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对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作了理论诠释,分析了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特征和管理现状,提出了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实践路径。要着力培养信息化的学工队伍;切实发挥学校的把关引导作用;积极搭建学校的信息传播平台。
【关键词】 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实践路径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中国网民数量大幅上升。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占97.5%。[1]2017年9月,微信团队发布了《2017微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微信“消息”的日发布次数达38000000000次,微信的使用已经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带来了人们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的革新,并且随之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2]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正视信息化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成果及技术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政育人,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
一、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理论诠释
微时代是建立在信息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立在新兴网络信息交流技术基础上的、以短小精炼和快速传播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信息交流及社会文化信息传播时代,微博、微信等音频、视频、文字的普及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3]有学者指出,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使用数字通信技术利用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4]也有学者表示,微时代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是人与整个社会群体之间的接触。
高校学生管理指的是针对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成才。微时代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则是确定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以新媒体传播平台为基础,利用数据分析、信息共享等手段,开展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日常事務管理、资助管理等学生管理工作。
二、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特征
1、信息传播互动性高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平台也日趋多元,传播媒介也突破以往传统的传播媒介的局限。微博、微信、QQ等多种媒介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发布资讯。在接收信息与发布资讯的同时产生关于信息的交流,例如微博信息的评论及回复功能,微信、QQ的即时聊天等等。有效的拉近了人与人甚至人与某一社会群体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沟通的时间。
学校利用信息传播平台发布的信息可以被所有关注者接收并进一步传递,学生有任何疑问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询问,辅导员或专业老师也可以迅速的、一对一的答疑解惑。有助于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从侧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强
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每一个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由此带来的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信息传播范围扩展的裂变型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的内容是通过平台用户的转发而得到裂变式的扩散,并且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接收信息群体也增长迅速。但实时的信息传播可以让学生最快速的接收到学校发出的通知并快速反应,例如针对贫困生申请资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最新的资助信息,增强宣传的效果。
3、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传播媒介也逐渐丰富。各式各样的信息交互工具的应用让同学们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信息、发布资讯。这样的突破打破了传统媒介特别是纸媒的束缚,不但节约了传播成本,也减少了传播时间。从校内网到微博、微信,再到现在的“抖音”短视频,彰显了微时代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性。高校充分利用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管理的手段,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例如,高考前后各大高校在“抖音”上注册官方账号,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广大考生及家长介绍学校软件及硬件条件,高校的学生也纷纷在自己学校的短视频下留言发表感想或加入群组发布自己在学校生活的短视频,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三、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微时代为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诸多优势,其一是高校管理借助新媒体技术使信息快速、实时的传达到每一个学生,保障通知上传下达的时效性;其二,逐渐打破时空局限,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沟通;其三,微时代的高校管理内容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宣传手段也不断优化等等。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挑战:
1、信息传播主体泛化增加了学生管理的压力
微时代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接收者不仅是单一的接收,也可以主动传播信息,成为发布者,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的线性传播方式。微时代的传播主客体之间相互转化快速、便捷,这就带来了传播主体难以明确的泛化问题,每一个人都能没有门槛的成为主体,由此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之一,针对学生管理相应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其次,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缺乏“把关人”。传统媒体中,有负责整理、过滤信息再进行发布的媒体人对信息把关,他会先对信息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真实等问题进行核实确定,而后才会正式发布。微时代中,传统的“把关人”被推翻,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让大学生有了更大的言论自由空间,信息庞杂难以分辨。大学生正处于情绪化、个性化的阶段,思想还未完全成熟,接收的信息不具有完全的分辨能力,并且可能在冲动之下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表达不满的情绪,发表自己的较为片面的意见,转发虚假的信息使其他学生产生误解、误判,进一步可能造成学校的舆论危机,对学生管理造成较大的压力。
2、信息传播手段弱化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在微时代的环境下,存在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社交而逃避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这部分学生有的出于在网络上可以自由的发表看法并且不用负任何责任,有的在现实生活中较为自卑、内向,在网络中可以实现不一样的自己。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普遍的逃避现实生活,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不知道如何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仅通过微信、QQ与人沟通,利用微博等了解信息,这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
3、信息传播媒介与内容亟待丰富
微时代下新媒体的普遍应用挑战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方式。传统的传播媒介较为单一,而新媒体的传播更加快速、简短、立体,这样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通知消息,也可以立刻与信息发布者进行互动。但现阶段高校主要传播媒介集中在微博、微信、QQ,其主要功能区分并不清晰,并且缺乏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实名制的传播媒介,这样便于管理且利于向学生推送经过筛选过滤的信息。其次,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的内容单一,例如活动新闻稿、简单的通知公告等,学生关注度较低,主动浏览的人较少,并且传播内容并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内容逻辑性不强、连惯度不高。
4、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较差
新的发展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微时代更加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质。首先,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需要转变工作理念;从管理层接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并主动愿意去探索信息化学生管理的方法并解决问题,如利用智能系统录入学生基本信息便于整体性的分析学生,采取大数据方法挖掘学生深层次的需求等,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其次,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有待提高;高校学生学习和接纳新事物的速度极快,高校管理人员探索信息化新技术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生,并且信息化技术的更新速度快,对管理人员的学习速度是一种挑战。现阶段高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深入挖掘较为欠缺,难以管理学生、引导学生,出现育人效果不佳的情况。所以,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之一。
四、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实践路径
1、着力培养信息化的学工队伍
学工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培养其信息化素质是微时代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一方面,促进高校学工队伍观念的转变,从思想上认识到微时代带给学生管理工作的便利条件;第一,引导学工队伍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熟练运用常见的传播媒介,掌握新媒体传播的内在规律,与学生始终保持在一个传播媒介平台上,保证对学生日常生活及思想动态的了解,体现育人价值。第二,加深学工队伍对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不仅仅是微信聊天、微博转发,而是一种学生管理的模式,可以渗透进学生管理的多个环节。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学工队伍信息化技术的培训;通过专业人员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的适应微时代,进而具备掌握、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达到高效管理学生的目的。
2、加强学校把关引导作用
加强学校对信息的把关引导是正确利用微时代的便利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接收什么信息、与哪些人交流十分重要。首先,学校应在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传播平台以多种形式发布党的大政方针、最新的讲话报告等,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积极收集关注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建立大数据分析,以防止发生学生的群体性事件;最后,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构建更加亲密的师生关系,随时利用手机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等动态,发现学生消极情绪并及时化解。
3、搭建学校信息传播平台
搭建学校信息传播平台,占领思想教育高地是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现有的平台主要是微博、微信、QQ等,但缺乏具有高校独特属性的传播平台。一方面,学校不能放任这些新媒体平台在学生群体中无序的发展,而是主动加入其中,如注册学校微博官方账号,“认证”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等引导学生接收主旋律、正能量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因為高校针对的对象为学生和教师,实名制的可操作性较强,便于学校对信息发布、阅览、传播的有序管理,也利于学生在其中发起关于某一专业的群组学习。例如易班平台的搭建,各学校学生使用学号注册,实名制管理,学生可以在上面找到同专业的学长学姐沟通问题,也可以向带课教师便捷的提交作业等。学校和传播平台的结合,更加凸显出微时代学生管理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CNNIC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8-02-02] 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6138.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DB/OL].[2017-12-05].
[3] 穆娜.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6(01)38-40.
[4] 向宇森,王华敏.微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境遇及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8(01)102-106.
【作者简介】
杨加玉(1991.6—),陕西延安人,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