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桦川路小学 温 玲
美术课堂、美术实践活动是渗透、弘扬、发展民族文化,使更多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而东巴文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成为美术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绝好素材。
2017年2月21日,外交部向全球推介云南活动中,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文成为中外嘉宾关注的焦点。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见证了人类文字的“童年”。东巴象形文字源于绘画,它是由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图画演变为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之间肯定有一个渐变过程。东巴文字正是处于图画到甲骨文之间的文字体系!东巴文字填补了这一段空白,这就是它的重大价值和地位。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传承东巴文字并能发扬光大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世界四大古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的汉字和玛雅文字,已经消失三种了,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损失。而东巴文字所传递的信息与内涵正在逐步消退,一旦东巴文终将消失,将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缺憾。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责无旁贷,从美术课堂与美术实践活动入手就是最好的传播与实施途径。
自2005年开始,依托东巴文字为载体笔者就自主开发了学校课程《趣味软陶》,让学生在揉揉、捏捏、团团之间感受东巴文字的三大妙趣:形体之趣,寓意之趣,应用之趣。学生们的创意作品将东巴文字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在感受美的同时品味传统的文化,寻找历史的记忆,抚摸文字变迁的痕迹,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并能于无形中渗透、传播。
每一个东巴文字就是一幅画,从绘画入手可以使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它的外形特征。通过视频“二十五个东巴文字”,笔者让学生找找视频里都有哪些图画,这些图画带给他们什么感受?当学生们觉得这些图形挺形象有趣时,笔者就引导他们尝试着画一画把它们自由组合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再通过画面分析,使学生发现原来这些图形就是一个个鲜活跳跃的文字。笔者请学生们自己挑出一个或两三个感兴趣的东巴文字,鼓励大胆想象,将一个个文字串联进行添加变化成一幅有趣的画面(图1)。当笔者告诉学生们他们已经是小小设计师,这就是他们软陶制作的设计草稿时,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图1
东巴文字可以作为教材的拓展延伸,与美术教材中的一些课题紧密联系,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感受艺术魅力。例如,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有趣的汉字》,都是介绍文字,主旨引发学生感悟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自感自悟地将文字进行有趣创作。于是,作为拓展延伸,笔者就把东巴文字引入课堂。利用东巴文字的象形性与汉字的早期形态——甲骨文作比较,选取简单的单字(日、月、水)欣赏、比较,使学生找到两种象形文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中感受祖先们造字的聪明智慧。此时,借机请学生猜猜这两种文字还有人在使用吗?当了解到东巴文字仍有人正在使用,并且是在极少数东巴间的代代相传保留下来的时候,学生再次感受到东巴文字的古老和神奇魅力。有了情感的铺垫,再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字作品请学生欣赏,研究如何利用东巴文字自身特点进行想象创作,进一步加强对东巴文字艺术性的认识。这时学生的表现欲望已经很强烈了,笔者就把想象创造的空间及时留给他们,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制作方法,展示自己的创意(图2)。
图2
东巴文字与中国结的结合,能制作出别具民族韵味的挂件。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一个单字就能表达一个甚至好几个汉字的意思,而东巴祝福语更是将汉语中寄托、表达美好祝福、美好心愿的四字词语能完美诠释出来。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礼仪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单纯只是一件东巴文字的软陶挂饰,就很漂亮。如果我们将软陶与中国结进行组合,两种艺术韵味融合民族气息就更浓、特色更突出,这样作品的装饰性更强。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多样,它本身就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再融合进去如“一帆风顺”“完美人生”“吉祥如意”等的东巴祝福语,作品就可以将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赞颂以及传达衷心至诚的祈求和心愿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相同的祝福将美好的心愿以两种不同韵味的美交织在一起,合奏出绚丽的乐章。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笔者将这两种独特的美大胆地结合在一起,除了引导学生先制作单个中国结的东巴文字挂件,还利用多种形式的中国结两两组合、大小组合等,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新颖别致的作品,再配上学生喜欢的小铃铛、小珠子,像风铃似的一串作为装饰,就可以使软陶作品锦上添花,焕发新的色彩。
东巴象形文字是在图画基础上的概括、加工和提炼,强调事物的特点,突出事物最本质的结构特征,体现其最有意味的形式,表达简洁易于识别。利用这一特点,启发学生在作品中将其融合进去,古为今用,使得作品中既能体现孩子天真的童趣,同时作品中又有一种古朴的别样韵味。
东巴画也是体现东巴文字特色的一种手段,它的色彩搭配十分鲜艳,在东巴画中经常运用三原色或三间色搭配黑色等很纯的颜色,这种浓郁的设色可以使画中的事物形象更突出。软陶自身也是色彩丰富颜色鲜艳,这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一般学生们都喜欢用纯色搭配表现作品,让他们学习这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用色方法,可以为作品添色不少。比如图3中的作品不但三原色搭配很合适,还能很好地使用三对互补色:黄紫、红绿、橙蓝,多种颜色组合在一起,让作品看起来更活泼、富有童趣。
图3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设计·应用”领域是这样说明的:“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在学生对东巴文字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将东巴图腾引入,是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要想让学生了解东巴图腾柱的文化并进行创作,笔者就从“龙”——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引入,使学生明白图腾就是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学生们就对图腾柱有了初步的感知。再从图腾柱的表现内容入手,使学生了解到作为纳西族人的精神象征图腾有很多:大鹏鸟、鱼、鸟、牛、羊、门神……这些图腾都是对纳西族人的生活有帮助的。于是,笔者请学生从这些图腾形象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表现,加上自己的创意,设计制作出新的图腾柱的形象(图4)。有了文化内涵的铺垫,设计制作使学生们更加得心应手,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交融,使作品更富有童趣、艺术气息。
图4
总之,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使许多学生认识了东巴文字,对东巴文化的了解正在逐步深入,一股浓浓的民族文化风悄然而生,使学生更有兴趣将传统民族文化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