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子
前方高能,这是一篇极具指导性的文章。这里的美食店,不是大酒家,也不是“外来客”,他们统统都是本地江湖高手带着苏州人偏爱的口味特色,默默“隐身”于街头巷尾之间。知道他们,把他们都探个八九不离十,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苏州吃货了。
菜场是汇集各种食材的地方,许多好吃的东西自然也藏在这里。
● 海珍饮食店这是一家隐秘在新庄菜场的人气面馆,甚至还有外地人专门来吃他们家的小笼包。木质的桌椅,头顶上空的大吊扇,是苏州点心店的风格。店里能容纳30人左右,来吃的基本都是熟客,食客大都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也有父母早上送孩子上学顺道来吃的。熟客说,这家店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店,开在新庄有好几十年了,不少人都是从小吃到大。他家的小笼包,据说每天做1000只都不够卖,外皮也很薄,弹性很足,是很多人排着队都要吃到的美食。
● 彩香菜场茨菇片小时候,在茨菇上市的季节,苏州大街小巷都有卖炸制好的茨菇片,那是苏州人最喜欢的零食之一。尽管现在很少能找到卖茨菇片的店了,但在彩香一村菜场里却能找到这样的老味道。从北面的小门进去,没多远就能看到一家现炸现卖的油炸茨菇片店。他家的茨菇片酥脆可口,味道新鲜,在彩香菜市场开了好多年了,远近闻名。刚刚炸好的茨菇片,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些“起泡”的,一咬下去就碎了,香味能在口中回荡好久。
去双塔菜场必吃的韭菜饼
● 老客满煎饼店都说,去双塔菜场买菜,是一定要吃韭菜饼的。这家夫妻小店里,丈夫负责揉面、擀饼、和馅的力气活儿,妻子则在炉子便负责煎饼,不停翻面,控制火候。儿子在后厨,端出一碗又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花。店里的招牌是加了韭菜的鸡蛋饼,老板娘动作熟练,打蛋撒盐搁韭菜,一气呵成。每天凌晨5点到中午11点间,光韭菜饼就要卖出500个。小小一间店面,上午10点里里外外仍坐满了来吃早点的客人。厚实的截面,鸡蛋包裹着鲜嫩的韭菜。咬下一口这加了酥油的松软蛋饼,丰富的口感在口腔中“舞蹈”,韭菜的香气让人产生愉悦感。而这的豆腐花也妙得很,加了足量的虾皮和紫菜,伴着豆腐的滑嫩滋味,和韭菜蛋饼成了绝配。
那些名不见经传但口口相传的美食,自然都散落在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里。
● 王天井巷豆腐花有一些美食,隔一段时间不吃就会特别想念,比如面,比如生煎,再比如豆腐花。藏在王天井巷里的豆腐花,虽说是一个“小破摊”,却也成了整个苏州吃货圈的红人。
当一个个懵懂的孩童已长大成家,豆腐花仍旧照常出摊,摊前食客络绎不绝,只为寻回那儿时的味道。这里的豆花豆香足,没有腥味,料给得也足,以前是一家小摊子,现在已经有了店面,但是味道依旧没变。不仅是豆花,还有凉皮、凉粉,咸菜、虾皮、辣椒、醋和香菜顺次浇上,一勺下去,舀起雪白的豆花,没有一点豆腥味,这就是老苏州最喜欢的味道。再撒上榨菜、紫菜……一大份满满当当的豆花。老板说,很多人吃着他的豆花从初中到工作,10年都有了。
● 汤家巷鸡排在景德路西边汤家巷的大牌坊下,有一个小摊位,它甚至有些简陋,招牌歪歪地挂在上方,即使这样也完全不影响吃货们对它的热爱。最近招牌换成了 “汤家巷壹号鸡排”,别看这不起眼,在苏州“鸡排圈”的名号那可是响当当的。
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老婆负责裹粉、炸鸡排,老公称重、切块和打包,夫妇俩各司其职开了20多年了,很多人都是吃他们家鸡排长大的。不管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有闻香而来的吃客,小摊前永远在排队。
这家店的鸡肉很薄很嫩,外面那层面包糠极有特色,薄薄脆脆不油腻,你可以直接拿个袋子,自己啃,也可以斯文一点,让老板切成小条,装在餐盒里,但最好趁热吃,口感最棒。
吃汤家巷鸡排,你得不怕排队
● 祥鑫饮食店在鸡爪成为全城热点之前,祥鑫鸡脚就有了名气。作为一家开了十几年的老店,虽然位置很偏僻,但还是被吃货们挖了出来,据说他们家的鸡脚是全苏州数一数二的,很糯很香,赤豆小圆子也是地道的苏州味道,还有鸡肉卷、素鸡、水果圆子等小吃,个个都是吃货的心头爱,次次去,次次都要耐心加入长队。
● 潘玉麟糖粥皮市街的潘玉麟糖粥实在太有名。有名到都不需要介绍它的口感。做糖粥的手艺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用的是100多年前的老配方。上世纪40年代,潘玉麟的爷爷挑着担子将潘家糖粥送到姑苏人家的灶头上。1978年开始,潘玉麟和父亲潘伯勋摆起了固定摊位。自此,苏州的食客就知道用味蕾引着脚往这处找。
现在,潘玉麟和妻子共同打理小摊。虽然上了年纪,但做起粥来毫不敷衍。一碗糖粥,讲究的其实不多,但每一环都颇费心思。每天中午开卖,数量有限,想吃这样的美食,就不能懒。
潘玉麟汤粥是小吃界的“传奇”
● 陈记泡泡馄饨苏州人吃馄饨,大馄饨重馅,小馄饨品汤。泡泡小馄饨煮沸时像一个个泡泡一样漂浮起来,因此得名。与一般馄饨不同,泡泡小馄饨中只包入很少的肉馅。因此,要好吃,可是十分考验技术。而陈记在苏州已经十年以上了,泡泡馄饨比传统的小馄饨更精美、更苏州、更可口,小馄饨个个饱满的漂浮于汤面上,撒着几许葱花,肉馅适中清晰可见,皮子特别薄却没有破,大骨熬制的汤底非常香浓,滋滋鲜美。吃过的都佩服包馄饨师傅的手上功夫。
● 彩龙商场对面的砂锅馄饨彩龙商场对面的砂锅馄饨,一开就是20年,小小的店面,手写的菜单牌,简单的菜品,就是这家店的全部。虽然开的位置很不起眼,也没有名字。但是老彩香人闭着眼睛都能寻过来。来这里吃一顿阿婆的手艺,就像回家一样。
馄饨和炒饭是这里人必点的食物。尤其是馄饨,汤汁从来不是大桶里的千滚水,是一锅一锅做出来的,放进砂锅里,加上青菜、香干、榨菜、面筋等等,就是一碗小时候的味道。这里的咸肉菜饭也特别好吃,大铁锅上反复翻炒,咸肉粒都是瘦的,满满一大碗。
● 小姜锅贴位于书院巷的小姜锅贴,是苏州一等一的锅贴店,而且没有分店,装修后的店面看起来十分宽敞明亮,招牌的是鲜肉锅贴和牛肉锅贴,皮煎得脆脆的,汤汁很鲜美,排骨年糕也是惊艳到吃货的味蕾,排骨超嫩,年糕外酥里糯,吃完简直难以忘怀。
它们不在于一个隐字,却也没有知名品牌的曝光率,但它们是地道吃货们心中的明星。
● 交通技校餐厅这里是传说中的校园里的苏帮菜馆。要说正宗的苏帮菜,肯定非得月楼、松鹤楼等莫属了。但是寻常苏州人家还是会选择那些性价比更高的苏帮菜馆,如交通技校餐厅了。虽然店面装修不怎么样,但是味道和价格确实不错。清溜虾仁、响油鳝糊、香酥鸭都是每桌必点,来吃的几乎都是老苏州,店里根本见不着年轻人的影儿,但也可见它的地道和性价比。
交通技校餐厅,老苏州才知道的去处
阿福砂锅煲,童年里的咖喱牛肉粉丝汤
● 老石头面馆这是一家十几年的老店,早午市做面,晚市做家常菜。多年来价格亲民,分量十足,性佳比高。开放的大厨房里能清楚地看到在里面忙碌的厨师。它家的焖肉面是招牌,实实在在的一块焖肉,块头不小。肉质松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咸淡刚好,一口面条一口肉,好不惬意。
● 随柳居想吃苏式小吃了,一些年轻人会去随柳居。这家小吃店先在平江路开了两年,又在大儒巷开了三年,后来搬到了建新巷。当年,这家小吃店在平江路的一棵大柳树旁落地生根,所以名叫“随柳居”。最初,随柳居主要就是做各种小吃,后来因为周围的人找不到地儿吃午饭,又推出了苏式面、盖浇饭等主食。来随柳居吃饭的多半是本地人,而且大多已经是老顾客了。随柳居的甜品是一大特点,基本可以划分成西米类、酒酿类、豆类这几大种。店家说她从小就特别爱吃酒酿,还喝醉过,现在店里上酒酿,也是满足了自己的喜好。酒酿牛奶真的是很奇妙的搭配。
● 老西白点心店苏州人从小吃到大的点心店不少,老西白是其中一家,但它也真的很低调。十几年前这家店很破旧的,没什么装修就简单的凳子、椅子,自己可以用水壶倒高汤,配生煎包子。现在,即使装修过,但还有着老苏州点心店的样子,食物的味道也没有变。面和馄饨自然是常规,但老西白家的生煎味道非常传统。汤汁足,味道甜,肉馅多,难怪生意一直很好。
● 阿福砂锅煲其实,爱吃面、馄饨和小笼包的苏州人,还好一口小吃——咖喱味的粉丝汤。而阿福砂锅,带着它的招牌牛肉粉丝汤,已经在苏城平民美食圈立足十几年了。它的砂锅容量很大,价格便宜,是很多苏州初中生、高中生的回忆。那碗最受欢迎的招牌牛肉粉丝汤,咖喱味很足,配上卤过的牛肉、青菜、笋、油面筋,一碗下去真是一本满足。
都说食在民间,苏城就是最好的代表。美食,不一定必须是山珍海味,作为一名合格的吃货,日记里怎么会没有日常美食呢?而这些,只是这座城市里小吃店的冰山一角,一边吃一边逛一边发掘,正是修炼成苏州老饕的必经课程。零基础,没关系,就从以上的这些传奇小店开始吃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