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王惠芬
初跨入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数学的概念各式各样,最多的感觉还是枯燥的计算、单纯的数字和题海战术,那么此时数学的魅力又在何处体现呢?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一种愉悦的心态下,通过兴趣的激发让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有效地完成学习实践。而数学游戏就是将严肃的数学变得趣味化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数学游戏的切入时机,让其起到一种促进和激发的作用。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相对应的客观条件,设计并开展与实际授课内容相吻合的游戏活动,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起始,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苏教版一年级《认识100以内的数》复习课,一开始笔者便设计了一个“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游戏:
游戏背景: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在猜数的过程中,一步一步靠近答案,使学生对数的大小也有了感性的认知。
游戏过程:
师: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猜数的游戏。
老师邀请一位学生一起进行示范。
师:(想好一个数,写在纸条上)老师让学生猜。
生:40。
师:不对,少了。
生:70。
师:多了。
生:65。
师:还少一点。
生:68。
师:猜对了。(展示纸条上的数)
师: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下面同桌两人,一人写数并提示,一人猜数。
这里用学生们喜爱的“猜数”游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使学生对数的大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这样的词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也符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成功发展”的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较为简单的概念性或基础性内容为主,但是对于学生们而言,并不是那么简单。在新授课中,借助游戏环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们探索,发现隐藏的规律,在快乐地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我们认识的数》实践活动课,笔者便设计了一个“我来数一数”的游戏:
游戏背景: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通过动手抓一把黄豆、蚕豆、花生等物品,再猜一猜一把有多少颗。在猜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抓一把,因每个人手的大小及物体大小不同对数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和两名学生示范。教师抓一把蚕豆,两名学生分别猜数量,然后再数一数有多少颗蚕豆,看看谁猜的最接近。
2.小组4人活动。一人抓一把蚕豆,其他三位学生猜数量,比一比谁猜的最接近。
3.小组四位学生用花生再做上面的游戏。
4.用黄豆玩游戏,玩之前先要求学生估一估,你抓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颗,再数一数。
5.活动小结:为什么每次都是抓一把,但是所抓的数量却不一样呢?学生理解:虽然都是抓一把,但是每个人手掌大小不同,每种物体的大小也不一样,所以一把的数量也各不相同。
这种动手操作的游戏形式给学生们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游戏中学生们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通过深入思考转化成语言,并向大家表述出自己的发现,从而完全地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学会学习。
当学生们学习新知后,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练习,将之内化,才能较好地掌握。但是大量重复枯燥的练习不仅难以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厌倦。因此教师应设计有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并以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们有广阔的思考空间。
在苏教版二年级《乘法口诀表》的练习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数字火车”的游戏:
游戏背景:学生掌握了乘法口诀表,能借助口诀计算相应的乘除法,通过发现“数字火车”上的规律,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找寻车厢上藏着的数字,从而将乘法口诀活学活用,达到高度熟练化。
游戏过程:
师:仔细观察第一列火车前一节车厢上的数,再看后一节车厢上的数,有什么感觉?
生:后一节车厢上是14。
师:为什么?
生:想乘法口诀,2×7=14。
师:看来通过这三列火车,同学们已经发现游戏规则了,规则是什么?
生:用前面两个数相乘就得到后面的数。
师:游戏正式开始,抢答。
师:给你后一节车厢上的数,让你倒想前一节车厢上的数,你行吗?(有多种答案)
把记忆枯燥的乘法口诀融入有趣的数学游戏中,通过游戏的不同环节,将练习分层进行,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记忆乘法口诀,并根据探寻到的规律灵活运用口诀找寻答案,真正将口诀内化于心。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进、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概念、技能等显性知识相比较,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隐性知识,它包含了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以及对数学美的体验。复习课历来让教师头痛,也让学生感到枯燥,与其将已学知识翻来覆去地复习演练,不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苏教版一年级《认图形二》单元复习课上,笔者设计了一个“图形变变变”的游戏:
游戏背景:学生在认识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之后,主动利用这些图形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出哪些美丽的图案,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游戏过程:
1.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挥,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拼美丽的图案。
2.将作品呈现在设计稿上。
3.将学生的作品制成展板,供全年级师生欣赏并投票,评选出优胜奖。
从最后的反馈中看出,这样的游戏形式,给学生们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的学生在拼、剪、折的过程中,还发现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一些特性。虽然他们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但是这样的发现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增长,更是情感上的愉悦、能力上的提升。
数学游戏在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把握好游戏的切入时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所以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关注游戏这种教学手段,将数学与游戏融合,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