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君,曾任广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副总编辑,接力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漓江出版社社长。出版了大型系列动画从书《神脑聪仔》,出版的图书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桂版优秀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广西“桂花工程奖”等。获广西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出版系统先进个人、第五届韬奋奖等荣誉,曾被评为“年度中国出版十大新闻人物”和“年度出版人”。
踏上去往乐业县的路途,我有一种说不明白的复杂心情。自打20世纪90年代乐业天坑的科考工作展开,乐业的天坑就慢慢为众人所知,也成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我却无法想象,又很想知道,这个边远的地方现在是什么样子。
当年,广西被冠以老少边山穷的省份,百色地区为广西之最,而乐业等百色最西部的几个县又是最贫困、最落后、最偏远的穷乡僻壤。那里处于云贵高原的末端,山高、路远、耗时、难行。乐业的边远与穷困在我心头一直是挥之不去的。20世纪60年代末大学毕业分配,我被分配到河池,已然是到了贫困的山区。而同班一位男生被分配到那个更遥远、更贫困的乐业县。那时候我们想的是:到那里还能返回吗?人们都认为是对他“站错队”的惩罚,连同样分配到贫困山区的我对他都心生了同情。而今,时隔几十年,为了编辑一本天坑的书,我有了一个机会到乐业县去。这是作为广西人的我,所谓“古稀之年”才第一次去乐业。奔赴乐业县之前,我还是做了一路会很辛苦的准备。不过这一路,看到了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的情景,让我感慨不已。
南宁到百色的高速公路前几年已然通行。车行在高速公路上,沿途曾经的荒凉看不到了,车窗外闪现的是葱茏的树木、茂密的稻田、潺潺的小溪、充盈的水塘,白墙红瓦的房屋相伴绿色之间,取代了世世代代用黄土舂墙的老农舍,很老套的理想画面——牛儿在啃食路边的小草,鸭群在水中嬉戏也映入其间……看着这些怡人的景致,回想20世纪90年代到欧洲,车行在高速公路上,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观让我感叹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差异,至今不过二三十年光景,中国之变化已令人恍如隔世。
别克车欢快地行驶,不知不觉中过了三个多小时,要下高速公路了。接下来走的二级公路大多是山路。盘山公路虽然曲曲弯弯,但都是沥青铺就,平坦而又有弹性,即便车速很快,也不会颠簸得让人难受。这里的山,间或土山与石山,无论是土山或是石山,高大的树林与矮小的灌木郁郁葱葱,把绿色点缀着连绵的群山。四五十年前天灾人祸,致使山野处处荒凉,直到20世纪90年代,那些荒山野岭依然让人看上去无限寂寥。而今,蓝天白云,山峦起伏,绿树之间坐落着村庄。村子里一座座新建的房屋让你有一种要住进去的冲动。
现在城市里的人住到农村也是一种时尚,到附近的村子里找一所房子住下来,清静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原生态的食材,简单的人际关系,好不自在!而这给农村带来的却是难得的商机,是逐步改变农村贫困状态的机会,城里人与乡下人各得其所。这就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福与利。
一路绿色闪现,深绿浅绿延绵着,让长期伏案工作的我们一行人感到眼部很舒适,全然不觉劳累。车停在一个小镇的饭店用餐。饭店门口有几位瑶族妇女在卖凉薯。这种南方的特产又甜又脆,小的时候市面上水果品种很少,这就是小孩最喜欢吃的水果,现在城市里已经很少有卖了。司机小韦很老练地点好菜,不到半个小时一桌菜就摆好了:白斩鸡,是城里看不到的农家土鸡,炒肥肠,蒜蓉翻炒的红薯叶,还有排骨炖的汤、有滋有味的酱油泡朝天椒,一顿美餐下来,心情愉悦,再上路。
上午8点半从南宁出发,抵达乐业县已经是下午4點钟了。马不停蹄,我们立即出发到流星天坑。流星天坑是26座天坑中离县城最近的一座。车行只要30分钟。
乐业被称为“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馆”,还成为了“国际岩溶与洞穴探险科考基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我很有兴趣的一点是为什么这里被称作“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馆”。
乐业的天坑经过中、美、英、日、法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科考论证,它形成于3万年前,是一个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喀斯特溶洞群,地理地貌上命名为“喀斯特漏斗”,中国地质学家将其独立出来,命名为“天坑”,当地人把它们叫做“石围”,目前这里已经发现26个天坑。
这样大面积天坑的形成有几个原因:其一,乐业地区是大面积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其二,乐业天坑群处在“S”形旋扭地质构造的中部,这种很少见的“S”形特殊旋扭构造,使岩层产生深度很大的张性裂隙。其三,乐业充沛的降雨,是形成天坑最活跃的因素。雨水沿裂隙溶蚀岩体,形成地下水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下河。乐业的地下河名为百朗地下河。由于地下水长时间对岩层的不断侵蚀、搬运,逐渐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地壳运动时,洞穴局部地方整个岩层垂直塌陷。其四,乐业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挤压抬升的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表不断往上升,而地下河系统不断向下侵蚀,天坑遂越来越深。这种极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质结构,是大自然赋予乐业的一份厚礼。
然而,至今为止,游客们在这里能够看到的只是它们的外观:刀削似垂直的绝壁,一片片葱茏的植被,在茫茫大雾中若隐若现,透着无限神秘的色彩。坑底部是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几十万平方米的原始森林。20世纪90年代之前,科考探险队还没有到达这里,人们完全不知道,在那深深的坑底,幽幽的洞里到底有些什么人类完全不知道的东西。直到20世纪末的1998年,广西电视台、乐业县政府及科考专家第一次进入天坑开始,2001年2月至4月,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美国洞穴基金会和英国牛津大学洞穴联合会组成的科考队,以及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组成的科考队先后对乐业天坑群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媒体才开始跟踪报道大石围天坑的科考成果。
乐业县的天坑集中分布于6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26座天坑,其中22座密集地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天坑的数量、分布的密度、形态的典型性和形成序列的系统性决定了乐业就是“世界天坑之都”。这是世界罕见的天坑汇聚之地。全世界13个超大型的天坑当中,分布在乐业的就有7个。有国际专家说,这是世界级的旅游探险和观光极品。
说乐业天坑是“世界天坑博物馆”,因为它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它有非常丰富的地质遗迹:溶洞、峡谷、暗河、高峰丛、天生桥和大熊猫头骨化石等等。
大石围天坑是这些天坑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长600米,宽420米,垂直深度613米,看上去犹如一个沉睡千年的巨大的火山口,向下望去,四周是异常险峻的悬崖峭壁,黑绿的底部深不可测。有这样的深度和容积,大石围天坑被排在了世界第二大天坑的地位,而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地下原始森林就在这个坑的底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
大石围天坑西峰的绝壁上,有一幅巨大的天然图案,人们会告诉你,那是一幅神秘的中国地图……
游览大石围天坑会留给自己一份对大自然珍贵的记忆。天坑周围的天气变幻莫测。你登上观景台,看到四处大雾弥漫,刹那间云消雾散,从高处望去,千山万壑被阳光照射着,洁净无比。若是遇上大雨,雨后的大石围天坑更显神秘,美丽的彩虹映衬在无垠的蓝天白云下,交汇在苍翠的绿树和白色的岩石中。有运气的话,你会遇上云海佛光奇观,美丽的彩虹与圣洁的佛光,会为你扫清世间一切烦恼与忧伤。而冬日的大石围,那又是怎样一种美景:一层白雪把山、树、石覆盖了。看这些图片,就会让你如痴如醉,仿佛来到北国,置身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无我环境里。
摄影师拍到的地下原始森林更是魅力无穷:它们根植于大面积崩塌的碎石堆中,在夹缝中生存却生意盎然。五月的大石围天坑底部,大片香木莲树花儿盛开,树木高耸而粗壮,粉红色和白色糅合的花瓣有如一群粉蝶,飞舞在深绿色的树梢。娇俏的花朵被深绿色厚重的树叶托举,让你感觉闻到了幽幽的花香。摄影师深入其中,拍摄到的原始森林犹如古老的童话世界:从未与人类谋面的绿色树木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没有地表上因了人类而生成的污染,不起眼的菌类植物这在里也娉娉婷婷,显示出无比美丽的身姿;植物学家无处寻觅的活化石短肠蕨的起源比桫椤还要古老。它们在这里顽强地生长,将会给人类对地球上植物的研究提供珍贵的标本。如今世间养生推崇的各种野生石斛和珍稀兰花在这里让人大开眼界:雅长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重唇石斛、流苏石斛,梳帽卷瓣兰、长瓣兜兰、硬叶兜兰、带叶兜兰、莎叶兰等40属110多种,每个品种都是世间难寻的珍贵之物。此处还发现了兰花2个新品种——大石围构兰、天贵卷瓣兰。如今,依托这些珍贵的资源,在雅长建立了兰科植物国家级科研与培育基地。
大石围天坑底部有巨大的地下溶洞,洞高5~200米,宽5~150米,洞中有一条长约30公里的地下暗河,是目前所知广西流量较大、流程较远的地下暗河。暗河主流中途有温度较暖的支流汇入,冷暖两条河流被人称为鸳鸯暗河。河里有许多地下水生物。奇异的盲鱼生活在地下河流中,因长期适应黑暗的环境而产生身体的变化,它通体透明,肉眼可以看到它全部的内脏。天坑分布区还有一种当地人称为“飞猫”的动物。它的前后肢有薄薄的翼膜相连,展开四肢可以滑翔,动物学家说那是属于鼯鼠的生物。乐业县一个对天坑群的探索有巨大贡献的民间探险队,便是以“飞猫”命名。
黄猄洞天坑距乐业县城30公里,是大石围天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周围有高山,有森林,还有瀑布。黄猄洞天坑的地下森林面积也非常大,栖息着大型的野生动物。早年,洞中出现过黄猄群,故当地人给它命名为黄猄洞。而今,这些黄猄没有了踪迹,却有专家在黄猄洞中发现了几头野猪。关于这些野猪,当地人传说,曾经有几只家养的猪不小心落入洞中爬不出来,就此安营扎寨,生儿育女,繁衍起来,这里便成了一个天然野猪场。这个传说让我哑然失笑,我没有看到那些野猪,真实与否暂且不说,我倒希望那是真实的故事。由此看来,在這里你可以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与人类故事串连起来,流传下去,就成为了文化。
穿洞天坑距县城18公里。整个天坑呈多边形,由六座山峰围着,是所有天坑中峰体最多的天坑,属世界六个超大型天坑之一。穿洞天坑西南侧有一个直通坑底的溶洞——穿洞,天坑因此而得名。在目前所开发的天坑中,唯有此天坑可以通过溶洞走入坑底。坑底的两端各分布有一个洞穴,其中一个为厅堂式洞穴。站在厅底空旷的溶洞中,可以看到洞穴顶部有一个小口天窗,神奇的光柱自108米高处射下,让你迷惑,天堂是不是就在那天窗之上。
人们给这种奇特的景观一个浪漫的称谓:天使之吻。晴朗之日的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游客们来到这里,聚在洞中等待“天使之吻”的奇迹出现。一缕阳光从顶部的天窗射进巨大的溶洞之中,站在洞底的人们汇聚在光柱之下。在天坑的洞底接受了阳光的沐浴,人群中发出阵阵兴奋的欢叫。人们不知道,在他们感受大自然神奇的瞬间,就如同站在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被舞台美术师精心设计的一缕灯光照耀,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穿洞里生长的树木,树干无论粗细,都挺拔笔直,那是因为要为生命争取难得的一点点阳光。
乐业天坑群里,至今探索到的洞穴有近百个。这里是世界上洞穴大厅最为密集的区域。在巨大的洞穴中,宽敞的廊道就是一个个厅堂。科考探险队在这里发现的一万平方米以上的洞穴大厅有24个。
冒气洞天坑的阳光大厅高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洞穴厅堂。深350米的冒气洞天坑之所以获得此名,是因为人们在这里看到不同于“天使之吻”的另一个洞穴奇观:天气阴湿时,洞中一股白雾袅袅娜娜,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而天气晴朗的正午时分,当阳光直射到洞底时,会形成一道壮观的光柱。此时,洞口周围的树枝开始摇动,可那些脱离枝干的树叶并没有飘落地上,却是纷纷向上飞舞,或是被吸入洞中,那样奇异美丽的景观会让你觉得那里就是仙境。在科学上,那是“烟囱效应”的洞穴呼吸现象。
在这些洞穴之中,还有无数奇妙的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罗妹洞有296个莲花盆,为目前发现的世界之最,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2米,被称为“莲花盆之王”。
距乐业县城51公里有一条布柳河,伴着水流有一道峡谷,峡谷全长16.9公里,沿河两岸绿树成荫,那里是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堂。布柳河上有一座天然石拱桥,那是由三座大山塌陷而形成,当地人称其为“仙人桥”,这就是天生桥。桥拱孔跨度177.14米,桥宽19.3米,桥身长280米,桥身厚度78米,总桥高165米,拱高87米,独特而美丽,这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天生桥。河岸两旁有金黄的沙滩和五彩奇石以及巨大的化学沉积物。天生桥也是乐业天坑群地貌的一大奇观。
乐业天坑群被发现的信息一经披露,纷至沓来的西方多个国家的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把乐业县变成了科考的热门之地。是啊,数百年科学技术的探索,人类破解了许多自然现象,却也有许多不得其解的如百慕大之谜、尼斯湖怪兽等等,现在,对于大自然每一个新的发现,又怎能不激起人类的荷尔蒙!乐业先后迎来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迎来了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科考专家。这些科考的成果将又是人类的一笔财富。而在这里,各国科考队员们要进入人类从未踏足过的神秘的天坑里工作,乐业县的飞猫探险队便是他们最好的保护者和得力的向导。
这个在2000年由一群年轻人自发组织起来的飞猫探险队,在天坑的科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几乎每座天坑的地质调查都是由他们作为先遣队和向导。大部分进入天坑群进行科考的中外专业人士,也是在飞猫探险队的训练下学会吊绳技术,并在他们的保护下进入天坑考察的。因为飞猫探险队的出现,天坑的探险工作就有了较为安全的保障,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
飞猫探险队队长叫李晋,除了作为科考队的向导之外,李晋还是个很好的摄影师,他利用下天坑考察的时间拍摄了许多照片。拍这些图片太困难了,他与同伴们带着沉重的照明灯和摄影器材,下到又深又险的坑底,冒着随时都可能遇到的危险,进入黑魆魆的山洞,在黑暗的洞穴里摸摸索索,寻寻觅觅,完全没有目标地去探索,寻找拍摄的东西。十几年来,他积累了几万张有关天坑的照片。我们看到的这些照片既是珍贵的资料,又是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李晋凭此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的摄影师。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不可能看到的地下洞穴里的神秘物质,让我们能够领略到大自然的艺术力量。你看,他在地下溶洞中所拍的石笋、石柱、石瀑、石帘、穴珠,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犹如美丽闪烁的宝石,犹如阿里巴巴山洞里的宝藏。这一块鲜为人知的秘境,是一个世界级的自然奇观。李晋拍摄的这些地下洞穴世界中的景和物,许多还是没有向外界公布过的。
朴实的李晋还是这些天坑的守护者,飞猫探险队的队员们不希望天坑中的任何珍稀之物被带到地面上。当我看到李晋拍摄的一些穴珠片子,觉得那些珠圆玉润的石头惊艳无比,就像放在大石盆中打磨得无比光滑的玉珠,实在太漂亮、太可爱了。经过地质结构的升腾与沉降,经历千千万万年大大小小水流的冲刷,大自然的力量已经把这些石质物变成了魅力无限的艺术品,那可是比和田玉石中的仔料还要有价值的稀罕物啊!我问李晋:“在这个收藏盛世,会不会有人把这些穴珠带走?”他说:“必须守护这些穴珠,不能让人带走。我就从来不敢去触摸它们,水中的穴珠移动了位置,会影响它生长的规律。”他说每带一个科考队,他常常走在最后,注意观察来者行为是否自律。这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人,让人从心底里对他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天坑的传说,很有意思。说的是2002年5月8日,大石围天坑接待了一个9人的考察团,全部是男性。在进入大石围天坑之前,向导已经给大家交代清楚,天坑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是不能够带出外面的,可是受不住大石围坑里满山遍野的美丽樱花和极具观赏价值的奇石的诱惑,出来时多数人的口袋里都装满了东西。向导严厉地要求他们把东西都放回原处,虽然他们极不情愿,但多数人还是听从了向导的劝诫。只有一位梁姓先生偷偷地把一块美丽的石头留了下来。不料,在车快离开大石围天坑的时候,发生了车祸,车上的8个游客都安然无恙,唯有这位姓梁的先生不幸身亡……唉,这位梁先生付出的代价可是太大了!
当地没有人给我们说这个事件,我们也不用去探究此事的真伪,我想,说出这个让人将信将疑的故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不要人为地去破坏天坑的环境。人类已经因为无视自然规律受到了太多的惩罚,我们权且把梁先生的代价看成是人类的前车之鉴。
人类常常会感觉到大自然力量的深不可测,苍穹无限的宇宙中,地球的神秘莫测也在人类的不断探索和认识中慢慢展开。我们去探访过一位最早带队下天坑做向导的老人。这位老人祖祖辈辈住在天坑旁,过着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他给我们讲了天坑一个神秘的气象:很早以前,当天坑周围大旱的时候,当地人会在天坑的边缘把几块巨大的石头撬起来,当石头轰隆隆滚到坑底不久,哪怕是晴朗的天气,也会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好像一下子整座大山都摇晃了起来。对于这个神秘不解的天象,我问老人,你看到过吗?他说:“这样的事我也做过一次,就如老前辈说的一样,石头滚到坑底,大雨就下了。”现在,我们似乎还不能理解这么神秘的天气速变现象,但相信迟早会有能够诠释的研究。
乐业县有太好的生态环境。从李晋拍的照片中,我看到有几张摄于黄昏时分的照片,无论拍的是曲曲弯弯的小路,还是黄昏笼罩的山谷,到处是辉煌的灯火,像是在少数民族的节日里,村民们打着火把行进在山野间,高举火把聚会在巨大而平坦的山谷中。这安静的群山之间,那些火把流光溢彩,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我向李晋询问,他说:那不是火把,那是萤火虫……这真是无法想象!太令人惊诧了!李晋说,每年的六月份,乐业县除了洒过农药的稻田之外,每到黄昏来临,到处都有萤火虫。萤火虫是极其脆弱的小生物,别说城市里的人,就是农民,现在也不易看到了,而在这里,竟然有这么大一片又一片,场面太壮观啦!我不禁想起去泰国旅游时,朋友介绍的一个旅游项目,就是乘船去昭披耶河看萤火虫。在船上看到这些小东西我已经很是惊喜了,可是相比起来,乐业的萤火虫要多太多了。可以想象,当游客们看到这么多久违了的小生物,要有多么的激动啊!
布柳河峡谷洁净的生态也常常引来无数的蝴蝶,这是李晋拍的另一组照片,蓝天白云下,绿树草丛间,大大小小的蝴蝶尽情地飞舞,真是美极了。我还没有去过布柳河,那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蝴蝶等著我。
乐业这26个天坑内几乎是“生物的基因库”。在地下原始森林,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与恐龙时代同期生长的植物活化石,比桫椤更早的短肠蕨、稀有的绿色兰花、众多品种的石斛,还有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带刺方竹……许多植物、生物甚至从未与人类谋面。可以断定,这些天坑一定会有很多人类未知的东西有待科考人员去探索。
去流星天坑要经过火卖村,火卖村距县城8公里。由于长期的岩溶地质作用,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喀斯特小漏斗式的盆地,生活着十几户农家。他们保存了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和淳朴古雅的民风民俗,被称为火卖生态村。村里有古朴的染布、制香、造纸等手工作坊,木质房屋结构独具特色。周边的飞虎洞、老虎洞、迷魂洞等岩溶洞穴中的各种形态奇特的石笋、石柱、石“头盔”、石盾、莲花盆会吸引你,那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来到这里,就看到有几位来自广东的旅游者,已经在火卖村住了几天。
流星天坑位于去往大石围天坑景区的公路边。抬眼望去,山顶大雾弥漫,层层叠叠的山峦若隐若现,陡峭的绝壁上绿树顽强地生长。望断坑底,能见到的只是一片浓郁的树叶。此时我发现远处在群山的包裹中有一幢泛红的房子,孤独地坐落在绿山的怀抱中。我问李晋:“那里怎么只有一栋房子?”李晋答道:“那里只有一户人家,这个家庭有50多口人。”“我们到那里去看看这户人家。”一家五十多口人独门独户地生活在那里,我很好奇,对李晋提出要求。
通向这户人住处的山间路并不窄,曲曲弯弯的山路也很好走。在大石围天坑与穿洞天坑、流星天坑之间的山凹凹处,我们走进了这户人家。男主人叫梅世品,养育了9子2女,2个女儿已经嫁了出去,而儿子们全部和他两老生活在一起,孙子、重孙都有了,四代同堂没有分家。如今已繁衍了60多口人,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大家庭。这也许是历经风雨的广袤祖国大地上仅存的四代同堂几十口人还不分家延续着中国传统大家庭文化的大家族了吧?
老人70多岁,祖祖辈辈八代人生活在这里。梅世品老人健康而精悍,头脑敏捷,谈吐幽默,像是见过世面的人。我问老人:“一个三四口人的家庭还经常有矛盾,你怎么能把这么大的一家人拢在一起的呢?”老人说:“大事公平,小事不计。”现在,他们把自己居住的地方改造成一处山庄,名为“梅家山庄”,接待各方来客。老人要请我们吃饭,不让我们付钱,推让之中他说:“天天待客人不见得就穷,夜夜做强盗不见得就富。”与梅世品老人的谈话很有趣,他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很有智慧,说的话很有哲理,让你明白为什么孩子们都能够听他的安排。他也很有管理才能,把个独门独户、远离城市生活的梅家山庄管理得井井有条。你看,房屋的四周有一片幽幽的竹林,柿子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果实,收获下来的玉米堆满仓库,院子里的鸡在啄食,狗懒洋洋地睡觉。吃饭的时候我们询问怎么不见女主人,老人说,她还在山上,那里养了上千只羊和几十头猪,现在还下不来。我们感慨:真是勤劳致富啊!
太阳落山时分,院子里汽车喇叭声响,重孙们放学回来了。下了车的孩子们奔跑、嬉戏、打闹,山庄顿时生机勃勃。我们叫下几个孩子,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这些孩子一点都不发怯,大大方方地摆好姿势让我们拍照。
这个山庄的自然生态和庄家人淳朴憨厚的民风让客人流连忘返。2015年梅氏山庄还被评为“广西五星级农家乐”,每年到这里访问和住宿的客人有两万多。山庄的年收入可达到上百万元。
看到一位女士在厨房聊天,我走过去打听,原来这是来自宁夏的一位退休教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月了。我问她,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山庄的呢?答:“我到天坑旅游,从旅馆的电视里看到这个山庄,就过来了。他们这家人淳朴,在这里吃的是健康食品,空气又好,住下来很舒服,心情好。”其实,她忘了说,离梅家山庄数百米的地方还分布着2个大型天坑——穿洞天坑和茶洞天坑。那里葱茏的森林环境,她一定是百去不厌的。
在天坑的周围,世世代代居住着各民族勤劳的人民,他们傍天坑而居,在天坑的四面种植玉米、小米、蔬菜、瓜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些胆大的人会爬到天坑的绝壁上采药,到能进得去的洞里熬硝、砍棕。至今还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保持着敦厚淳朴的性格。在时代巨变的今天,这里的很多农民生活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往大石围天坑的小道上还有一户人家,他们居住的地方是山洞。“洞穴人家”是李晋给这户人的用词。一听这词,你会想到什么?那是与富足与幸福无缘的词。
车停在路边,走上一个小坡,就看到了嵌在山洞里的一所旧房子。屋子外面,一条长长的绳子锁住了一只狗,那狗难得见到这么多人,不停地向我们吠叫。洞口前有一片地,右边的牲口房里养着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猪,鸡、鸭在外面寻食。旁边的山崖上有几个蜂箱,养着蜜蜂。一抬头,还看到洞顶外面几只燕子飞来飞去。一幅祥和的景象!
两个小伙子和他们的母亲在等着我们。这户人家也有三十多口,也是独立的一户,不过全家人几乎都在外面打工,父亲已经去世,只有年近七十的老母亲和两个儿子驻守家中。一个儿子是天坑的守护者,每天到天坑景区上班,另一个儿子在家与母亲务农:种田收稻、放牧牛羊、饲养鸡鸭。平常,儿孙们在外面打工、上学。每当春节来临,孩子们就从四面八方回到这里,大人小孩一大家子欢欢乐乐度过一个难得的节日时光。
进得屋来,没有想到低矮的饭桌上已经摆着做好的满满一桌菜:最惹人眼球的是晶莹剔透的腊肉,那是城里人看都别想看到的东西。农村每年有杀年猪的习惯,用自家的玉米等粮食养了一两年的猪在大年三十前宰杀,除去春节食用的部分之外,把其余的猪肉切成大塊,抹上些许盐,吊在屋檐上,慢慢用柴禾熏制。制作好的腊肉可以留存很久,够一年的食用。一般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作为贵客的我们今天有口福了。桌上还有地道的土鸡、野生的香菇、没有农药的青菜和豆角……扑鼻的香味让我们食欲大开。没顾上更多的寒暄,我们就开始了这顿难忘的美餐。主人拿出了自酿的玉米酒,给每人倒了一碗,又给每碗酒中加上一些蜂蜜,那酒立即调成了香甜无比的饮料,不胜酒力的我也禁不住喝了半碗,把那香甜美味驻留在了心间。淳朴的女主人还不断地对我们说:招待不周啊!
李晋告诉我们,这个山洞其实是一个方解石矿脉,洞的四壁都是方解石晶块。的确,壁上肌理漂亮的方解石一大片,地上大大小小的块状方解石无用地堆放着。仔细看,我们常在商店看到的工艺品,原料不就是这些方解石嘛!翻动这些石块,每个人都找到了几块可以作为摆设的石头留作纪念。
时隔3个月,当我第二次再到这里时,那山洞里的旧的房子已经拆掉了,周围堆满了建筑材料。他们要在这里盖一座新的房子,在这座新的建筑当中,要寄托新一代农民的梦想。李晋被房主认为是这栋房子设计方案的顾问。我想,新房子盖好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这户新的“洞穴人家”正在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祝福他们!
乐业天坑—— 桂西的耀眼明珠,乐业人民幸福的源泉!而此时我想的是,大自然给了乐业一份厚礼,也在考验这里的政府和民众: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一个永远的课题,乐业会怎么做?
责任编辑 谢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