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杰 张明意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1]。课程将生态学的基本理念——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思想贯穿教学,介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并提供解决环境问题有关技术的理论依据[2]。
一、《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生态学》课程研究内容广,综合性强,包含了植物學、土壤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相关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掌握重难点是本门课程现阶段的关键问题。
(2)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方面:贵州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对学生进行《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以应试为主,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很多实践性知识无法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本门课程就是为了期末的考试,学了也无用。
(3)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很少:目前我校《生态学》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以后,无法充分地体会生态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二、《生态学》实践教学目标改革及展望
1.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以学生的教学为中心,结合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以及现有的实际和工业发展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在生态学方面的应用能力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根据此指导思想对《生态学》课程体系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并进行整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将理论与实践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与提高学生应用本门课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变以往《生态学》课程主要为理论教学的现象,增加与强化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在讲授生态学基础知识章节时,教师可将教学地点安排在户外实际的生态系统中,调整学时的分布结构,带学生到校外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实践教学,邀请从事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与修复方面的工程师或者技术负责人来校讲学等,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模式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一些生态问题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方式给学生进行展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在学生的考核、考查方面,《生态学》课程改变以往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改为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即到实际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现场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循环等方面和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考试+最后实践的成绩组成。考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有分工的方式进行考核。
3.教学模式改革效果的评价和展望
通过《生态学》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学生以往学习应付考试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态学》课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本门课程相关的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 持.生态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项贤领.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6(3):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