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军 陈婷
抑郁症是精神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发病原因和机制十分复杂, 常见于容易发生自卑、自责和悲观的人群[1]。抑郁症的病程较长, 对人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 抑郁症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 精神性疾病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疾患, 而抑郁症于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2]。抑郁症属于中医学中“郁病”的范畴, 治疗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既往研究表明, 抑郁与人格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内向、神经质的人较容易发生抑郁。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中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及40例无抑郁障碍的中老年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中医证型与患者人格障碍的关系。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中老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抑郁组,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平稳, 神志清楚;③年龄≥50岁;④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⑤既往均无抑郁症病史;⑥有阅读和应答能力。排除标准:①有精神障碍个人或家族史阳性患者;②2周内采用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治疗者;③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重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⑥酒精和药物依赖者;⑦严重的失语、失用和认知功能障碍者。抑郁组患者中男38例, 女42例, 平均年龄(58.25±9.26)岁。另选同期40例无抑郁症的中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无抑郁症;②身体健康, 生命体征平稳, 神志清楚;③年龄≥50岁;④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⑤既往均无抑郁症病史;⑥有阅读和应答能力。排除标准:①有精神障碍个人或家族史阳性患者;②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重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⑤酒精和药物依赖者;⑥严重的失语、失用和认知功能障碍者。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18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58.47±9.14)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划分中医证型 参照相关文献中“郁病”的中医证型分类分为肝气郁结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郁化火型、忧郁伤身型[3]。本研究80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上述分型分别有25例、18例、16例、11例、10例。
1. 2. 2 抑郁评分调查 采用HAMD评分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调查, 该量表共包括17项内容, 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的程度越严重。<7分为无抑郁症状;>7~14分为可能有抑郁;15~24分为肯定抑郁。
1. 2. 3 人格特征调查 采用EPQ-RSC量表对抑郁组和对照组进行人格特征调查, 其在心理咨询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共包括N、E、P、L 4个分量表组成, 每个量表各包含12个项目,共48个项目。N评分越高表示情绪越不稳定, P评分越高表示敌意越重, E评分越高表示越外向, L评分越高表示掩饰性越强。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抑郁组与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差异;观察抑郁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人格特征差异;分析抑郁障碍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抑郁组与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分析 抑郁组患者EPQRSC 量表中的N、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E评分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抑郁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 肝气郁结型和气郁化火型抑郁症的N、P评分较其他证型显著增高, E评分较其他各证型显著降低, 抑郁组各中医证型患者N、P、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各中医证型患者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抑郁障碍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抑郁障碍的HAMD评分与N、P、E呈正相关(P<0.05), 与L评分无相关性 (P>0.05)。见表 3。
表1 抑郁组与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分析( , 分)
表1 抑郁组与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分析( ,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N P E L抑郁组 80 4.56±1.33a 5.07±2.25a 7.98±2.51a 7.69±2.95对照组 40 1.86±0.67 3.24±2.52 9.60±2.56 8.05±2.13
表2 抑郁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 , 分)
表2 抑郁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 , 分)
注:除L评分外, 各抑郁症中医证型比较, aP<0.05
抑郁症中医证型 例数 N P E L肝气郁结型 25 5.12±1.37a 5.57±2.26a 7.35±2.43a 7.74±2.26心脾两虚型 18 4.26±1.34 4.82±2.32 8.12±2.74 7.65±2.85阴虚火旺型 16 4.34±1.37 4.90±2.41 8.09±2.73 7.64±2.58气郁化火型 11 5.03±1.41a 5.51±2.17a 7.43±2.35a 7.71±2.91忧郁伤身型 10 4.41±1.37 4.92±2.34 8.11±2.32 7.73±2.93
表3 抑郁障碍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疾病, 以持久性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和妄想。中老年人属于抑郁的高发人群, 有研究显示[4], 社区老年抑郁障碍的患者主要集中在70~79岁。抑郁障碍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和精髓[5,6]。本研究中抑郁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型为主, 其次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情志因素是郁证的致病原因肝气郁结型患者多因情志不遂, 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 情绪不宁所致。人格是一种内在的因素, 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既往有研究显示[7], 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神经质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的患者。本研究得出相似结果;抑郁组患者EPQRSC量表中的N、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E评分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型和气郁化火型抑郁症的N、P评分较其他证型显著增高, E评分较其他各证型显著降低, 抑郁组各中医证型患者N、P、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各中医证型患者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报道[8], 肝气郁结型和气郁化火型患者的抑郁程度较严重。人格制约着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与认知方式、情绪、行为反应方式, 人格特征越内向、神经质、精神质的患者发生抑郁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本研究中的相关性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 中老年抑郁障碍多为“情志之郁, 因郁而病”,且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