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明惠 刘燕飞 侯红波 李新
颅脑损伤为患者头部受外力直接作用或者间接作用引发的脑部组织损伤疾病, 多发于患者额颞底部, 对患者一侧的大脑半球有累及影响, 伴有脑内广泛性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极易引发颅内高压或者脑肿胀。在临床治疗中充分的降低颅内压实现脑脊液的通畅回流, 有效地将外侧裂静脉受压解除为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经检查均满足颅脑损伤伴恶性颅内高压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经过CT检查确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排除标准: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心、肝、肾等器官衰竭患者;全身性感染性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51.0±9.6)岁;致病原因:跌伤10例、交通伤20例、坠落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9例;年龄26~78岁, 平均年龄(52.0±9.4)岁;致病原因:跌伤9例、交通伤25例、坠落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具体方法为: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维持仰卧体位并将头部向健侧偏斜, 并用枕头将头部垫高, 为患者实施开颅减压等治疗, 以患者的脑部血肿、挫裂伤等情况, 相应的选择单侧或者双侧进行手术, 清除脑内血肿后, 实施引流操作,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是否去除骨瓣[1]。
1. 2. 2 研究组 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为: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协助患者维持仰卧体位, 并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偏斜。随后为患者实施开颅手术, 于患者的颅部中线旁边3 cm处位置作为手术切口, 并向后延伸到颞弓中点位置, 并将头部皮瓣向前外翻。对骨瓣进行游离操作,在患者顶部骨瓣旁做正中线矢状窦2~3 cm处位置钻孔5枚,在蝶骨棘向深部咬除, 充分将蝶骨平台及颞窝显露出来, 切开硬脑膜, 于患者颞前部位置做T字型切口, 将中颅窝、前颅窝、颞叶、额叶、顶叶等结构充分显露, 对血肿进行完整性的清除。待患者颅内血肿彻底清除后, 依据患者的脑组织是否有膨出情况为患者进行术后骨瓣处理, 如果患者术后脑波动高且脑组织未发生塌陷膨出时, 可对硬脑膜进行缝合操作, 在颞肌下部位的骨质去除后实现较好的减压效果;对于发生脑膨出明显的患者, 不需要结合硬膜进行缝合, 去除骨瓣后对患者头皮进行常规性缝合操作[2,3]。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治疗效果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价, 显效:GOS 5级, 可开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效:GOS 4级, 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无效:GOS 3级, 不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且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 2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对比 手术前, 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 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优于手术前, 且研究组患者颅内压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9%,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
表2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对比( , mm Hg)
表2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对比( , mm Hg)
注:与手术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对比, b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手术前 手术后1周 t P研究组 38 1.91±0.22 0.82±0.25ab 20.1768 <0.05对照组 38 1.94±0.21 1.67±0.31a 4.4451 <0.05 t 0.6081 13.1571 P>0.05 <0.05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
临床中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头晕、头疼、恶心等症状, 并能够经CT检测进行病情的诊断。在既往治疗中以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为主, 保守治疗在缓解病情方面有一定成效, 但不能实现血肿的清除, 由此开展手术治疗的应用很有必要, 但由于传统开颅手术效果较差, 血肿清除不彻底, 因此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4]。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 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 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优于手术前,且研究组患者颅内压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9%,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在应用中有以下优点:①将额颞叶和前、中颅窝充分暴露, 确保了失活脑组织及血肿的彻底清除;②手术视野清晰化, 有利于彻底止血;③骨窗范围可低至中颅窝底, 在合理的减压下, 将中颅窝底显露出来, 进而缓解了侧方对脑干的压迫。术中对蝶骨嵴进行咬除, 实现了对外侧裂血管压迫的解除和减轻, 控制和减轻术后血源性脑水肿;④有利于脑疝的复位;⑤手术切口隐藏在发际内, 不影响外观形象。当前临床主张去骨瓣同时, 对硬脑膜强调应用颞肌筋膜、人工硬膜缝合, 以此降低脑穿通畸形、术后脑膨出及脑脊液的发生几率[5]。
综上所述, 在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治疗中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提升了手术治疗效果, 能过确保手术血肿的清除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