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思考

2018-11-19 07:06金雪飞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世界

◎金雪飞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能仅从文本出发,而应着眼于我国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的时代诞生了新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2017年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使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大概念。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须围绕“新时代”“强起来”这一定位来展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新时代三大维度的方式来梳理其经济思想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主要目标。

世界维度:中国经济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中国正“大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之所以有这一整体自信和判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深刻地改变并重塑着世界经济版图和秩序。

1.从经济总量看

我国的GDP总量已从2012年占美国GDP的50.66%上升到了2017年的63%。世界经济的中心逐渐从欧美转向了亚洲。

2.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看

2013-2017年,按照当年汇率计算,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2.5%提高到15.3%。2013-201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均超过了30%,2017年更是达到34%。另外,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2013-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4%,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23%、7.9%和2.1%[1]。

3.从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参与深度看

2016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人民币被纳入世界银行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文件和决议等都说明我国已从世界经济的参与者,成为了世界经济规则的重要参与者和制定者。与此同时,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孤立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现象不断抬头,全球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世界经济的挑战和风险日益加大,这表明西方过去强调的完全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经济模式和理念已经不合时宜至少是不适合所有国家,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期待更多的发展道路可以选择,也期待我国能够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方案和作出更多贡献。另一方面,伴随经济不断走出去,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针、价值理念及文明类型等方面的冲突不断汇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就是针对我国在全球的新地位、新责任和新挑战提出的。如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态度;为了应对人们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担忧,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的观点。强调“合作是实现利益唯一正确选择”,我们要“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与这一理念相对应,在实践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设立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到探索在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从完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到举办G20杭州峰会;从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到主动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关税、扩大进口,促进世界贸易更均衡发展;从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从“新型大国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都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已经形成了全球视野,体现出人类理想、共同参与和中国表达的基本特点。这表明在中国经济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我们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构建公正合理经济秩序的积极参与者、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主动践行者。

现实维度: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作出了“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我国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从而为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和力量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使得我们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由于“左倾”思想的不断发展,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失误,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遭遇重大挫折。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才重新确认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正是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才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过去40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改善和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但站在新时代的中国来看,这一判断已经滞后于现实。

1.“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判断与现实不符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能力稳居世界首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国家已经总体上摆脱了物质匮乏时代。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制约百姓需求和国家崛起的主要矛盾

一面是团购海外奶粉、电饭煲、马桶盖和菜刀等日常生活用品,另一面是国内很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一面是我国每年拥有大量的商品贸易顺差,另一面是存在大量的服务贸易逆差;一面是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另一面是依然存在3000万贫困人口,这些都表明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不是量的不足,而是质的不高;不是总量缺乏,而是分配不够合理;不是生产力落后,而是生产力结构不够优化。针对这一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定了任务。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3]从而在发展理念上有了更加强调均衡协调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措施上有了能够让生产和需求更加匹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动力上有了更加强调优质高效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发展目的上有了更加强调全民共享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准扶贫战略”等。可见,在新矛盾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一方面是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换动力,是为了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合理公正分配和全民共有共享,以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路径将从摸着石头过河变成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从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向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转变。这就意味着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在新的矛盾之下将以建立完整而系统的“现代经济体系”为目标。因为只有整体性的体系性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因为整体规划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且,只有结合主要矛盾转换,主要任务改变这一背景,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特征。

价值维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奋斗目标

1.习近平经济学思想本质上属于政治经济学,其“政治”从根本上体现为在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包括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与西方所谓纯经济学理论不同,这些经济学思想本质上属于政治经济学,而其“政治”从根本上体现为在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价值维度。从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到“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到“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强调经济发展成果要让人民共享,到“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到“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从“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都体现了其浓烈的人民情怀。而且民生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注最牵挂的事情。十八大以来,他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此可见,其整体思想包括经济思想的根本价值维度就是人民幸福。

实现人民幸福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恰恰体现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性。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不管是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不管是江泽民时代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还是胡锦涛时代的“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都说明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信仰。

■香径凝脂 彭颖/摄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人民观也有新特点

(1)人民的内涵更丰富。在我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我们不仅要通过经济改革和建设来实现人民的幸福,还将通过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通过更多地承担大国责任,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平台,来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包含着两重方向:对内,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和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融化为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对外,通过“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各种多边合作机制来实现世界人民的互利共赢、共治共享。

(2)问题导向更明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领域的很多问题开始不断凸显并形成固化隐患。有些问题再不进行改正可能就会积重难返。如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不平衡,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不优化,分配的不公正、不合理,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等。这些问题最终都体现为人民不拥护、不赞成、不高兴和不满意的矛盾聚焦点和爆发点。新时代的经济理念和政策都是针对人民的关注点、痛点提出来的,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力度空前。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充满着强烈的问题意识。

(3)落地更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作用下,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理念得到了巩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和行动得到提高与落实。从而在新时代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世界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e时代
e时代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