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星 [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清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清远 511800]
胎粪吸入综合征(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 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宫内窘迫、窒息等情况,并因吸入受到胎粪污染的羊水导致肺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可以诱发呼吸道阻塞、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其发生率为2%左右[1]。MAS 在呼吸道阻塞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肺出血等危重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严重时导致死亡。研究显示胎粪污染羊水的程度与 MAS 严重程度间呈正相关[2]。对于MAS患儿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表明,白细胞(WBC)、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检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一指标对于疾病的确诊也均存在一定误差[3]。本研究拟使用三个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我院收治的6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确诊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35例,女25例,胎龄33~42周,平均(37.4±1.4)周;出生体重2 631~4 108 g,平均(3 129±469)g。选取同期在本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胎龄35~41周,平均(37.5±1.1)周;出生体重2 594~4 100 g,平均(3243.12±482.39)g。所选择的新生儿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且新生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采新生儿出生后 24 h 的静脉血 3 ml,常规离心分离后取血清,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检。分别检测新生儿的 WBC、hs-CRP、PCT,其中 WBC 采用 Mindray-BC-6800血液常规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分析MAS患儿WBC(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检查异常的差异;hs-CRP 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该试剂盒来自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T 检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该试剂盒来自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且按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进行严格操作[4]。
1.3观察指标:①生化指标: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降钙素原(PCT)的具体含量;②白细胞中各类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③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检出率:分别使用单项指标WBC、单项指标PCT、单项指标hs-CRP和联合检验时,疾病检出率;④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单项指标WBC、单项指标PCT、单项指标hs-CRP和联合检验时,疾病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2.1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和正常新生儿WBC、hs-CRP及PCT含量的比较: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和正常新生儿WBC(t=13.46,P=0.00)、hs-CRP(t=20.18,P=0.00)及PCT(t=25.90,P=0.00)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象WBC(×109/L)hs-CRP(mg/L)PCT(μg/L)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21.2±5.28.9±2.14.77±1.32正常新生儿10.5±3.32.6±1.20.30±0.21t值13.4620.1825.90P值0.00①0.00①0.00①
2.2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检查异常情况的比较: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异常23例(占38.33%)、嗜酸性粒细胞异常44例(占73.33%)、嗜碱性粒细胞异常35例(占58.33%)、单核细胞异常23例(占38.33%)、淋巴细胞异常42例(占70.00%)。各类细胞检查异常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7,P=0.00)。
2.3单项指标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结果的比较: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诊断,单项指标WBC检出25例(占52.02%)、单项指标PCT检出36例(占71.95%)、单项指标hs-CRP检出41例(占83.45)、三项指标联合检出47例(占97.82%)。其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0)。
2.4单项指标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使用单项指标和联合检验,WBC、PCT、hs-CRP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0.843)和特异度(0.939)均达到最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见表2。
表2单项指标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例(%)]
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单项指标WBC19(55.9)17(51.0)单项指标PCT21(67.8)19(61.1)单项指标hs-CRP24(74.2)27(85.7)联合检验27(84.3)29(93.9)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理基础:由于胎粪吸入到气管、各级支气管或肺泡,胎粪内含有胆固醇、自由脂肪酸、胆红素、胎毛、胎儿肠道的脱落细胞和其他杂质,可损伤肺组织,病理改变示水肿、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从血管腔迁移、聚集到肺间质/肺泡腔是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重要病理表现,也是肺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5-8]。中性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是炎性损伤过程以及炎性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9]。
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的三项指标中,WBC作为常规指标,也是最为传统的炎性反应指标之一。当出现细菌感染时,人体的WBC总数水平增高,同时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如人体出现病毒等非细菌性感染,WBC总数水平的升高不明显,同时伴有白细胞分类的差异,借以区分感染的类型,由表1可见:WBC在观察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机体受到严重细菌感染时,由于WBC的附壁作用导致循环池数量减少,检测时WBC水平降低;同时在许多血液系统疾患、运动、心理应激及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作用下,血液中WBC水平也会升高[5,10]。虽然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和健康新生儿之间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但在使用WBC计数来诊断感染性疾病时,仍需要密切联系患者症状、体征及依靠于实验室综合分析[11]。鉴于其检测值的升高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在联合检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12]。
hsCRP也是常用的炎性反应指标之一,是肝细胞中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机体发生感染后,因炎性反应,hsCRP血液水平数小时内会迅速升高,24 h达到峰值,含量能达到正常值的100~1 000倍;由于CRP半衰期为4~6 h[6,13],经有效治疗后其血液水平会逐渐降至正常。所以如表1所示,观察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随炎性反应出现急剧增高,在脑室内出血,围生期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等肺部感染性疾病中,hsCRP也具有较高水平,因此hsCRP有较低的特异度[14]。若作为早期诊断指标,其效果并不理想,在部分病毒感染或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病理状态下也会出现升高,只能作为炎性反应诊断的指标之一[15]。
PCT主要由甲状腺C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大小为13 000 D[7,16],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包含N末端、降钙素和C末端三部分,在正常人体内含量很低,其浓度水平在10~50 pg/ml左右[8,17],在正常人血清中水平很低,甚至无法检测,而在发生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以随着炎性反应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18]。本研究将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与健康新生儿的血清 PC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 PCT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PCT是最早出现在血浆中的物质,早于常见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炎性反应发生后 2 h内可检测PCT,炎性发生后6 h ,PCT即快速上升,并于8~24 h内维持较高水平[18]。此外PCT还可能参与对其他细胞因子产生变化的调节过程,而且其不会受到血清非感染因素的影响,在体外检测时也具有高度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作为有效的检测指标之一。
PCT、hsCRP、WBC是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最常用检测项目,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表2研究显示,PCT、hsCRP、WBC的单项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低于这三者的联合检测。综上所述,PCT+hsCRP+WBC的联合检测能够促进诊断特异度的显著提升,比单项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对临床早期治疗进行更好的指导,促进并发症发生的显著减少,从而将患儿的病死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作为早期在MAS中的敏感监测指标,为其准确、快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