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彬,杨 清,管云飞,李 炯,齐 洋,王亚楠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兰州 730000)
为了较为全面了解农村居民的理财状况,分析农村居民的理财需求,本次调查采用了入户访谈及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调查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4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本次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两个省份6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区40份问卷,分别是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县级市)、许昌市鄢陵县、周口市沈丘县,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张掖甘州区、庆阳市华池县。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基本情况、农村居民对理财的认知、对理财的意愿以及影响理财因素等四个方面。
此次调查对象中,男性121人,占50.42%;女性119人,占49.58%。
从年龄比例上看,调查对象中人数最多的是21—30岁的占32.08%,41—50岁的占20.83%,31—40岁的占16.25%,20岁及以下的占12.92%,51—60岁的占12.08%,人数最少的为61岁及以上的,占5.3%。
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村居民主要以初中和高中(中专)为主,由于选择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45%,因此大学(大专)及以上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达到了25.83%。
从年收入上看,农村居民的家庭年收入并不高,而且存在收入差距,1万元及以下的有31人,占到了12.92%;4万元以上的有43人,占到了总人数的17.92%,这部分农村居民可以作为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收入的多少直接限制了农村居民理财的可能。如果要开发农村理财的市场,按照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的现有的业务状况,农村居民是无法享受除存款外的其他服务的,只有银行可以开发小额的理财产品,农村才会存在市场潜力。
在调查中,有143人认为理财是很有必要的,占到了总人数的59.58%;有97人认为理财没有必要,占到了40.42%。人们对理财的重要性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个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有111人认为理财对家庭收入略有影响,占到了46.25%;有78人认为理财对家庭收入很有影响,占到了32.%;有51人认为理财对家庭收入没有影响,占到了21.25%。
在有闲置资金的情况下,164人会考虑理财,占到了总人数的68.33%;有76人并不会选择理财,占到了31.67%。可见,农村居民对于理财具有较强意愿,为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潜在市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提高农村居民理财意愿的必要。
图1理财目的
图2理财方式分布
从理财的目的(图1)来看,人们选择理财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增收。从人们理财的方式(图2)来看,主要的理财方式是以储蓄为主,以及部分的选择保险。从居民的理财组合上看,居民对于理财的作用、理财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知识有所欠缺,不了解理财的情况普遍存在。但是农村居民有很大的理财意愿,提高农村居民的相关方面知识是有必要的。
通过数据我们分别从居民对于理财的风险偏好、可接受时间的长短、信息来源的渠道、制约因素、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图3 理财风险偏好
图4 理财可接受年限分布
图5 理财影响因素分布
从理财影响因素分布(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村居民理财的主要因素有收益、金融机构的信誉、风险以及个人偏好。说明了农村居民在投资方面较为保守,农村居民更愿意在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情况下获取收益。由于农村居民相关理财知识的不足,金融机构的信誉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对于理财时间的偏好也不同,应当区别对待。
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对于理财时间的偏好也不同,应当区别对待。理财可接受年限分布(图4)中反映了百分之多少的农村居民偏好的时限为一年以内。其原因是从事农业生产,受到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的影响,在农忙时需要资金投入,在这段时间内急需资金;在农闲时资金闲置,农村居民愿意在这个时间将闲置资金放入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在农忙时发展小额的信贷业务,在农闲时发展短期的理财产品。对于在农村居住的非农居民,收入较高,闲置资金充足,金融机构可以发展1—5年期的理财产品。
图6 信息来源渠道
我们从信息来源渠道(图6)中发现,农村居民接受到理财的信息最多的是通过相关人员的介绍得知,可见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工作起到了作用,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理财相关知识做出了贡献。而第二大信息来源是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主要是农村居民在看电视时了解到的。而网络没有成为主要渠道可能是因为在农村居住的大多数居民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以及年龄的影响所形成的对原有生活方式的偏好,互联网的影响还有限。所以,农村金融的发展主要还应该以上门入户等方式向村民介绍,仅通过单一投放广告的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会十分明显。
图7 理财过程中的期望
从理财过程中的期望(图7)得知,农村居民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专业的理财知识,这不但需要金融机构的上门,还需要政府的帮助,如举办各种金融知识的讲座。从调查得到的信息来看,农村居民对于政府很信任,有106人希望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帮助,所以政府在农村地区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图8制约因素
从制约因素(图8)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收入问题,收入水平低,并不非常稳定,所以风险的承担能力也小。第二个因素在于教育水平的问题,文化程度主要在高中(中专)及以下,投资意识弱,主要以存款的方式理财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去考虑投资组合、提高收益等的问题。第三个因素在于金融机构自身,理财产品的单一性造成居民选择上的单一,以及金融机构信誉的缺失,影响了农村居民理财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农村理财业务的发展。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于个人理财有很大的意愿,但受制于教育水平、收入、专业知识的影响一直得不到满足,这为农村地区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农村居民个人理财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1.应推出多样化的理财产品
农村市场的情况比较复杂,收入来源多样化让农村居民对于自己的理财有了不同方式,应针对这些使用的方式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对于收入较高的群体,可以对接城市居民理财的要求,这部分客户可以按照城镇居民的水平去开展业务;对于从事农业的农村居民来说则应开发短期的、小额的理财产品,而且还可以发展小额贷款业务,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资金使用的季节性以及收入的季节性,使短期小额信贷的发展成为可能。农村居民可以在生产初期贷款,在农产品销售后还款。
2.对农村居民个人理财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应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得到相应信息的渠道主要在于相关人员的介绍及电视广告,而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并不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金融机构在农村宣传及普及个人理财业务时,应采用上门入户或者讲座之类的方式,配合适当的电视广告,在互联网宣传的投入可以适当减少,应主要以面对面为主。
根据调查发现,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很高,政府对于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各种业务应加强管理,应适时引导、做好各种个人理财业务的把关及监督。对人民有益的产品可以适时地宣传、举办讲座等,通过举办关于个人理财或金融知识的讲座,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对于侵犯农村居民财产利益的,政府应及时处理,保护农村居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