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艳青 张梅庆 张博成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内三科,江西 新余 338000)
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是一种常用手段。通过作用于细胞增殖的不同周期,这些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可以抑制DNA快速的增殖分裂,从而对肿瘤细胞起到灭杀作用。白细胞是机体内非特异性免疫重要的一环,发挥防御和保护作用[1]。但由于细胞毒类化学治疗药物缺乏选择性,该类药物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活跃的组织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骨髓干细胞,在临床上则表现出白细胞减少的症状。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会使白细胞快速地、大量地减少。使得患者抵抗能力减弱,免疫能力下降,导致患者经常出现头晕、精神萎靡、疲劳、嗜睡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白细胞的减少使得患者的感染几率成倍提高,使常规的化学治疗计划不得不延期、中断。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病例治疗中,西医的口服升白药物疗效不确切、作用机制不明。
治疗由于骨髓抑制而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的症状,中医药有其独特的作用方式,能够弥补西医疗法在此方面的不足。神阙、气海、关元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尤其在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系统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3]。本研究采用神阙、气海、关元三穴组合隔姜炙,协同发挥它们益气升阳补虚的功效。此研究将为患者提供一种经济、有效、便捷、安全对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2018年3月,多位肿瘤患者前来我院就诊,本研究选取了其中100例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病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1岁,平均 (51.49±6.27) 岁。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8~73岁,平均 (54.17±5.71) 岁。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相关事宜均已告知入选患者或其家属,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WHO规定的诊断分度标准。
1.3 纳入标准 (1)恶性肿瘤在细胞学上或者病理报告上得到确诊,并且进行化疗的患者。 (2)未出现感染者。 (3)年龄18~80岁。 (4)患者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被判定在Ⅰ或者Ⅱ度。 (5)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不是由于血液肿瘤发生的患者。 (6)患者自愿配合研究中的观察和随访。 (7)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1)患者有应用可同样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其它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抗菌药、保泰松等。(2)存在感觉神经病变或脐周皮肤病变者,对温热的感觉功能下降或丧失者。(3)精神疾病患者。(4)妊娠期妇女。(5)合并心、肝、脑、肾等原发性的严重疾病者。(6)对艾烟过敏或不宜针灸者。
1.5 中止及剔除标准 (1)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骨髓抑制恶化程度出现超过Ⅱ度的患者。(2)不能坚持完成者最终的治疗或者不能按治疗方案执行者。(3)临床研究过程中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至需要抢救的患者。(4)出现其他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鲨肝醇片、维生素B4片。剂量分别为20 mg 3次/日、10 mg 3次/日。
治疗组予以穴位隔姜灸:(1)取穴:气海穴、关元、神阙。(2)隔姜灸操作:选取适当体位。生姜切薄片,用细针穿刺数孔。生姜片厚度:0.2~0.3 cm,直径:2~3 cm。在生姜片上放置艾炷,使艾柱和皮肤之间隔着姜片,将其放在气海、关元、神阙穴,然后点燃艾柱进行治疗。当艾柱烧完后,更换艾柱再次施灸,反复5次为1次治疗。
1.7 观察指标 治疗前当天早晨 08:00,查静脉血血常规指标,治疗开始后第3天之后,隔天查1次静脉血血常规指标,检查时间均为早晨08:00。为避免由于检测机器而导致的误差,结果以我院检验科出具的报告为准。同时记录白细胞计数变化。观察周期:从入院第1天到进行隔姜灸治疗第10天。另进行KP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
1.8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分为以下几个程度:(1)显效:KPS评分减少≥70%,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后血白细胞值恢复至正常值4.0×109/L,并且中医证候明显好转;(2)有效:KPS评分减少≥30%,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后白细胞值未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0.5~1.0) ×109/L; (3) 无效:KPS评分减少<30%或增加,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后白细胞值无明显升高,中医证候无缓解。
1.9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选用Excel,统计选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KP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KP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K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2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对照组 4 5 6 9.3±1 0.5 8 1.1±1 0.1 4 3.2±6.8 1 4.4±3.3 K P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 5 7 0.2±1 0.3 8 9.3±1 0.5 4 2.8±6.4 1 8.2±3.5 t值 0.5 3 2 3.7 3 2 0.5 2 4 5.0 4 2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2.2 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 (±s,×109/L)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 (±s,×109/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2.4±0.6 5.0±0.9对照组 50 2.6±0.4 3.9±1.1 t值 1.502 4.083 P值 >0.05 <0.05
2.3 2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55,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化学治疗药物为细胞毒类药物,如直接损伤DNA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管蛋白的长春碱、紫杉醇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胞增殖的不同周期,这些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可以抑制DNA快速的增殖分裂,从而对肿瘤细胞起到灭杀作用。但由于细胞毒类化学治疗药物缺乏选择性,该类药物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活跃的组织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骨髓干细胞,在临床上则表现出白细胞减少的症状。白细胞是机体内非特异性免疫重要的一环,发挥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数量的减少,带来的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反应就是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从而感染风险大大增加。“虚劳”“气血虚”等是传统中医学中对白细胞减少的综合症状给出的范畴[4]。传统中医学把恶性肿瘤归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这种失调就是在气虚等基础上发生的。而在中医学中,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属于“毒物”范畴,所以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被视作是“以毒攻毒”的过程,邪毒在这个过程中入侵机体,耗伤正气、损伤脾胃,进而致气血紊乱、无以生精充髓、生化无源,使得造血功能受损,在临床上即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5]。所以脾肾不足、气血两虚是本病主要的病机。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艾灸是中医学特色。艾叶功效为养血、补气,其性温,其味辛。胃肠汇聚盘曲之所为神阙,密切联系着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关元、气海同居下焦,气海为聚气之所、生气之源,化生先天元气。神阙同时还具有固本补虚、升阳补气的功效,主治脏器衰惫和气虚乏力;小肠之募穴为关元,具有培补元气、温阳补肾等功效,经于此穴的气血颇多,如脾所统之血、肝所藏之血等。有不少研究表明[6-7],采用艾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症症状可被有效控制,可健脾益气。从各项患者的生化指标来看,连续应用穴位隔姜灸可使多种酶类的活性被激活同时升高白细胞数量,进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力[8]。
研究中的对照组采取普通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隔姜灸治疗,结果证明在肿瘤化学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中,使用穴位隔姜灸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在温阳驱寒方面,隔姜灸比单纯的温和灸效果更佳。生姜主要有发汗解表、温中驱寒,所以隔姜灸在具有艾叶的燃烧热、药用功效的同时,还具有生姜的药用功效。我们认为三穴隔姜灸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显著减小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对机体免疫功能带来的损害。通过2组患者的KP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来考察治疗效果。本研究表明,在肿瘤化学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中,穴位隔姜灸作为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者气阴两虚的症状改善,有效提升白细胞数量,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考虑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