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陕西高校科技管理体制研究

2018-11-19 03:29程成祁玉龙兰小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区域创新

程成 祁玉龙 兰小毅

摘 要:在大力开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要素,其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完善与加强。本文针对陕西省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陕西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关键词:区域创新 陕西高校 科技管理体制

陕西省在国家“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几次大规模的重点投资和多年大力支持下,形成了较强的布局性科技创新优势,特别是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经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实现陕西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高校需要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1]

一、陕西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高校主要从事具有较强公共属性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整个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持。在陕西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以高校为主体,通过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搞活内部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充分激发高校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不断学习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知识,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强化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研队伍的跨跃式发展。同时,还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同成长,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017年,陕西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居全国第9位,较高的区域创新水平,高校功不可没。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陕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3所。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引进各专业的顶尖人才,不断培养本校的骨干力量,不断发掘科研新模式,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多措并举,促使产出成果几何演进,成为区域创新的主力军。[2]

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创新源。陕西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都较弱,即使是大型的发展势头如日中天的优秀企业,也存在自主创新能力欠缺的短板。高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帮助其弥补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渐渐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定海神针和助推器。[3]

二、陕西高校科技管理体制的不足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高校的科研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陕西省高校无疑是陕西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完善健全的科技管理体制可以极大地推动高校科技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有些高校科研管理方式陈旧、组织体系不够完善、互助机制不够健全、科研人员素质需要不断加强,较难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相适应。

1.部分高校科研管理方式陈旧

部分高校在科研管理方式上还是机械化的管理模式,严重缺乏服务意识。高校科技人才同时也有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科技人才特别是年轻教师个人很难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势必会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虽然表面看起来科研成果在逐年增加,但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国家级项目和科研获奖却不多,特别是科研专利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科研资源的投入不相符。而科研应服务于陕西省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管理者就是握着指南针的人。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的特点,科学预测、实时跟进、动态调节。让制度与管理者服务于科研的全过程。而不是用机械的生硬的条条框框束缚科技人才的手脚。

2.科研人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陕西高校的科研人才管理基本实行的是院(系)二级管理体制,院(系)按学科分成许多专业,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科研人才属于一个院(系)或院(系)中的某个教研室,与其他的院(系)或教研室的科研人才联系甚少,专业与专业之间界线分明,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趋于零次。这种情形特别不利于高校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建设,不利于科研资源的整合利用,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同时,各自为战的格局也导致难以获得涉及多学科的重大项目,阻碍了高校学科优势的发挥,影响了高校科技人才科研水平的提高。

3.科研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应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但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方式老套,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激励手段较为单一,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安排平衡欠佳等等都制约了科技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创新工作中。

4.科研管理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高校科研管理者人数相对较少,素质有待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岗位常常由专业水平较低的行管人员兼任,这些人大多没有进行系统的科研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加上兼职又使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同时学校也缺乏对他们的考核评估,科研管理水平落后当然就又有一因可循了。[4]

三、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对策

1.加强服务意识 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将科研与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充分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在科研部门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承担重大项目,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2.完善科技人才组织体系

高校应变革现有的科技人才组织管理结构,梯次递升,分工合理。建立科学的科技人才管理体系,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与竞争关系,根据科学研究方向和陕西省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组学校科研资源。甚至可以横向地与其他高校、企业、研究院所合作,建立多学科、交叉性的科技创新平台,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健全科研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陕西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全面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引进的年青科技人才大多都是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有较好的理论研究基础,但缺少独立承担科研任务的经验。高校可以在科研管理部门的带领下,采取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办法,教一程、陪一程、帮一程、送一程,扶持他们独当一面、扛起科技创新的大梁;高校还可以开展跨学校跨专业的学术交流,让青年科技人才了解并把握各专业及科研发展动态,共享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完善考核体系,使年青科技人才可以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办法,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师特点分成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教师,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做到赏罚服人。有效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另外,高校还要敢于给青年科技人员投入科研试错成本,让他们卸下包袱,勇于尝试。

4.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根据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方针,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重视科研管理岗位,配备能胜任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履行科研管理职能,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建立科研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特别是要为非科班出身的科研管理人员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计划,强化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不断学习最前沿的管理方法与技术,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科研管理水平。高校还要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制订详细的岗位职责以及绩效标准,一岗一薪,为责买单。

陕西高校要积极为陕西区域创新体系服务,增强科研管理体制与科技创新能力,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陕西省区域创新體系建设目标及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双琪;王景文;苏丽亭;张桂东.河北省高校区域创新体系服务调查研究[J].创新科技2016.08

[2]刘国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高校的服务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5.04

[3]罗占收;邵莹;吴勉华.高校内部科技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探析——基于“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6.06

[4]周丽琴.高校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10.

猜你喜欢
区域创新
基于DEA交叉效率的区域创新效率评价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互动发展实证研究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区域创新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