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和家长所关心的内容已经从“能不能上大学”转变为“能不能上名大学”。在很多人眼里,考高分,上名校,便意味着命运的改变,人生的转折。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名校只是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因素之一,拥有与否,并不最终决定人生的命运。上名校并不一定就万事大吉,就自然会有好前途,高考并非人生的全部,孩子未来的健康幸福、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实中大多数家长有着“名校梦”,会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到孩子身上,把“上名校”和“好前途”等同起来,认为孩子上了好大学就有好工作,就有好前程。所以就信奉“不打不成器”,用“狼爸”“虎妈”模式教育孩子,就想方设法地为孩子择校择班择师,就不停地给孩子加码上辅导班,迫使孩子跋涉在书山题海中。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天赋,都将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走向。并非只有考高分上名校一条路。杜鲁门当总统不久,有一位客人到家里拜访杜鲁门的母亲。客人说:“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回答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同样让我感到很自豪的儿子,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一个当总统,一个挖土豆,简直是“天上”与“地下”,可杜鲁门的母亲却一视同仁,同样感到自豪。在她的眼里,当总统的儿子是个“才”,挖土豆的儿子同样是个“才”。我想,这里有杜母母爱的本能,更多的还是体现杜母对“人才”的理性思考。
在应试教育轰轰烈烈的今天,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尊重其个性、挖掘其潜力、发展其特长,把每位学生都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正是这样,每个孩子才在教师细心引领下健康“成人”成才,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成为一个优秀的他自己。
高考并不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追求与成功的唯一之路。上了名校的,固然可喜可贺,但是,并不是今后一切都会万事大吉。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自我、正确看待结果。面对鲜花掌声不沉湎其中,不止步不前,否则就将是人生走向下坡路的开始。湖南有位“神童”13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破格录取,而他却不会洗衣、不知天冷添加衣物,甚至连毕业写论文的意识都没有,最后只得退学。后来,艰难学会生活自理后,才过上了娶妻生子的正常生活。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引发网友围观。据该报告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专家中,也难觅状元身影……其实孩子在失意时,更需要的是家长的抚慰,温暖方能助其走出失败的阴影。高考并非人生的全部,一时的结果好坏并不预示着命运的沉浮,不能因眼前暂时的失利而一蹶不振。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鼓励孩子走适合自己的路,方是明智的选择。
俗话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当今社会,除了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青少年可以通往成功与成材的路并不少。比如自学考试、成人考试,比如电大、函授,比如上职业技术院校掌握一技之长等。每个人只要努力,就算不上大学,也照样能够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没有上过大学但通过自身努力而成功者,不胜枚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我们要懂得尊重;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我们要懂得信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要懂得理解;每个孩子都有长处闪光点,我们要懂得激励。
只有适合孩子自己的,才是他的“名校”,才有他的前途。生命只有一次,仅有一次的生命,并不全是用来承受高考之重的!不怕榜上无名,坚信脚下有路!新时代为青少年成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环境。只要勤奋,每个青少年都可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