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由读生 读中见巧

2018-11-19 11:08骆莹莹
关键词:朗读教学

骆莹莹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肖培东老师的朗读教学通过抓住词语、营造情境、以线串文等方式多角度展开,真正把“读”当作文章的核心和精髓,在看似平淡的朗读环节中完成了情感的领悟和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朗读教学;抓住词语;营造情境;以线串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53-1

手里捧着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著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不禁遐想:为什么是浅浅的呢?像他这样的大师不应该是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吗?浅从何来?我很迷惑。带着这个问题,我翻开了这本书,随着文字的流淌,一堂堂富有生命力的课慢慢展现在我的面前,肖老师的款读徐吟,仿佛一位智慧而又不会故作深沉的长者,在慢慢向我铺开一幅幅美丽的带有书卷气、文字美的画面。肖老师教得低调,他是谦逊的,但却教得精致,教得智慧。

一、抓住词语,情由读生

肖老师的课堂特别善于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对重点词语,他总能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品味词语,把握文意,理解文旨。

例如,他执教《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有两个最能体现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片段,不仅关乎到文本中情感的理解,也能探寻到小说的主题,是这堂课的重点。对于这个重难点,肖老师是如何突破的呢?一起读,分角色读,同学和老师配合读。对于难点“哦”的理解,肖老师不厌其烦,甚至不惜课堂的时间读了七遍,每读一遍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读中品悟,在读中思辨。这“哦”中既有疑问,又有感叹、惊讶,每一种理解读出来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肖老师没有用固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而是适当地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挥,课堂在一阵生动的朗读声中达到高潮,连最不敢发言的学生都投入到课堂,投入到朗读的大军中去。由泛读再到逐字地品读,是由浅入深,是渐入佳境。

二、营造情境,读中见巧

《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中,“我的大限到了”本不能读出更多意味出来,可是经由老师的引导,学生渐入情境,来自课文的一连串发自肺腑的自问“我对自己说:……”,使情感慢慢升华。

例如,肖老师执教的《在沙漠中心》一文时,让学生齐读:

我对自己说:“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脆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我对自己说:“我在哪儿?啊!我用离开,我听见普雷沃的声音!是他的呼叫唤醒了我……”

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这篇课文中大部分文字都是心理描写,这种描寫用朗读表现出来就振聋发聩。多次叩问之后再来读“我的大限到了”——何等绝望!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天堂,每一个人都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都在感受文字表达的快乐。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他就能够拓开一片天空——读出情感,读出精彩!这种构思不能不谓之“巧”!

三、以线串文,深入“浅”出

朗读看似平常,我们平时的课堂也少不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真正把“读”当做文章的核心和精髓,而非走走过场、应应景的不多。

《孔乙己》和《在沙漠中心》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线串联全文,比如《孔乙己》是“记——看——忘”,而《在沙漠中心》是文中打引号的三句话。这种以线串文的手法在其他课例中也常常见到。初次接触的时候,我常常惊叹于肖老师的奇思妙想,他是如何四两拨千斤的呢?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倒出了文章的精髓。看似“浅显”,却意味深长,“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如此简洁,却又直击核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慢慢读下去,我发现,这里面还是离不开“读”。

比如在学习《孔乙己》时,老师发问:人们都记住了孔乙己的什么呢?学生分别去读、去品。这里面“读”到了欢笑与泪水,同情、哀痛与惋惜。肖老师只是带着学生缓缓读,慢慢品,不着不慌,让文字说话,让声音传情。那么人们又忘记了孔乙己的什么呢,学生的目光渐渐接近真相,聚焦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读起来缓慢、悲凉,学生的情感体味在朗读中达到顶峰。“被人屈辱地记着,被人残酷地忘记,这就是孔乙己。”当肖老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为之动容,这是他们在朗读中所体会到的精髓,这话力透纸背,警醒着每一个人。而造成这个悲剧的是那些“看客”,也是每一个人。这些厚重的思想在朗读中渐渐清晰,不造作,不牵强,不故作高深,是朗读加深了文本的理解,是朗读直捣文章的核心。

而《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中,朗读就贯彻得就更加彻底了。从文中打引号的三句话读开去。边读边品,并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文本的每一个角落。读“绝望”,每个学生仿佛都在“对自己说”,感受恶劣环境下人的渺小和卑微。读“平静”,“挤不出一滴眼泪”的时候能挤出什么?每个孩子都大胆地站起来读出那些富有哲理和诗意的句子,表达出作者在经历了绝望后的坚强、勇敢和平静。最后读“振奋”,学生们在读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已经可以很自如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了,我想这是“读”的魅力,在看似平淡的朗读环节中完成了情感的领悟,文本的解读。这是肖老师的巧妙心思。如何让每一位老师都能踏踏实实地像肖老师一样走进语文的根本——“听、说、读、写”,也许也能做一回巧妇吧。

合上这本厚厚的著作,体会它的厚重、精彩、智慧。那一堂堂书声琅琅、温情脉脉的语文课仍在耳边回荡。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教我们读,教我们智慧地、踏实地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
关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