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18-11-16 06:23石峰
消费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石峰

摘要:我国拥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对中国人的影响极其深远。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该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对其不仅有理论价值,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张力,唤醒大学生文化自觉,夯实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作用,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之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路径

习总书记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培育与成长,多次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他明确指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理应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拥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对中国人的影响极其深远。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该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对其不仅有理论价值,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直至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也没有统一。通常来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或观念形态的文化。著名英国人家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讲,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广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甚至包括创造活动本身。俄国民族学家勃罗姆列伊所认为,广义的文化就是把文化看作是人类有明确目标的特殊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本文所论的文化,是就文化的广义而言的。而从时间界定上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1984年鸦片战争和之前,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张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文化是孕育价值观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风貌,凝结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思想品德与价值旨归,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源泉。从国家层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注重的“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人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理念基本相通;从社会层面的视角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发展传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的视角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敬业乐群”、“君子义以为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言必信,行必果”等观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主张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来源。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为那是我们的“根”和“魂”,没有了“根”和“魂”就等于丢了根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将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因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使大学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增强认同感,从而将价值观的教育提升至理想信念的高度。

二、唤醒大学生文化自觉,夯实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作用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就是青年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觉醒和认知,是体现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深刻的文化思考和高度的文化担当。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实质上就是建立大学生对自身文化体系和文化价值的正确认知,唤醒大学生自觉认识和自主认同的意识。文化自觉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和必经环节,这样有利于他们将外界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自愿选择和自觉行动。只有通过学习和践行,大学生才可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有助于大学生考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变以往的认知态度,以更积极的视角看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广泛的传播才可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知,进而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并且强化自身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觉悟,实现民族精神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大学生自身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具备广阔的视角和活跃的思维。这都给大学生深入了解、全面把握和自觉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地,应该以强烈的使命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有效地措施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润物无声的文化氛围、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和组织社会实践等多元化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三、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增强文化自觉之后,对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流露,是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知与高度认可,从而产生的自豪感和坚定信念。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承担起展现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现阶段,全世界已经掀起了汉语热,孔子学院也遍布全球,有关国学的电视栏目更是深得观众喜爱,以上现象充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已经得到世界认可。

增強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也需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特点,探索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新办法、新思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与创造性,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引力。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高校应该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与需要,不断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力图在解读方式、传播形式的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其一,在内容方面:牢牢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本质,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其二,在传播方式上:借助新兴媒体、文化旅游、演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接受的文化形式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三,在传播渠道上,可以借鉴文化产业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文化在校园的高覆盖,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