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珏
《巴黎协定》重申“促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球排放的全面减缓”等要求,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的目标。碳排放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和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碳排放量,除了开发清洁能源,提高其在发电中的比重外,还须加强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如通过开发小排量汽车来降低碳排放,通过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和氢气汽车等低碳或无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进行替代。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6年以来,在欧洲,首先是荷兰,其后挪威,再后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相继提出全面禁售或停售燃油车时间表,以解决燃油汽车尾气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这一举动随后波及到北美和亚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先于联邦政府提出禁售燃油车倒计时;在亚洲,印度提出2030年只卖电动汽车、全面停止燃油车销售的目标。我国在推动电动汽车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7年7月公共类充电桩已经超过18万个,国家电网下属车联网平台接入充电桩超过16.7万个。2017年9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启动相关研究,加紧制定时间表。
如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国家,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十分注重节能汽车的研发,并且较早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以替代燃油的使用。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2013年日本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104.1万辆,在全部乘用车销售中占比从2009年的11.6%增加到22.8%,该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7.8万辆。2014年12月日本丰田公司推出氢气燃料电池汽车,命名为“MIRAI”(未来)。由于该车在行驶中不排放任何污染物,因此被业界誉为“终极环保车”,上市一个月订单就达500多辆。日本政府通过购车补贴、税收减免及加氢站建设补贴等政策鼓励氢气汽车的发展。政府规划到2020年将氢气汽车的生产成本下降至2015年成本的一半左右,加氢站增至1000个;2025年将成本再下降一半,同时降低加氢站建设费用[1]。
2012年电动汽车国家创新计划(EV Everywhere)在美国启动。根据该计划,政府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轻量化技术与插电式车辆技术等开发工作给予积极支持,计划用5年时间将车辆附加成本收回。这一年美国的电动汽车年销售量突破45万辆,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比重占3%;混合动力汽车销售量达到40万辆,在电动汽车销量中的比重高达90%。由此,美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德国是一个拥有先进汽车技术的国家,其一直密切关注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2012年德国发布《国家平台关于电动汽车的进展报告(第三次报告)》,提出2020年的发展目标,期望通过围绕用户需求,建立融合基础设施、动力系统和先进制造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研发体系,把德国建设成为世界电动汽车的领先国[2]。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实行支持政策,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使用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路。“十三五”期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500万辆,今年销售目标是100万辆。
为了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和鼓励消费者购买,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补贴、不限牌、不限行等政策。在技术推动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军用技术转民用项目推广”平台上,推出的新能源领域项目中包括锂电池管理系统。从数据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1.3万辆,销量达41.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4.9%和111.5%。1-6月各月销量都比前两年同期显著增加,虽然6月份销量比5月份有所下降,但按往年下半年市场走强的规律预测,今年全年销量有可能突破100万辆(见图1)。
当然,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未来仍需通过提高锂电池技术,寻找锂矿和钴矿资源替代技术;加大对氢动力汽车这一“终极环保车”的研发、应用和推广等方法突破能源瓶颈,扩大新能源汽车规模。
图1 2016年1月-2018年6月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及同比变化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各国减少石化能源消费,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之一。电动汽车的发展不是零排放,其使用的电力相当部分来自污染很大的火力发电,为此需要降低发电中的碳排放问题。从各国的做法看,主要通过鼓励开发节能技术和降低发电能源中的火力发电比重等措施来实现发电低碳排放目标。这些措施综合的结果是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煤炭消费比重不断降低。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消费为主,2017年我国煤炭消费在世界煤炭消费中占比50.7%。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数据,2007-2017年一次能源消费中世界煤炭消费占比从29.8%下降到27.6%,我国煤炭占比从73.7%下降到60.4%,总趋势均在下降(见图2)。
不少燃油车禁售或停售令发布国家的石油消费比重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根据BP统计计算,世界石油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007年为36.0%,2017年下降到34.2%。2007-2017年,部分燃油车禁售或停售令发布国家的石油消费比重下降,如比利时石油消费比重从53.2%下降到51.7%,荷兰从53.2%下降到47.4%,日本从45.6%下降到41.3%,法国从36.3%下降到33.5%。从石油消费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看,石油消费比也在下降,如印度从31.3%下降到29.5%,瑞典从32.8%下降到28.7%,挪威从24.0%下降到21.3%(见图3)。
图2 2007-2017年世界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比重变化
图3 2007-2017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消费比重变化趋势
图4 2011-2017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
图5 2016-2017年部分国家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变化
我国石油消费比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十年我国石油消费比重不降反升,2007-2017年从17.0%上升到18.6%。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传统燃油车市场依然很大,因此燃油车禁售令或停售令予以发布和实施,石油消费占比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多而下降。
另外,2011年以来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在能源总消费中占比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17年我国清洁能源占比已经达到20.8%(见图4)。显然,这一提高主要来自煤炭占比的不断下降。
根据BP统计,2016年世界各国非化石能源在发电中的平均比重是34.8%,2017年达到35.3%,提高了0.5个百分点;若加上清洁能源天然气比重,则世界清洁能源在发电中的平均比重从2016年的58.2%提高到2017年的58.5%,提高0.3个百分点。从倡导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来看,2017年无论是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还是清洁能源发电比重都在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图5和图6所示,2017年英国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达到52.9%,加上天然气发电比重,则清洁能源发电比重达到92.6%,在这些国家中为最高,二者占比分别比2016年提高4.8个和2.2个百分点。
碳排放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和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各国发电中清洁能源的使用,发电生产趋向绿色环保方向,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得碳排放量在下降。图7显示的是自2007年以来力主禁售、停售燃料车国家碳排放变化情况,可见碳排放总趋势在下降。根据BP统计,2006-2016年这些国家碳排放量年均增长为-0.6%到-3.4%不等,2017年除了法、比、挪、瑞士四国碳排放同比增长微有提高外,其他六国均为降低,幅度在-0.1%到-2.7%不等。
图6 2016-2017年部分国家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变化
图7 2007-2017年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图8 2007-2017年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状况
从我国碳排放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碳排放量同比下降5.1%。
我国提出的减碳排放量的目标是:2020年和203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水平下降45%和6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能源“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占到15%以上,天然气比重提高到10%,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8%以下。根据BP统计,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为13.6%,比2016年提高0.8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6.6%,比2016年提高0.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60.4%,比2016年下降1.6个百分点。按此速度,2018-2020年三年时间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占比目标都可完成,但天然气消费占比目标的实现需加快步伐。
我国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并不丰富,需进口满足需求缺口。根据BP统计,2017年我国天然气储量5.5万亿立方米,为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8%。该年天然气生产1492亿立方米,消费2404亿立方米,缺口912亿立方米。2017年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394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34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进口526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167亿立方米。从图8可见,近十年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由此导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上升。
根据国家能源部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情况为石油约68%,天然气39%[3]。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此外也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缅甸;液化天然气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和美国等,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源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合作项目涉及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技术研发、炼油厂或矿山投资等多个方面。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40多个重大能源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其中电力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油气等领域投资超过900亿美元。此外,我国还参与沿线25个国家的煤电项目,总装机超过25万兆瓦[4]。这些项目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解决了电力不足、技术落后和能耗低效等问题,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好处。我国也通过与一些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投资当地油气田的开发,进口所需要的能源。能源的国际合作给我国带来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的显著增长和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
如图9所示,2012-2017年我国油气进口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这一期间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不断增加。二是石油进口来源地出现多元化。早先石油进口来源地局限于少部分地区的结构被改变,来自中东、非洲和欧亚地区的石油进口比重有所下降,中南美洲、北美和欧洲比重有所上升。三是天然气进口增加或扩大部分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这一时期欧亚地区(主要是土库曼斯坦)通过管道对华出口天然气数量不断增多,但亚太地区(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对华液化天然气供应迅速增加,我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天然气数量迅速超过从欧亚地区进口的数量。
图9 2012-2017年中国石油与天然气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量的变化
注释:(1)上图为石油进口,单位“万吨”;下图为天然气进口,单位“亿立方米”;(2)“欧亚”为俄罗斯、中亚或独联体国家的合计。
数据来源:根据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13-June 2018历年数据计算制图。
具体来说,从石油(原油和石油产品合计)看,2012-2017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从3.5亿吨增加到5.1亿吨,增长43.0%。其中,来自中东、非洲、欧亚(中亚独联体国家)、中南美洲、北美(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增长10.9%-1510%不等。从天然气看,2012-201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从414亿立方米增加到920亿立方米,增长122.2%。其中,从亚太、欧亚和中东天然气进口量增长37.7%-282.1%不等。
应该看到,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虽然天然气属清洁能源),随着不断开采,终会耗尽。而随着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的发展,它们对我国的能源资源出口也会逐渐减少,为此能源合作需要拓展到新能源领域。虽然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还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我国在清洁能源的发展上已是引领者,在光伏生产和装机、风电装机、核电在建数量、能效改善以及电动汽车保有量方面,均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
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内容已经涉及到低碳能源合作。从已有的部分合作及成果看,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巴基斯坦、乌克兰、俄罗斯、马来西亚和老挝等国,帮助当地建设水电站、太阳能电站和风电站,投资页岩气开发,进行核能技术合作等(见表)。
表 中国能源企业开展的部分低碳或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项目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网站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也在积极地开拓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及伊朗等市场。根据报道,我国每年对国内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是美国国内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两倍,我国对境外可再生能源投资320亿美元,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显然,我国与沿线国家在低碳能源领域合作潜力无限,为此,笔者建议:
■风雨开门 贾云龙/摄
一是拓展国际能源合作伙伴。不仅注重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的国际能源合作项目,也应注重与资源匮乏国家开展新能源合作,由此扩大我国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帮助当地解决能源不足问题,并带动我国新能源设施和产品的出口。
二是拓宽国际合作内容。将国际能源合作扩展到产业合作、科技合作和教育合作等多个相关领域。能源合作包括合作投资开发或建设油气田、矿山、水电站、发电站与核电站;与能源相关的产业合作包括新能源汽车开发、新能源电池开发、新能源设备或零部件制造、电气化道路设施建设、新能源发电并网及旧电网改造合作等诸多领域;能源领域的科技合作包括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合作;教育合作包括对能源企业人员培训、派遣人员到合作企业实习及出国留学等。通过多渠道合作,推进能源领域的技术交流,促进企业国际化进程,以及企业品牌重塑。
三是深化对外援助内涵。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助的内容不应只强调资金投入,还应重视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理念的输入。通过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帮助那些传统能源资源匮乏国家建立太阳能、风能、核能或水能发电站;通过人员培训和发展理念的输入,帮助当地人掌握管理新能源设施的能力;通过当地项目建成和当地经济发展,扩大援助国与被援助国贸易规模,如扩大我国新能源设备、产品的出口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产品或其他物产的进口。
四是与沿线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开展能源技术合作或新能源汽车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但也有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国家等。这些国家技术较为发达,但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希望在中国市场生产和销售产品。为此,中方可以通过合资的形式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样,我国新能源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些技术在国际领先或较为领先,可以通过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合作,扩大市场规模。如今年中国吉利汽车公司已经与马来西亚宝腾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吉利投入资金、技术和产品,通过占股一半、宝腾占股一半的方式合作生产,帮助宝腾公司提升其在本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利用宝腾公司已有的销售渠道,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