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词类活用

2018-11-17 06:32杨颖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8年4期
关键词:动用谓语形容词

杨颖

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只重视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而忽视了古诗词中的词类活用。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偏差:在古诗词的鉴赏活动中,学生依据古诗词简洁、概括和跳跃性强的特点,完成了省略、空白、跳跃、剪辑和组合画面等空白点的填充后,却解释不了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以致诗句的译写或改写遇到阻碍,严重影响了鉴赏。请看:

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②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其实,这两句诗中三个加点词语都临时改变了它们的词性,其词义随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句①中的“惊”和“泣”由原来的不及物动词变成了及物动词,构成了使动用法,词义也由原来的“惊骇、震惊”和“哭泣”而变成了“使……惊骇、震惊”和“使……哭泣”;句②中的“图”由原来的名词“图画”变成了动词“画”。

这就是古诗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弄懂并掌握了这些知识,将对我們准确地理解诗句,有效地鉴赏古诗词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那么,古诗词中都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呢?下面,笔者一一梳理,以备参考。

一、名词作状语

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例: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②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例中句①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②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③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例:

①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读作yu,破音异读。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②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名”,原意是名词“名声”,此与“世”构成动补关系,又与“出师一表”构成主谓关系,因此活用为动词“名传”。

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煌《虞美人》)

“东风”,原为名词,因为前有副词“又”的修饰、限制,因此活用为动词“刮起东风”。

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名词“餐”原意是“饭食”,这与“胡虏肉”构成动宾关系,因此活用为动词“吃”。

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方位名词“西”,因前有能愿动词“能”的修饰、限制,此活用为动词“向西流”。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名词动用中,有一种极为特殊的现象——名词谓语句。这种名词谓语句,是在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下,整个句子中的几个名词均临时活用为动词,且整体充当谓语的活用现象。例: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胡琴”“琵琶”“羌笛”都是演奏的乐器,名词。但在此特殊的前后语境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酒宴上,将士们)弹奏着胡琴与琵琶,吹起了羌笛”,整个句子都作了谓语。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这两句诗是由六个名词组成的六幅画面,且分别能够表达两个完整意思的句子。根据语境,“楼船”“夜雪”“瓜洲渡”和“铁马”“秋风”“大散关”六个名词,均已活用为动词,并且分别组成了两个名词谓语句,应该翻译为:“(英勇的宋军)乘着楼船,冒着夜雪,在瓜洲渡击退金兵,(大将亲率南宋勇士)骑着配有铁甲的战马,迎着强劲的秋风,一举收复了大散关。”

(国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例中加点的词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名词谓语句,“锦帽貂裘”可译为“(随从将士们)戴着用织锦做的帽子,穿着用貂皮做的衣服”。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例:

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②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④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面五例中,句①的“横”字与“北郭,构成了动补关系,便由与“竖”相对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横卧”;句②的“满”字与“衣裳”构成了动宾关系,便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洒满、沾满”;句③的“近”字与“黄昏”构成了动宾关系,便由与“远”相对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接近”;句④的“老”字与“满地芦花”构成了主谓关系,便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老去”;句⑤的“全”字与“此事”构成了主谓关系,便由形容词“完备、齐全”活用为动词“保全”。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语法句子成分中,形容词主要充当谓语及谓语中心语、状语和补语等,但是如果将其置于主语和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的位置上,形成主谓之间的陈述与被陈述关系、动宾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等关系和介词与宾语之间的介宾关系,则其词性便发生了临时性的变化,即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充当主语和宾语。例:

①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句①的“高”“远”二字,分别作“登”和“临”的宾语,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即“高处”“遠处”;句②的“黄”“苍”二字,分别作了“牵”和“擎”的宾语,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即“黄狗”“苍鹰”;句③的“红”字,作了“落”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红花”。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它如果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且主语客观上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那么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构成了使动用法。例:

①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寒”和“老”都是形容词,在此分别带上宾语“橘袖”和“梧桐”,而且主语“人烟”“秋色”都含有使“橘袖”“梧桐”怎么样的性质,因此“寒”和“老”便含有“使……显得寒冷”“使……变老”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

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第四首》)

“暗”,形容词“黑暗、暗淡”意,在此带上了宾语“雪山”,主语“青海长云”有使宾语“雪山”怎么样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暗”讲成“使……暗淡无光”。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形容词“翠绿”,第一句客观上含有主语“春风”使宾语“江南岸”怎么样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绿”讲成“使……变绿”。

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禅院》)

“空”,形容词“空灵”,在此,主语“潭影”客观上有使宾语“人心”怎么样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讲成“使……变得坦荡空灵”。

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把不能带宾语的形容词放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让它带上宾语,且主语主观上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动词,构成了意动用法。例:

①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左思《咏史·其六》)

形容词“贵”“贱”带上了宾语“自”,构成了意动用法,译成“以……为贵”“以……为贱”。

②佳人(指贤士)美清夜,达曙酣且歌。(陶潜《日暮天无云》)

形容词“美”带上了宾语“清夜”,构成了意动用法,译成“认为……美”。

③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

形容词“重”“轻”带上了宾语“利”和“别离”,构成了意动用法,译成“以……为重”“以……为轻”。

④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形容词“耻”带上了宾语“臣戎”,构成了意动用法,译成“以……为耻辱”。

七、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不带宾语,如果带上了宾语,且主语客观上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则该动词即活用为及物动词,构成了使动用法。例:

①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傈”“惊”原意是“害怕得发抖”和“惊动、震动”,此处带上了宾语“深林”和“层巅”,构成了使动用法,译成“使……发抖”“使……震动”。

②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饮”原意是“喝”,原本为及物动词,但这里带起的宾语是人而非物(酒),是让人喝酒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因此应读作yin,译成“使……饮酒”。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倾”,原意“倾覆”,此带上了宾语“国”,构成了使动用法,译成“使……倾覆”。

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惊”“鸣”,原意“受惊”“鸣叫”,此带上了宾语“鹊”和“蝉”,构成了使动用法,译成“使……受惊”“使……发出鸣叫”。

以上是对古诗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所作的粗浅梳理,希望同学们认真加以参考,以便准确理解诗句,有效地进行鉴赏,获取优异的成绩。

猜你喜欢
动用谓语形容词
短句—副词+谓语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浅谈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简析高中英语学习中名词动用的十种常见类型
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非谓语动词用法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