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金山高级中学 王 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建模主要表现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和求解模型,检验和完善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
江苏高考卷一直在坚持以建模为主,“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要意向,而应用能力的考查又是近二十年来的能力考查重点。应用题的载体很多,按考查的知识分类有:函数(一次、二次和三次函数以及分式函数、分段函数、三角函数等)型;不等式型;解三角形型;解析几何型等。2016、2017年应用考题是立体几何模型,2017年应用考题需利用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和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例1】(2016·江苏高考)现需要设计一个仓库,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的形状是正四棱锥P-A1B1C1D1,下部的形状是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如图所示),并要求正四棱柱的高O1O是正四棱锥的高PO1的4倍。
(1)若AB=6m,PO1=2m,则仓库的容积是多少?
(2)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6m,则当PO1为多少时,仓库的容积最大?
分析:本题考查柱体与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柱体与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而化成函数的概念、导数的应用,再结合导数知识解决相应最值问题。
解:(1)由PO1=2知O1O=4PO1=8。
因为A1B1=AB=6,
所以正四棱锥P-A1B1C1D1的体积
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体积
所以仓库的容积V=V锥+V柱=24+288=312(m3)。
(2)设A1B1=a m,PO1=h m,
则0<h<6,O1O=4h,连接O1B1,
因为在Rt△PO1B1中,O1B12+PO12=PB12,
【例2】(2017·江苏高考)如图,水平放置的正四棱柱形玻璃容器Ⅰ和正四棱台形玻璃容器Ⅱ的高均为32 cm,容器Ⅰ的底面对角线AC的长为10cm,容器Ⅱ的两底面对角线EG,E1G1的长分别为14cm和62cm。分别在容器Ⅰ和容器Ⅱ中注入水,水深均为12 cm。现有一根玻璃棒l,其长度为40cm。(容器厚度、玻璃棒粗细均忽略不计)
(1)将l放在容器Ⅰ中,l的一端置于点A处,另一端置于侧棱CC1上,求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2)将l放在容器Ⅱ中,l的一端置于点E处,另一端置于侧棱GG1上,求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分析: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第三步:求结果。
解:(1)由正棱柱的定义知,CC1⊥平面ABCD,
所以平面A1ACC1⊥平面ABCD,CC1⊥AC。
如图,记玻璃棒的另一端落在CC1上的点M处。
记AM与水面的交点为P1,过P1作为垂足,
则P1Q1⊥平面ABCD,故P1Q1=12,
答:玻璃棒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为16 cm。
(如果将“没入水中部分”理解为“水面以上部分”,则结果为24 cm)
(2)如图,O,O1是正棱台的两底面中心。
记玻璃棒的另一端落在GG1上的点N处。
则GK=OO1=32。
因为EG=14,E1G1=62,
于是 sin ∠ NEG=sin(π-α-β)=sin(α+β)=sin αcos β+cosα
记EN与水面的交点为P2,过P2作为垂足,则平面EFGH,
故P2Q2=12,从而
答:玻璃棒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为20 cm。
(如果将“没入水中部分”理解为“水面以上部分”,则结果为20 cm)
对应用题的训练,一般从读题、审题、剖析题目、寻找切入点方面进行强化,注重培养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强化构建数学模型的几种方法。应用题体现综合(在不同知识点交汇处编题),不断创新(问题的背景、设问的方式、解题的方法方面),强化能力(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能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应用题关键是要过好三关:
(1)审(读)题关:读懂题意,明确问题的实际背景;审题时,抓住问题中的有用信息,理顺数量关系,为建模做准备。审题时要努力做到三读:粗读——细读——精读。
(2)建模关:确定问题模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明确本小题实际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个大题有若干小题,因而对于题目提供的条件,在解每个小题时,要正确判断该用哪些条件。
(3)解模关:将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后,就要运用恰当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已转化了的数学问题:与图形有关的应用题应注意数形结合;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应注意函数的性质运用,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要灵活运用不等式知识(如解不等式、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年的高考应用题都有一个最优化问题,因而在解模中要熟练掌握求最值的几种常用方法。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来分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除了通常讲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我们还强调学生要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其中有预判、预测、推演、找到巧妙的方法的过程,这才是数学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教育本源的问题,也意味着教与学的方式都要转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长远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打好基础,也就是“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