修9组机耕路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利用县里交通补短板项目修建5组至9组7公里的砂石路。公路踏勘选线时,有一天暴雨如注,早上一些村民看见陈永录去了9组,可天快黑了还不见其踪影,这些村民心急如焚,不约而同地涌向路口守候。不一会儿,一个“落汤鸡”步履蹒跚地来到他们身边。“陈书记,你麻麻亮搞到麻麻黑,我们好担心啊,终于安全回来了!”
村民至今记忆犹新,有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陈永录硬是把国土部门人员一一请到现场选址办手续。“要不是陈书记的绝招硬招,这些事哪能办得这么快啊。”特别是9组谭某、4组罗某危房改造时,陈永录磨破嘴、跑断腿,往返奔波了22次才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修建村水泥路,他累得像个陀螺走东家进西家,一件一件地调解处理有关田边地角的矛盾纠纷20余次。
陈永录(左一)走访贫困户
今年1月,陈永录因病住院了,当得知8组一贫困户意外身亡,他火速赶赴村里周密安排善后,又连轴转准备年度扶贫工作迎检、参加考核一个乡镇工作,医生要求他至少住院治疗9天,他仅住了3天。2017年底,大明山村扶贫工作年度考核获全乡第一名。“一长两短”产业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短期增收达标的现实措施,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保障。村里选定新发展辣椒后,陈永录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烤房,自己垫资1万元从湖南邮购种子,开辟了高于本地价格的订单市场,确保农民稳定增收。1组修建文化广场,23户集资7万多元仍有缺口,他又慷慨垫资2万元。
5月28日,宣恩县委书记刘智勇在大明山村调研督办精准扶贫工作时认为,在全县艰辛探究的“9+5+N”工作模式上,大明山村“尖刀班”打开思路,闯出新路,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经验。
陈永录始终不渝强化党建是第一要务,书记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始终以党建统领全局,始终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整个扶贫工作。他首当其冲整顿提升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在退伍军人、企业老板等政治觉悟高、有文化的年轻人中发展3名预备党员,培养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3人,讲党课6次,使原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2017年,大明山村在全乡24个村年度综合考评中获优胜单位。
在大事、难事上,陈永录尤其注重发挥老支书、老支委的余热。村级主干道硬化、组织填报“一标三实”工作时,他请出老支书廖永凡带队协助化解矛盾、调处纠纷,较快地推进了各阶段的工作。
陈永录有力发挥 “尖刀班”的团队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干部群众的合力攻坚作用,10个月披荆斩棘,大明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6.4公里村级主干道水泥路完成扩宽硬化主体工程,争取到沿路安装80盏太阳能路灯项目。新建、维修加盖50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10口,4个组已完成水管埋设、水表入户安装;投资48万元的村自来水厂已完成设计招标。电网改造6个组新增3个台变。贫困户危房改造55户,异地搬迁34户,超额完成任务。1组文化广场基本建成,5组、7组文化广场已落实场地。在各组人口集中区或路口新建5处文化宣传墙、9个垃圾池。
特色产业发展遍地开花。新种植茶叶400亩,全村茶叶种植达到1200亩,茶叶加工厂正在筹建中。种植烤烟460亩、辣椒250亩;新发展猕猴桃200亩、油茶200亩;养猪220头,养鸡5000只,养牛22头,养羊50只,养蜂140桶。利用青山绿水环抱、气候凉爽清新的区域优势,特色民宿悄然起步。开发1组、6组石林,保留土家燕子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5组一处10户集中的寨子已有1户投资30万元完成民宿设计,相关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一副美轮美奂、独具土苗特色的农村体验型民宿观光园正徐徐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