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焱 田红月 哈洁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给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网络廉政舆情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优势特点及存在问题,从提升思想认识、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立网络廉政信息平台等几方面提出加强开放大学网络舆情管理的建议和路径选择,助力新媒体时代下的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纵深发展。
关键词: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网络廉政舆情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007-04
一、网络廉政舆情的概念、传播特点和作用
(一)网络廉政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论由主体、载体、客体、本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主体是情绪和意见的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公众或群体。网络舆情载体是舆论信息内容出现和传播的平台。客体是网络舆论的特定指向,它可以是公共事务、突发事件和事件的直接联系。本体是社会舆论的内容,即社会民主群体。
厘清了网络舆情的概念,网络廉政舆情的概念即可水落石出。即民众通过网络发表关于对腐败、倡导廉洁的态度、意见和情绪交错而形成的总和,是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领域内的深化,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网络舆情所属的本质特点。
(二)网络廉政舆情的传播特点
1.传播的迅速性、便捷性强。网络廉政舆情依靠网络传播的迅速性,可以即时对腐败事件以及相关信息进行报道,让广大民众和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内了解信息,同时,能够将公众对此类事件的看法和评论及时反馈,大大缩短了信息在人际传播和媒体传播的距离。此外,网络媒体还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运用网络媒介在第一时间内抓住腐败信息,并通过网络上发帖、回帖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评论和立场,在网络上形成一种信息互动。
2.隐匿性强。在网络廉政舆情中,信息传播者可以隐匿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姓名、年龄、性别、外貌等一些列个体特征,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发表真实言论。然而,过度的隐匿与自由也使得网络主体的言论与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相脱离,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舆情的这一特性制造谣言、煽动社会消极情绪,这是需要警惕的。
3.敏感性强。就像有关“星”“腥”“性”的新闻更能博人眼球一样,有关腐败官员的曝光、下马信息更能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相较于倡廉舆情,反腐舆情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从各种丑闻到各类群体性事件,从贪腐腐化到渎职、言语等日常行为,网民对贪腐大案极为敏感,关注时间较长,舆情形势错综复杂。比如,官员的“雷语”、作风问题依然是舆论反腐的重要线索,安全生产事故是渎职类舆情的来源。
(三)网络廉政舆情的两面性影响
1.网络廉政舆情的积极作用。随着公众政治参与热情的不断高涨,网络廉政舆情在对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方面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网络监督引发的反腐倡廉热点事件的曝光,有力促进了相关事件的处理进程,对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形成有力的监督网络,开辟社会监督新渠道。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调查显示,68%的网民最愿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其中87%的网民会选择匿名举报。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大多数网民参与反腐的主要途径。由于网络发表观点的便捷性、迅速性,各地网民可以就共同关心的腐败事件发表观点和意见,并形成广泛交流,迅速汇集形成声势浩大的网络廉政舆论洪流,可以激发更多民众参与监督腐败事件的发展走向,对政府处置事件也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进一步推动腐败案件的查处效率。
(2)提高了舆情的发布速度,降低反腐成本,提升了民众反腐的积极性。互联网搭建了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桥梁,降低了民众参与和监督的门槛,赋予了每个人发表言论的权利,网络的开放性提高了民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可以随时能够发表于网络,提高了信息的发布速度。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廉政舆情的出现也为纪检监察机关提供了大量案件线索,节省了办案人力、物力和财力,网民的持续高度关注也为提高查办案件的效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3)扩大了反腐倡廉的舆论阵地。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成为社会民众发表意见、建议的“扩音器”,也是党和政府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战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廉政文化宣传工作依托网络平台一方面赞歌廉勤,宣传优秀党员干部,形成积极向上“正能量”,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思想,另一方面抨击腐败、批评丑恶,披露惩治腐败的案件结果,促使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愿腐”的震慑效果。
2.网络廉政舆情的消极影响。
(1)网络廉政舆情的不确定性使得真实性存疑。由于网民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常常被滥用。一些网民在面对热点事件时的主观思考不夠理性,常常出于主观臆断就发表言论,官员腐败的程度和范围被夸大,让老百姓感到腐败正常、腐败合理的社会假象,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甚至少数网民出于种种目的,在网络上捏造发布虚假信息或曝光举报,恶意诋毁、诽谤他人,不仅损害了他人权利,也造成了国家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易受谣言和幕后炒作影响,导致网络暴力和群体性事件的突发。网络的开放性特征,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国家、地域界限,加速了文化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一方面是西方反华势力大肆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不时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对腐败等敏感信息更是大肆炒作,对我国建设和谐政治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是一些图谋不轨的网民利用网络的匿名性特点,肆无忌惮传播和发布虚假信息,发布煽动性言论误导广大网民,将网络舆论发展成为“网络暴力”。
面对网络廉政舆情的“双刃剑”效应,如何趋利避害,实现网络廉政舆情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的最大化,同样也是摆在我国开放大学反腐倡廉工作面前的新课题,加强网络廉政舆情的应对能力,不仅有利于纪检监察部门牢牢把握网络时代反腐倡廉信息宣传教育的主动权,对于维护开放大学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开放大学的内涵
1.发展历史及概念界定。目前正处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不断涌现大量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呼唤新型大学服务终身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放大学顺应这一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的指导思想。经国家相关部门研究、试点和部署,2012年6月经教育部门研究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广播电视大学分别更名为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
2016年1月16日,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该文件就“什么是开放大学”“如何办好开放大学”做出了原则阐述,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影响深远,也为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改革转型指明了方向。
虽然我国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但对于开放大学办学主体和办学体制等问题尚未有更加具体的政策规定,学界对于“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和机制也未形成统一定论。本文所指的“开放大学”是指具有完整办学权并能举办开放教育的独立设置大学,既是办学系统,也是远程教育网络,由此构成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覆盖广的终身学习平台,还是以开放、灵活、全纳、终身、优质为核心理念,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行多重模式办学和混合式学习、服务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型高等学校。
2.开放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区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在接受《在线学习》采访时指出,开放大学定位在服务全民学习的新型高校,这就意味着开放大学既不同于现有的普通高等学校,也不同于一般的成人高校,它应该具有体系办学、教育资源整合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人才成长通道转换衔接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要顺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能够向社会最大程度开放教育资源并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学习支持服务。
开放大学被称为是新型大学,一是因为它明确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办学理念,尤其是以大量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社会大众和各种弱势群体为主要教育对象和其不可替代的推进教育公平的作用;二是在于它依托和挖掘各种技术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巨大潜力,搭建开放、灵活、方便、无时间地域界限、人们可以自由进出的广阔学习和求知平台;三是在于它先天具备完成上述使命的理念、平台、机制、潜力和能力。国家开放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的不同还体现在,它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3.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要性。开放大学就其本质而言,仍是一个独立办学的实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大学基本属性,其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同样也是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政治保证。没有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环境,没有一个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开放大学也无从谈起。随着高校与经济社会日益紧密的联系,象牙塔也绝不是真空地带,反腐倡廉建设的任务也日益艰巨,在招标采购、基建维修、科研经费使用、机构设置、人员招聘、干部聘任等方面存在很高的廉政风险,如果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这些领域很可能滋生腐败。
4.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的特殊性。做好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传统高校、其他成人高校比较而言,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其特殊性和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针对教育对象的廉政文化建设方面,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主体更具开放性。相对于传统的校园式封闭教育而言,开放大学的受教育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不受年龄、知识背景等限制,大多为已步入职场的成人,具有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习过程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化需求。二是办学体系更有凝聚力。开放大学的前身广播电视大学,拥有独特的系统办学传统,在未来开放大学体系建设中,系统性仍将发挥重要纽带作用。系统办学体系下的开放大学建设,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重要抓手,更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开放大学体系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三是技术手段更有广泛性。与普通高校的面授教育为主的培养方式不同,开放大学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更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以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技術的支撑,依托功能强大的网络教育平台、各种网络系统和学习终端,实现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的信息化。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更加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也更符合当下学习者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网络廉政舆情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在目前的开放大学探索和实践中,网络廉政舆情工作处于起始阶段,实践环节有待完善,在思想认识方面亟待提高。有人认为网络舆情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与纪检工作无关,对于网络廉政舆情的责任意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干部舆情意识薄弱,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理念存在理念滞后、认识错位的现象,对网络技术、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的学习、认识不够,只关注眼前“规定动作”,忽略前瞻性规划。
2.网络廉政舆情应对机制不健全。网络廉政舆情的正确应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没有健全的工作机制难以有效开展舆情工作。在目前开放大学建设中,还没有形成风险评估、舆情监控、应急响应、事件处置的一整套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同宣传部门和技网络技术部门未形成联动工作机制。
3.缺乏人员支持和相关硬件投入。网络廉政舆情的管理需要面对海量的信息和庞大的舆论领域,拥有一支专业的网络舆情人才队伍非常必要。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廉政舆情工作在软、硬件方面投入均显不足,工作开展受到较多制约。在技术手段上,没有专门舆情监控信息系统,舆情信息搜集工仍然以人工方式在外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难以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
4.未能突显远程教育特色,营造网络廉政文化宣传阵地。由于历史、观念和技术等原因,开放大学缺少网络廉政信息宣传平台建设投入和丰富的网络廉政宣传文化资源。廉政建设的警示教育以发放警示教育资料、印发通报批评、在校园宣传网页上发布新闻稿件、微信转发政策法规信息等传播形式为主,传播的覆盖面仅限于学校教师员工范围,没有形成利用开放大学的信息资源平台进而达到廉政文化宣传向全体学生的覆盖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廉政宣传的及时性差、互动性不足,不仅与新媒体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也与开放大学平台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四、開放大学网络廉政舆情应对策略
面对不足和挑战,借助网络平台反腐倡廉、积极改革创新,以信息化、制度化等方式构建开放大学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平台,重视研究运用网络推进网络廉政舆情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方法,对深入推进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舆情意识。开放大学党委一方面应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网络廉政舆情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正确引导和保护师生员工参与网络廉政舆情监督的积极性,继续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通过完善透明的制度措施,坦诚接收各方监督,推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公开透明。另一方面纪检干部应树立舆情观念,增强舆情意识,主动学习并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包括堵不如疏,盖不如开,被动不如主动,事后救火不如事前防火。
2.建立健全处置网络廉政舆情的工作机制。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网络舆情的处置应以前期收集、研判为重点,网络廉政舆情处置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要构建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安排组织专门人员对网上的反腐倡廉舆情进行监控,收集的内容主要围绕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大局,着重收集有代表性、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信息内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注重对舆情的迅速分析研判,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二要构建舆情预警机制。主要是在事件可能引发广泛关注前,研究制定相关应对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根据其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分为特大、重大和一般三个等级,并制定相应应急处置机制。三要建立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对可信度高、可查性强的网络廉政舆情,要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并适时向社会公众通报进展情况,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调查结束后,对反应属实的及时按程序处理,通报处理结果。对反应不属实的,用证据消除网民疑虑,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四要建立健全涉腐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积极提升网络舆情危机的化解能力。一旦遇到舆情突发事件,要本着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原则进行科学应对。第一时间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科学分工协作,如纪检部门负责案件的快速核查、上报等工作,宣传部门负责指定舆论应到方案、对外发布信息等工作,同时还要保障学校机构的常态协调运作。
3.因地制宜,完善反腐舆情信息平台建设,创建廉洁文化“开大”氛围。一要立足平台,完善机制。在完善反腐舆情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研究制定处置工作方案,有效规范网上舆情,确保正确信息流通的即时性和常态化。二要依托平台,丰富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应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海量网络信息,大力开展廉政文化教育资源建设,丰富廉政文化教育内容,依托远程教育网站、课程网页、移动学习终端等多种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廉政文化传播,创新现代信息特色的网络廉政教育新途径。三要扩展平台,增强辐射力。根据开放大学开放性、终身教育的特点,把廉政文化建设向终身教育延伸,在终身教育中融入廉政文化学习内容,利用远程教育搭建的终身教育学习平台等学习载体开辟廉政网络文化宣传专栏,加强廉洁文化网络渗透力,传播社会正能量,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与传播力量促进开放大学廉政文化氛围。四要丰富形式,寓教于乐。可以尝试将廉政教育与微课结合,加入图像、视频等元素,增强互动式交流,寓教于乐。适应新形势下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资源多媒体化的学习需求,为微型学习和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廉洁文化学习支持服务。
4.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一支网络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高素质队伍。推动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一要开通统一、权威、稳定的网络举报平台,畅通反腐举报渠道,有效推进网络廉政舆情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二要加强技术力量,利用网络廉政舆情监测软件,实现网络廉政舆情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三要培养和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湛的廉政舆情工作队伍。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本机关的重大部署、重要工作推进和重要案件信息,通过网络择机适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另一方面建立轮流值班制度,监测网络舆情,及时报送信息,发生重大涉腐舆情要24小时值班盯网,确保及时发现、报送、处置网上重要信息。
参考文献:
[1]人民网络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2]郝晓伟.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
[3]莫淑坤.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研究[A].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
[4]张志忠、孙凯民、李玉贵.2015年内蒙古反腐倡廉建设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6.
[5]王丹鹤.我国网络廉政舆情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
[6]李豪.当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3.
[7]贾陆和.比较视域下的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浙江开放大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6).
[8]潘家栋.“微平台”与纪检监察工作创新[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6).
[9]潘运华.加强高校网络廉政舆情处置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