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需要“大思维”

2018-11-16 08:59梁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学科

梁好

教研员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引领者,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为教育理论扎根实践架起了桥梁,为教育实践凝练思想编织了纽带。因而,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既不能等同于大学研究者,也不能等同于一线教师,而是要既有研究的能力,又有实践的能力,既能站稳讲台,又能将课堂归纳总结,把脉问诊,提炼概括,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教育的“大视野”

教研员是专业的教学研究者,只有以大的教育视野展望学科教育,才能走出学科教学本位的局限性,从教学转向教育,从教材转向课程,从考试转向评价,顺应时代的教育形势,以及国际教育发展走向,以更全面、更客观、更理性、更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科教育,对待课堂教学。

教研员专业的“大视野”,一是要准确把握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部门的法规文件、国家的课程标准,具体落实到实践行动中来,将理论政策具体化、行动化、明晰化,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力,指导中小学教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课程标准,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二是要具有宏观的教学思维。应当跳出学科看教育,跳出课堂看课堂。立足“人”的教育,深刻思考学科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科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素养的“大积淀”

教研员在工作学习中要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积淀自己,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追求最好的自己,积淀自己的素养。

教研员素养的“大积淀”,一是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积淀。工作的要求,需要教研员始终站在学科教学的前沿,把握学科的研究动态与改革走向,以理念引领改革,以思想引领行动。二是要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淀。教研员,既要能够研究教学,又要能够实施教学,不能因为工作环境的改革而脱离课堂、远离课堂、退出课堂,要经常性地“下水教学”,通过研究课、示范课等形式,呈现自己最新的教研成果,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三、教研的“大思考”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员的主要使命与责任就是打通教学与研究的界限,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无障碍结合,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利用教育教学研究,推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深度融合,就需要通过思考,使教与研有机结合,深入推进。

教研的“大思考”,一是要具有系统观。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不能就课堂论课堂、就教学论教学,而是要放在学科教学系列,整体审视某一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要树立系统全面的课堂教学研究观。同时,还应跳出学科本位的思维,打通学科教育与全面育人的屏障,系统思考学科教学的走向,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更加科學、更具教育意义。二是要有学生观。教研员不能仅仅关注教材、关注教师,更应将教研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通过观察学生来实施教育教学的深度思考,提炼指导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以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人生的“大境界”

教研员同样需要在教研过程中净化心灵,追求教育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教研员人生的“大境界”,一是需要理性看待职业身份。教研员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威与专业权威,对此,他们应当理性地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确立“服务教师”的理念,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引领他们专业发展,在成就教师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专业人生。二是需要将教研作为生命的追求。不仅要将教研作为一种工作,更要将教研作为终生的事业,作为人生的状态。在教研中,追求教育理想,在教研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教研中拓宽生命的长度与宽度。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