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当围绕学生展开

2018-11-16 08:59顾立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一堂课差异环节

顾立军

很多老师经常在公开课教学的课后评析与反思时感慨:“这节课教学设计很好,可就是学生不配合……”在这种语境中,课堂上学生似乎成了配合表演的“群众演员”,教者成了一堂课的权威“指挥家”与“导演”,课堂成了“预导”与“接演”的表演舞台。教师的引导变成了指导,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表演。那么如何避免課堂教学中老师们出现这种尴尬呢?

一、 还原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

无论设计怎样精彩的环节、无论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认识,意识到我们所组织的认知活动、设计的认知环节,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构思、选材、实施。我们一定要还原学生在每一堂课中的位置,即学生是一堂课的主人,我们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本着让学生受益出彩的意图,切不可把学生当成配合我们表演的“道具”,以免公开课沦为“作秀课”“精美课件展示课”,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

二、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组织课堂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要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呈现出高潮迭起的认知状态,那么在尊重儿童客观认识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理高效的学习活动是首要前提。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什么不愿意配合我们的“表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我们的课堂。比如,低龄儿童以客观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就要以图为主、图文结合、化“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等多种贴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方式进行组织。另外,每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要经历由新奇到深思再到亢奋最后出现疲劳等几个思维阶段,教师只有在每一个思维阶段设计和组织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学习活动,才能牢牢地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动权,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 以儿童思维视角设计教学

“学生不配合”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教师准备不足、教学预设不足,甚至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设计的教学环节存在方向性的错误。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多转换角色,多站在儿童的角度分析,多以儿童的思维视角观察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学生在哪些地方会出现认知卡顿?如何以儿童的思维水平来突破认知过程中的“瓶颈”?只有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去构思安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我们设计的教学环节才能受学生喜欢,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难关。

四、 差异理论合理运用

学习中,学生的差异无所不在,很多客观存在的差异决定着同一个老师的课上,学生不可能都有同样精彩的表现。因此,为让学生在我们引导下呈现出理想的亢奋学习状态,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学生客观存在的各方面差异,而且还要合理运用。比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善于表达的学生帮助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共同表述知识要点;比如,可以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先说,让不敢或暂时不会的学生模仿着说,比一比谁模仿得最好;比如设置不同程度的操作要求与思考梯度不同的练习内容,让每一个学生达到基于自己水平上的成功与收获;比如针对学生差异设立不同等级的评价制度,让人人都努力思考才能获得相应的评价与表扬;比如针对不同学习氛围差异的班级设计不同的学习预案与教学流程。只有切实考虑到了学生的客观差异,我们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调控才是真实灵动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学习行为绝不是被动地接受我们的“剧本”在“表演”。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摆正心态、转换角度,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多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收获成功。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一堂课差异环节
相似与差异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怎样写好“一堂课”?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