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以顺,郝宝金
(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11600)
近些年来,老龄化速度加快,生活节奏、水平不断变化,肿瘤发病率也成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的疾病前列腺肿瘤(Prostate cancer,PCA)发病也体现出增长的态势,其主要由上皮或是间叶来源,以血尿、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1]。一经发现多为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生活。以前采取手术去势方式治疗,而此方法患者多无法接受。随着临床药物的发展,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将在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PCA诊断患者45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为PCA患者;近3个月未接受过类似治疗及大型手术;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严重药物过敏史;精神异常;曾接受过类似治疗者。22例为手术去势加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口服治疗为对照组,患病时间2.5~14.5个月,平均(7.2±1.5)个月,年龄47~77岁,平均(68.3±3.5)岁,身体质量数17.2~29.1,平均(21.8±1.6)。另23例为雄激素受体拮抗剂联合皮下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为试验组,患病时间2.4~15.1个月,平均(7.3±1.4)个月,年龄48~76岁,平均(68.8±3.6)岁,身体质量数17.0~28.9,平均(21.8±1.9)。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雄激素阻断治疗,持续复查PSA水平、MRI骨扫描、腹部CT以及胸片检查。判断如发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需停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3.6 mg或3.75 mg,1次/月,以前列腺特异抗原0.2 ng/ml为标准。在治疗后进行有效期为3年的随访。
1.3评价标准[2]: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中位进展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期间记录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率。
2.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及中位进展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位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组别例数接受治疗时间中位进展时间试验组2329.67±5.4637.34±7.73对照组2229.46±5.7129.76±5.88t值0.867 410.458 5P值0.356 40.000 0
表2两组患者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例数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不良反应骨质疏松 心脑血管 其他总计试验组231(4.35)1(4.35)2(8.69)03(13.04)对照组229(40.91)3(13.64)4(18.18)3(13.64)10(45.46)χ2值14.814 57.464 6P值0.000 00.000 6
2.2两组患者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率为4.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而对照组分别为40.91%、4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PCA为目前男性癌症中发病率较高,损害大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的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尚缺少定论,除主要遗传因素以外再无研究分析结果,因此在治疗方向上受到一定的阻碍。多数前列腺肿瘤患者对雄激素有极强的依赖性,由此衍变而来的为雄激素阻断治疗法,而对雄激素进行阻断,则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极易发展成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且不良反应较多。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法进行治疗,产生脱敏、下调受体下降,降低体内睾酮水平值,拮抗剂则直接阻断受体,加速降低速度对睾酮水平值[3-4]。但在治疗中低激素水平常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因此对激素的监测极为必要,若疗程超过半年,则钙剂为必备治疗。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位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见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试验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率为4.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而对照组分别为40.91%、4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见本组研究结果与杨登峰研究结果相近[5]。
综上所述前列腺肿瘤患者采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可降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