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摘要:青少年体质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全民体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学需要在改善人民体质的目标下发展、探索。通过对该地区青少年身体状况的分析发现,巴彦淖尔市体育教育理念、课程设计、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创新举措进行变革,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体育;教育改革;体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078-02
近年来电子设备逐渐普及,青少年的娱乐方式由过去的户外运动逐渐向网络交流、电子娱乐等方向转变,导致日常运动量不足。物质的日益丰富与饮食结构的改变造成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当前的青少年体质在部分指标上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体育教育是改善这一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结合青少年体质现状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实现年轻国民体质增强的目标,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巴彦淖尔市青少年体质与体育教育现状
从现阶段青少年体质状况中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青少年体质指标达成情况为改革提供客观基础,从而分析出巴彦淖尔市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生体质情况。至2016学年,巴彦淖尔市共设立62所小学及15所中学。全市中小学在读学生合计17.5万人,其中小学8.7万人、中学8.8万人,市辖区各学校在读学生数量占中小学生总体数量的30%左右。依据巴彦淖尔市现有学生体质数据,结合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分析,巴彦淖尔市青少年体质具备三项特点。第一,身体形态发育相对良好。得益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主要发育指标呈现质量与速度稳步增强的趋势,但身高增长速度低于近三十年内的同龄水平,运动量减少是影响身高增速的可能性之一。非市辖区学生的各项形体发育指标相对于市辖区学生增速更高,而市辖区学生尤其是男生的体重增长速度过快。这反映了城市与农村青少年的营养摄入与运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第二,部分身体机能指标不达标。目前各项技能指标中肺活量偏低的情况尤为突出。虽然各中小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对中长跑及其他有氧运动的课程占比做了提升,但学生课外有氧锻炼的时间不足,导致整体提升效果欠佳。第三,运动能力提升落后于身体形态增长。近五年来,巴彦淖尔市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速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但仅有速度能力指标维持较高水平,能与身体形态同步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视力都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男子1000m跑方面,非市辖区学生的成绩呈现更高的下降趋势。
2.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巴彦淖尔市学校体育教学存在四大问题。第一,体育教育理念偏差。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作用仍然巨大,历次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脱节。经过历次教育部改革后,体育教学授课时间随意被占用的情况得到缓解。但当前的体育教学仍然以升学考试为准则,体育锻炼或学习的目的仍然是单纯提升中、高考的考试成绩,尤其是中考长期以考试科目作为教学课程。一方面忽视了青少年体质的综合提升,另一方面也使素质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受到阻碍。理论与实践中不同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第二,课程设计不合理。课程设计不仅受到影视教育的影响,当前对竞技运动的偏爱也是造成课程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竞技运动专业性强、训练缺乏广泛适应性的特点淡化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本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与学生整体的体质水平尚未达到竞技体育的要求,使其不适合作为青少年体育教学的主要授课内容。第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体育教学采取的评价方式从内容选择到方法设置都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过分重视体能和技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兴趣培养与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评价方式普遍采取期末测试的方式,缺少随堂测试与学生课堂表现的客观性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能力提升的动态评价与鼓励。第四,师资力量不足。表现在绝对数量不足与相对力量配置不合理两方面。巴彦淖尔市体育教师编制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教师教学压力较大,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时间较少。城乡间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存在差异,受到财政支持与本地生源数量的影响,部分非市辖区学校体育教师不足。同时整体上还存在教师年龄结构、知识与技能结构也存在失衡状态,需要学校在资源配置中给予倾斜。
二、巴彦淖尔市体育教学改进方向
随着经济发展与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近年来青少年体育教学工作在教育理念更新、科学方式引进、中高等教育衔接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但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体育教学仍然有多方面的改革需求。巴彦淖尔市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当从现有问题及青少年体质提升需要出发。
1.理论联系实践。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学者、教师、决策人员之间的动态交流机制,避免各方形成信息孤岛。在改革创新中给予体育教师提出意见的机会,同时做好实践过程中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报告反馈机制。体育教师在改革过程中,要根据巴彦淖尔的地域特点及青少年学生存在的现实体质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本校或本市的学生体质及运动档案。由专家与教师共同通过档案数据的分析,将现有教学情况以数据化的方式做出评价,为改革方向提供客观依据。全体教育者不仅需要汲取先进的教学理论,也要发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准确结合点,实现从掌握知识到合理应用实践的转變。
2.创新课程开发。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一代青少年在体育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要。经过筛选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学课程可以予以保留,但应当挖掘其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培养。例如,面对传统竞技类项目的提升速度缓慢、学生参与兴趣低的问题,可以参考西方中小学的课程,对普通学生的教学过程不再以专业技能传授为重点,转而着重培养学生的毅力与顽强精神,利用在课堂开展的竞技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在竞争中应当公正、公平、友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应当融入快乐体育的理念,设置趣味性高的课程。在小学课程中增加趣味体育项目是主要方式,传统的体育项目器械也可以应用在其中,例如“协同作战”项目利用排球通过双人协作的方式完成比赛。在中学课程设置中,应当采取学生自主选课的方式,增设健美操、武术等以兴趣培养为目的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丰富评价方式。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只是课程所学体育项目的考试成绩,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表现进步情况、体育锻炼积极性、学生体质的成长、体育精神培养等多个方面。具体到课程教学效果方面,需要在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过程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每次课堂表现的记录,在客观数据、主观积极性两方面为学生建立成长笔记,所占比重应当超过总分的60%,使学生将突破自我作为目标,实现体育教学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塑造。在综合体质成长方面,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同样应当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以学生体质提升作为考核导向。促进教师对学生体质的关注,增加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质发展方向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质观念,抵消社会发展导致的学生体质下降问题。
4.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教学方式、内容的改革中,硬件设施的投入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学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需要扩建。体育场地面积是承载体育教学课程多样化的前提,也是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方式之一。良好的场地还具有社会效益,在空闲期内适当对社区或辖区居民开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精神。另一方面,应当增设创新课程所需的硬件设施,教学课程的改革势必带来设施、设备的更新。相比于更新所需资金的投入量,新课程对学生产生的间接效益更大。对于脱离教学课程的设施可以采取闲置资源利用的方式向社区输送,丰富部分地区青少年的课外体育锻炼需要。
结束语: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良好的体质是国民自身健康、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保证。在体育教学中应当秉持勇于进取的精神,结合实际以科学方式不断革新,满足青少年的受教育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尚和伟.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2).
[2]刘明.“快乐体育”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要义与实施路径[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2).
[3]刘静.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引入与实施[J].田径,2018,(02).
[4]俞东寿.日本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情况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