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年人跌倒和使用移动辅助器具的关联

2018-11-19 02:48程云飞程昭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辅具拐杖器具

张 旭 程云飞 程昭雯 陈 功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1)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1〕。对老年人来说,跌倒的发生率往往较高,并且跌倒不仅可能带来活动障碍和身体损伤,也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2〕。

辅助器具是能够有效防止、补偿、减轻或替代因残疾造成的身体功能减弱或丧失的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一方面能够弥补功能障碍人群的部分身体功能,提升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阻止或延缓残疾的过程〔3〕。移动辅助器具指能够帮助个体进行移动的器具,如手杖、助行器、移位板等。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下降,老年群体会逐渐出现行走的安全问题,因此,部分老年人会借助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出行。2015年北京市城乡老年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拐杖的老年人比例为12.3%,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有理由相信,使用移动辅具产品的老年人数量会进一步增长。

不过,拐杖之类的移动辅具对老年人出行质量的改善状况到底如何,与跌倒是否存在关联,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辅助器具能够改善老年人在移动中的身体平衡,提升移动能力,从而减少跌倒的风险〔4〕。但有关这方面的实证结果却显示,使用移动辅助器具的老年人跌倒相关的受伤及接受急诊治疗的比例高于不使用辅助器具的老年人,其原因可能在于,使用辅助器具的老年人往往存在平衡或移动方面的问题,或者身体比较虚弱,从而更容易跌倒,或者跌倒后更容易受伤〔5〕。但有关辅助器具减少跌倒风险的实证研究结论却有些可疑,国外有学者认为,或许移动辅具仅仅有助于识别平衡性或行动能力局限的群体〔6〕。Bateni等〔7〕调查发现,很多辅助器具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协调能力,从而增加了跌倒及因跌倒而受伤的风险,这种现象可以用辅助器具的不专业或不合适来进行解释。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2015年第四次全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北京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该项调查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按照“分层、多阶段PPS、最后阶段等概率”的抽样方法,编制“省-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委会-老年人”抽样框。在北京市的调查中,共抽取7个区县28个街道(乡镇)112个居(村)委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3 360人。该调查问卷内容涵盖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居住和健康等多方面信息。作为由政府组织、专业人员设计和执行的专项调查,采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因分析需要,本文对数据库中的缺失值和奇异值进行了相应处理和删除,最终得到有效样本3 310个,样本的一般特征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北京市老年人的跌倒情况与使用移动辅助器具的关联。因变量为老年人在8个月内的跌倒情况,即问卷中的问题F6“今年以来,您是否跌倒过”。

自变量为北京市老年人使用移动辅助器具的情况,由于问卷的限制,本研究选取拐杖作为代表性的移动辅具,并将“是否使用拐杖”作为模型中的自变量。

现有的文献〔2〕显示,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人口学特征,如老年人的性别、年龄等;(2)健康因素,包括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与运动能力相关的疾病情况;(3)社会心理因素,如独居、独处、平衡信心及跌倒时的情绪;(4)环境因素,如地面不平坦或过于光滑都有可能对平衡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带来危险。在本文中,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多因素模型,其中,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城乡特征。健康因素包括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ADL)中的室内走动能力指标,分为“做得了”、“有些困难”和“做不了”三个等级;而自评健康作为对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一方面反映出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觉,另一方面也部分反映出老年人面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心理状态。由于在2015年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中,自评健康为五分类变量,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其合并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在社会心理因素方面,本文选取了“老年人是否独居”这一指标。另外,本文用老年人住房问题中的“光线差”和“缺少扶手或地面不平坦”两个指标衡量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并将其合并为一个二分类变量是否“光线差或地面不平坦”,变量特征及描述见表1。

表1 变量的特征及描述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经计算,得到对模型的整体评价如下:模型χ2=246.205,自由度为 13,整体统计检验显著(P=0.000),模型预测的总正确率为 86.4%,同时,Nagelkerke类 R2=0.130,见表 2。

2.1 拐杖的使用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 使用拐杖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风险显著高于未使用拐杖的老年人,其概率发生比为1.762。可能的原因在于:使用拐杖的老年人群体中,行动能力较差、跌倒风险本就较高的人群比例较大。另外,考虑到我国辅助器具产业刚刚起步,研发和生产能力都比较有限,多数辅助器具都是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类似产品,缺少精细化、个性化的辅具产品,很多看似简单的移动辅助器具(如拐杖)往往只能勉强使用,并不能恰到好处地弥补老年人行动能力或身体协调性方面的缺陷,有时候产品的设计不足或质量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

表2 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2 控制变量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 如表1,表2所示,性别、年龄、城乡特征都对老年人跌倒存在影响。相对于男性老年人,北京市女性老年人更容易跌倒,其发生概率为男性的1.350倍。从年龄分布看,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跌倒的概率有上升趋势,但从发生比的95%置信区间来看,只有75岁以下年龄组的老年人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所以,老年人跌倒可能并非年龄本身独立作用带来的,可能还和其他人口特征有关。和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更容易跌倒,这可能和农村老年人活动区域环境更加复杂、户外活动较多有关。

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活动频率较高,面临的跌倒风险也较大,而健康较差的老年人虽然活动频率较低,但由于身心功能欠佳,也比较容易发生跌倒,而室内走动是否困难对跌倒的影响并不显著。此次调查能够反映社会心理的因素较少,本文选的独居变量对老年人跌倒影响显著。独居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跌倒,其发生的风险比为非独居老年人的1.432倍。

环境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住房存在光线差、缺少扶手、地面不平坦等问题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是没有出现这些问题老年人的1.805倍。

3 讨论

通过对2015年第四次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3.1 移动辅具是识别跌倒高风险人群的一种方式尽管目前的研究无法证实移动辅具的使用对于老年人跌倒的影响机制,不过二者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使用拐杖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风险为不使用拐杖老年人群的近2倍。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辅具的使用成为识别跌倒高风险人群的重要方式,全社会尤其是卫生工作者在建设老年宜居环境、提供社区支持时可以利用该项特征区分易跌倒的老年群体,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和干预。

3.2 移动辅具预防跌倒的功能有待发现 移动辅具有助于老年人出行,但其预防跌倒的功能有待发现。由于移动辅具的设计往往是为了满足身体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出行的基本需要,其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对出行安全的考量,一般的移动辅具(如拐杖)很少有针对老年人个体身体状况的精细化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本来身体行动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一旦通过使用移动辅具提升出行频率,反而可能提高其跌倒并因此受伤的概率。文献〔4〕证明,移动辅助器具能够弥补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和行动能力,本研究结果却发现使用拐杖的老年人跌倒的概率更高,这种现象可能说明,不适宜或不专业的移动辅助器具是增加老年人跌倒甚至由此受伤的因素。不过,本研究无法说明这类辅具不会降低跌倒风险的机制,以及怎样在移动辅具的设计中添加预防跌倒的元素。如何增进移动辅具的安全性和易用性,有待今后的研究来发现。

3.3 环境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不可忽视 广义地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由此带来的老年人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传统的老年跌倒研究更多关注医学模式下老年人身体和功能的残损及其带来的后果,而辅助器具的发展则致力于通过经济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帮助身体功能存在障碍的老年或残疾人获得改善自身身体与环境条件的能力和支撑手段。《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作为一种有关功能和残疾的分类体系,习惯于用“活动”和“参与”替代对于“残疾”和“残障”的描述,更多地强调环境因素对于社会参与的影响,在我国残疾和健康的研究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多项环境因素,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城乡差异、微观层面的住房条件及社会心理层面的居住状况,都对老年人的跌倒存在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也是影响老年人使用辅助器具的原因。

在前人的研究中,独居和跌倒的关联并不确定〔8〕,本文的多因素模型肯定了这种关联,不过有研究认为,真正对跌倒产生影响的可能并非独居本身,而是与其相关联的其他生活环境元素(如增龄、孤独感、居家环境存在隐患)等〔9〕,这也是很多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常态。随着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和家庭结构的转变,更多的老年人会进入高龄体弱及独居阶段,成为跌倒及相应伤害的高危人群,其生活环境的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此外,和出行有关的辅助器具的使用也对环境条件存在较强的依赖,适宜的环境能够较好地发挥康复辅具的效能,提高舒适程度和便利性,从而减少跌倒风险。

综上,本研究关注了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各项因素,尤其是移动辅具的使用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针对现有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发个性化、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移动辅助器具。我国目前自主生产的移动辅具产品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轮椅、拐杖等方面,且大多还停留在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的阶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事实上,辅助器具是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产品,肢体残疾或行动能力障碍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人的体质和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设计简单、功能单一的辅助器具无法满足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和出行需求。因此,在设计老年人出行辅具之时,应当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的敏感性和细微差别,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同时兼顾安全的需要。

另外,开发和推广专业的防跌倒辅具刻不容缓。有学者在医院的防跌倒管理实践中发现,使用髋部保护器等保护装置能够有效降低住院老年人跌倒并因此骨折的概率〔10〕。而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类似辅助器具或保护装置的老年人还比较少,可以针对跌倒高风险的老年群体进行相应的干预或推广。

(2)注重环境建设,探索有效的跌倒预防保护机制。事实上,预防老年人跌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医学、社会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需要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参与,其核心在于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建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是辅助器具的使用还是其他可能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都要通过环境发生作用,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无障碍改造,提高住房和周边设施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为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使老年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状况都得到有效改善。

(3)革新老年人的出行方式。在现有的条件下,老年人出行多依靠走路或公共交通,依赖于拐杖等移动辅具行走的路程较长,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从而增大了跌倒的风险。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尝试替代性的出行方式。如部分发达国家实施的“从门到门”(door-to-door)社会工程〔11〕,为辅助器具使用者提供替代性出行服务,值得借鉴或尝试。

不足之处:本文使用的2015年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为一次性横截面数据,和跌倒与辅助器具使用有关的指标分别为“今年以来,您是否跌倒过”和“您现在使用下列辅具用品吗”。从问卷设计角度来看,我们无法判断老年人跌倒和使用辅助器具的时间先后,不排除老年人由于跌倒受伤而不得不配备拐杖,而这种情况会带来多因素分析结果中系数的增大。另外,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一般不能进行因果方面的推断,本文认为使用拐杖可能会对老年人跌倒产生的“影响”,实质上是强调二者的关联而非因果。至于使用移动辅具对跌倒的影响机制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发现。

猜你喜欢
辅具拐杖器具
相伴
试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拐杖也分左右手
室庐几榻器具间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实物方便挑选密云成立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
安徽省5市残疾人残疾类型及辅具适配现状
古代器具灌农田
安徽省辅助器具工作人员现状调查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