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他特别强调:“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30年来,海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从建省之初57.2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462.54亿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海南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一个生动缩影,海南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①回顾30年发展的历程,海南经济特区沧桑巨变发展成就的主要经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海南经济特区30年发展过程中,从1988年中央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会议纪要出台,到2009年年底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并作出重要指示;从建省办经济特区初号召“放胆发展生产力”到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再到省七次党代会部署建设“美好新海南”,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是海南经济特区30年事业发展巨变的政治前提和关键所在。
进入21世纪后,海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这是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充分发挥这一最强比较优势,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国际旅游岛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13—2017年,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从3320.4万人次跃升到67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79.1亿元增长到81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5.4%,2017年入境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南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建设发展予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我们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如今的海南,已远不止椰风海韵,碧浪白沙。海南不断优化旅游供给,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中外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从环岛高速公路到环岛高铁,从国际机场到国际邮轮母港,从客栈民宿到五星级酒店,海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从传统滨海旅游到邮轮游艇旅游,从免税购物游到低空飞行游,从高尔夫游到房车露营游,海南的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多元。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海南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青睐。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特”是海南的一大优势,只有强化特区精神,才能擦亮特区品牌、激发特区活力、取得特区成就。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既体现出海南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进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时代精神面貌,更是海南经济特区30年发展巨变的强大思想动力。30年来,海南这个昔日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大特区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留下了一连串敢闯敢试的辉煌足迹:率先进行“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成为第一个开放三、四、五航权的试点省份;率先推行燃油附加费改革,取消公路收费关卡;率先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注册登记制度;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综合改革;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率先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等①黄晓华.特区省: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J].海南日报,2008-12-09.。
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在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必须围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坚决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海南继续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试点,深入新一轮农垦改革,海南的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亚洲博鳌论坛一年一度盛会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央赋予海南的境外游客来琼落地免签优惠政策效果显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海南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将继续激励和鼓舞海南人民一往向前,海南必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热潮、高潮。
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海南建省之初,工业开发被确定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强调要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海南经济的方向;1996年提出“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新兴工业省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随后,海南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1999年2月,海南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确立生态立省战略方针;2005年制定的《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确立以海带陆、依海兴琼、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2009年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定位为海南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海南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时调整与新发展理念不相符合的发展思路,坚决纠正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坚决摒弃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合的发展做法。海南通过全面实施国际旅游岛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型产业加快增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要求,海南积极推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着力培育壮大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十二大重点产业,构建独具海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决不当“房地产加工厂”。依托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海南在聚焦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积极培育海南未来产业新业态。2017年,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旅游业、互联网产业、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等多个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海南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过程是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30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重要使命。海南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率先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30年来,海南驰而不息,近百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完成了一系列国家赋予的重要改革试点任务,为全国改革开放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为全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效破除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阻力与障碍,也为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海南的改革创新实践范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也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是海南经济特区与生俱来的基因,对此,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在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增强发展新动力新活力。”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历经30年之后,必须推动改革再深化,必须拿出更加精准、更加配套、更加革命的改革举措,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勇气,自觉摒弃眼前利益,切实扫除各类障碍,按照中央的要求,根据海南的实际,把各项事关全局的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为经济特区发展增添无限活力。展望未来,海南的改革开放更应该突出问题导向,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增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自觉和本领,切实做到“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
2015年6月,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在“多规合一”改革前,海南全省各种土地、林地、建设、海洋等规划矛盾、重叠的图斑有72.1万块,面积达1587平方公里。《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的发布,整合形成了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体系、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海洋功能区六大空间规划的统筹,确保海南的发展只有“一张蓝图”。一张蓝图下,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规划委即海南省规划委员会顺势而生,各种“无序开发”“无限制扩张”被终结。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改变的不仅是空间规划,还有资源管理和配置方式。海南重点产业园区试行极简审批,具体环节从70个精简到4个。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海南经济特区30年的历史是一部对外开放的历史。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就是肩负对外开放的使命而生,在对外开放的使命担当中而行。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抢抓机遇,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高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国际航线由12条拓展到57条,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337条、邮轮航线14条;离岛免税购物的额度、品种、受惠对象、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外,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在海南成功举办,推动海南成为重要国际交往平台。海南国际友城数量目前已增至近60个,其中省级友城32个,岛屿友城近半,覆盖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城市外交促成了海南与国际友城在经贸、教育、文化、旅游、农业、矿业、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十二五”期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5.8%,累计对外投资约45亿美元,其中2016年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504亿元人民币,占海南进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海南具有面向东盟最前沿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在国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海南积极主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按照产业互补原则,拓展友城布局,扩大区域合作交流,扩大国际“朋友圈”,把海南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海洋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海南)—东盟优势产业合作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海南的对外开放寄予厚望,他强调指出:“海南对外开放基础较好,具有面向东盟最前沿的区位优势,又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应该在开放方面先走一步。”在开放战略上,海南要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局,推动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加快海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空中、海上互联互通,全面深化重点产业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而立之年的海南,更加需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建设。面向未来,海南必须做到“开放再扩大”,着力推动更加精准、更加配套、更加革命的对外开放举措,建设新时代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这片土地的最大优势,是海南的最宝贵财富,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最坚实依托。但海南的生态系统是岛屿型生态系统,脆弱性明显,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海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格外重视。回望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历程,是对自身独特生态优势、对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思想不断认识、提升和践行的过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海南意志坚定,一步步描绘绿色美丽篇章,让琼岛大地绿色魅力不断厚积,绿色风景更加绝胜,绿色光彩更加迷人。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始终坚持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好生态环境,生态优势日益彰显。如今,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1%,大气、水体和近海海域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空气优良率保持99%以上,海南成为国人向往的重要度假旅游目的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并且要求海南“要着力在‘增绿’和‘护蓝’上下功夫”,“努力使海南的青山更绿、海水更蓝、沙滩更美、空气更清新,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这是习总书记对海南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殷切嘱托和明确要求。切实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不仅是海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海南全省上下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生态立省的战略不动摇,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中共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以“30条”的具体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继续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30年来,海南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不断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切实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海南百姓。财政支出70%以上投入民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项职工社会保险实现全省统筹、覆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六大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等等,全力打造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2017年,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53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2元。与1987年相比,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彻底消灭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茅草屋,减少贫困人口61.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2018年海南将实现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出列。海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海南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民众幸福感指数达96.78%,比2010年的专项调查结果提高了6.08个百分点。虽然海南的财政收入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但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工程,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公共安全等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就业更加充分、居住条件更加舒适、出行更加便捷、生产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海南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生工作关键要“抓重点、抓实在、抓持久、抓组织”的要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海南人民福祉。
30年来,海南始终坚持向党中央看齐,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党建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各级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不断净化。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海南坚定不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重要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持续整治庸懒散奢贪、“不干事不担事”,充分发挥纪委监委作用,实现权力运行监督全覆盖,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筑牢海南发展的组织保证。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群众对海南省反腐倡廉的满意度达97.8%、五年提高49.3个百分点。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充分肯定了海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对深入整治‘庸懒散奢贪’作出部署,动真碰硬,取得初步成效”,并且勉励海南再接再厉,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要把海南建设成为新时代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就必须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讲政治、讲规矩,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做到思想上绝对忠诚,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坚定紧跟,时时处处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确保中央政令在海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正风反腐,大力弘扬求真务实、马上就办的作风,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团结合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加快海南改革开放发展的整体合力①刘赐贵.凝心聚力 奋力拼搏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海南日报,2017-05-0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海南经济特区30年沧桑巨变的发展成就,要倍加珍惜。但我们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海南30年发展历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困难。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认真担当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郑重宣布的“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②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14.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海南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