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一生最难忘的回忆中,是母亲那句祖训、那个包袱和那深深的母爱。
母亲去世时留下唯一的是那件落着补丁退了色的蓝布衫。母亲是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目不识丁。但,当我每每看到那件破旧的布衣,都是热泪满眼,思念万千。
母亲生了我们9个子女。在我18岁那年,母亲同父亲商量,让小四(我排行小四)当兵去吧,让他到部队锻炼锻炼,也许会有出息,还能为国家出把力。爸爸赞同母亲的意见,我戴着大红花应征入伍了。临送我入伍前夜,妈妈给我做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并反复重复那句老话:“你己是队伍上的人了,千万不能忘了德俭的祖训,这是做人的本份!”
到了部队,我按母亲的嘱咐,丝毫不敢懈怠。部队去执行施工任务,一个夏天,中午我没休过,在盒子板上起废旧丁子3吨多,受到团嘉奖,还光荣地入了党。母亲哪里知道,当兵的吃穿全是部队供给,统一着装。那双“千层底”的布鞋,我只在星期天或节假日时拿出来穿上,去尽情体味母亲的一片滾热爱子之情。
母亲虽说不识字,在村里谁家遇到了难事儿,保准头一个她冲上去。高家小两口要过年了闹离婚,母亲去后才知道,只因媳妇想要做件新衣服,回家拜年体面点儿。可是,高家比我家还穷,做不起。母亲回家把准备下酱的黄豆卖了几块钱送去,把衣服做了。小两口感动得直落泪。村里有个叫“白光腚子”的孤寡老人,母亲隔几天就去给老人缝补洗涮。老人有病,母亲为他请医熬药。老人病危,身上还穿着一件旧衣服。母亲心里难受,临了可不能让他这样走啊,母亲东栽西借,为老人扯了几尺黑布做了件寿衣,老人含笑走了。母亲为老人穿孝守棂,还每年清明去祭扫。
记得有一年冬天,嘎叭嘎叭冷,母亲在街上碰见一个穿着开花棉袄,趿拉着破棉鞋的男孩子,他叫梁冬子,母亲死的早,跟着双目失明的父亲过日子。母亲把他领回家里,给他露棉花的棉衣缝补好,又给他找了一双棉鞋。打那后,他三天两头就来家里,有时还住在家里,母亲对他也格外高看一眼。一天他突然跪地叫我母亲妈,我们家又多一个成员,母亲的干儿子。
母亲过家是村里闻名的,我12岁那年母亲领我进城,母亲给我买了一根麻花,她却吃自带的玉米饼子。有一天,母亲突然肚子痛,后来才知道她吃了变味的剩饭剩菜。
我复员进城后,当了干部,多年租房住。当我家要盖房子时,不巧我外出开会,一个村给我家送木料,说是特批的不要钱,母亲如实付足了木料款。她告诉村干部,“我儿子是个党员,不能占公家的便宜,更不能搞特殊啊!”
母亲临终前,她让我打开包了好几层的神秘包袱让我看,原来是两样东西,我在部队的受奖证书和那件退了色的落补丁蓝布衫。那件蓝布衫母亲不知穿了多少年,她都舍不得扔掉,我们几个孩子给她买新的,她坚决不要。母亲说:“是衣就遮寒,是饭就充饥,我这件衣服穿了大半辈子了,就是留给你们做个念想,让你们看到它就不会忘记由苦变甜的日子,不会忘记好日子来之不易呀!”望着老母刻满绉纹那张脸,倾听老母那谆谆嘱咐,我禁不住流下滚滚热泪。
妻子把母亲那个包袱象珍宝一样放在衣柜中,每到年节或清明都要拿出来,让大家摸一摸,看一看。那不只是一件旧衣服,那是母亲艰苦一生的真实写照,那是母亲留给我们做人的一面镜子。
一件旧布衣,千滴怀娘泪。一双千㡳鞋,万般思娘情。我们兄弟姐妹无论谁过生日,我都带去那个包袱,让大家常看看,还要象宣誓那样说几遍老母亲那句说了几十年的老话:“要守住德俭祖训,做堂堂正正本份人。”
母亲离世30多年了,儿女们也都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可我们对母亲的思念一刻都没有淡忘,更不敢忘却。她的言行,她的教悔,她的那件旧布衣,藏在心底,藏在无限的思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