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构成的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重构

2018-11-15 02:37杨林川杨辉潘少江
设计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建筑学

杨林川 杨辉 潘少江

摘要:以形态构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凯里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进行调查,分析该空间的功能以及人的行为活动,设计功能与形式统一、具有美学表现力的小型空间或装置。

关键词:形态构成 空间重构 建筑学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3-0069(201 8)05-01 36-02

引言

形态构成理论是现代建筑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被纳入到现代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本文是以形态构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凯里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进行调查,分析该空间的功能以及事件行为在该空间中的发生轨迹和具体尺寸要求。抽象出与之相对应的空间样式,设计一系列功能与形式统一、具有美学表现力的小型空间或装置,完成该主题空间的再构。

一、形态构成理论与方法

(一)形态构成理论起源

形态构成理论是在近代工业革命背景下,通过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并在包豪斯建筑学院中孕育产生的。以包毫斯学院开设的“三大构成”全新课程为起点,形态构成理论体系基本建成并进入教学、设计和研究中。包豪斯设计学院依照“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观点来展开教学,并把几何形的表达形式推广到专业设计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包豪斯系列课程中的三大构成。

(二)形态构成类型特点

形态构成是将客观形态分解为不可再分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探求其视觉特性,研究其内在视觉要素和关系要素作用下的组合特点和规律、变化与组合的可能性,并按力与美的法则组合成所需的新的形态的过程。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包豪斯系列课程中的三大构成。它们是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平面构成是将既有的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割和组合,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色彩构成是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原则进行重新组合搭配,在相互作用下构成新的色彩关系和图案;立体构成是从形态要素出发,研究三维形态创造规律,将造型要素(各种材料)按照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分解、抽象与重组,从而创造形态造型的过程。

而空间构成是在三大构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具有鲜明建筑学专业特点的形态构成类型。空间构成主要研究实体与虚体的关系。它是利用抽象思维的方式从形式美的规律中探索空间形式的创新,并在空间限定的基础上加入人体尺度的空间感受和空间关系。

(三)基于形态构成的建筑空间重构

复杂的建筑往往都是通过简单的几何形式组合构成。由于建筑学对空间形体的直接关注,利用构成知识对空间形体塑造成为了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回归建筑学认知和营建空间的本质,通过基本的“建构”行为可以实现建筑空间、功能、形式的统一。

基于形态构成的建筑空间重构是利用空间构成的理论和方法,以建筑的空间形态为对象,通过对空间形态特性的把握,并引入人体尺度的概念,强化人对主次空间、流动空间、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以及均质空间的认识和体验。

二、建筑学专业教室功能与空间

(一)建筑学专业教室的概念

建筑学专业教室也称设计专用教室,是为满足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及专业交流讨论的需求而设计或改造而成的特定教学空间,它也是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受到学校发展历史、教育理念、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各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室从功能、形式到空间上均有较大差异。

以凯里学院为例,由于学校建筑学专业开办时间较短,专业教学条件薄弱,专业教学场所和设施不齐全。为满足建筑学专业教学需要,学校是将美术板房教室改造为建筑学专业教室进行使用。改造后的板房教室具备了建筑学专业教室的基本特征,能够基本满足建筑学专业教学和学生使用要求。

(二)建筑学专业教室功能特点

不同于其他传统教室空间,建筑学专业教室对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有着多样性的需求。由于建筑学专业课程内容及开放式教学特点,要求建筑学专业教室具备一定的教学、学习、交流讨论、展示等基本功能。而在课程教学之外,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课程设计作业,也经常需要在专业教室里面加班或熬夜。由于日常使用的需要,使得建筑学专业教室又具备一定的生活性功能。

受功能的影响,建筑学专业教室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它需要为建筑学专业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教学、实践训练和交流探讨等提供适宜的空间和环境。

(三)板房专业教室空间基本尺寸

以凯里学院板房专业教室空间为对象进行调查,单个专业教室空间的形状为长方体。通过测量得到专业教室空间的长、宽尺寸分别为:10800mm、8250mm,空间净高为:3300mm,建筑面积为:89.1m2。按照28)k的容量计算,其人均使用面积约为3.2m2

专业教室中的绘图桌椅均是按照一定得规格定制而成。绘图桌的长、宽尺寸分别为:840mm、700mm,桌子高度为880mm。根据建筑绘图需要,绘图桌面板可从0°~50°自由调节。绘图椅的平面呈圆形,坐垫的直径为直径330mm,椅子的高度可在500mm~650mm范围内调节。

三、人的行为活动特征

(一)人的行为活动

建筑学专业教室的使用者种类较为固定和单一,主要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及任课教师。根据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专业教室内开展上课、交流讨论、绘图、做模型、评图等一些列活动。由于每一个建筑设计课题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实践訓练过程,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画图。往往在交图的前一两周,多数同学还会经常在专业教室里熬夜制图。此外,由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室学习时间长,在学习之余,学生有时也会在专业教室里拼餐吃饭、喝茶(酒)、唱歌等,开展一定的娱乐活动。

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主要是在专业教室内上课,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同时也参与到学生的设计讨论和评图的过程中。

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室内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活动观察,发现建筑学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室学习时间长,且行为方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而相对来说,教师在专业教室学习时间较短,由于建筑学专业教学特点,教师们更多的是参与到学生的各项活动汇总。对专业教室空间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生和老师的行为特点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方便他们的教学活动,并注重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殊性。

(二)人体尺寸

人体尺寸是人体工效学研究最基本的数据,它是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基于人体尺寸的产品设计能够更好地提高人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由于建筑学专业教室的主要使用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教室里的主要活动有静坐、站立、行走等。以一名标准身材的男子为对象进行人体尺寸测量,了解他们人体尺寸得到其静坐、站立、行走等基本活动数据(如图1),有助于营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四、对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重构

(一)现状问题

通过对凯里学院板房专业教室空间的调查,并结合自己使用的感受,我们发现,原有的板房专业教室空间形式单一,缺乏变化。由于每个同学的课桌是均匀摆放,使得整个空间的界面呆板,没有活力。其次,教室功能分区不明确,没有专门给评图或者是展览留出需要的空间,也缺乏对个人私密空间的营造。

此外,由于缺少储物设施,还造成空间储物功能不足等。凯里学院板房专业教室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较多,不能够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使用需要,对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重构是对老旧空间改造设计的一次探索,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设计理念与方法

基于形态构成的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重构是以形态构成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建筑空间功能以及事件行为在该空间中的发生轨迹和具体尺寸要求,引入人体尺度的概念,强化人对空间的认识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与之相对应的空间样式,并将其纳入到2.4米×2.4米×2.4米的立方体空间中,设计出功能与形式统一,并具有一定的美学表现力的小型空间或装置,运用形态构成的方法抽象地表达建筑空间之美。

(三)建筑空间重构

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室的调查分析,可将学生和老师在专业教室中的行为活动概括为“教”、“习”、“论”、“览”、“乐”、“靠”。其中“教”指教学活动,“习”指学习,“论”指交流讨论,“览”指展览和展示,“乐”指娱乐,“靠”指倚靠休息。依据形态构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空间形态特性的把握,以及人的行为活动对建筑空间的要求,按照建筑形式美的原则设计出“教”、“习”、“论”、“乐”、“览”、“靠”六个单一的功能空间形式(如图2)。

其中,“教”的空间主要由坐台和讲台两部分组成,形成前低后高的空间布局,可供3-5人使用。“习”的空间由水平和倾斜的两个桌面组成,桌面下设置一定得储物空间,可供学生进行建筑设计构思、建筑绘画、技术制图等。“论”的空间是采用局部下沉的设计手法,让学生和老师可以席地而坐的交流和讨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乐”的空间则是由一个矩形方块所构成,人可以围绕矩形平台进行聚会、唱歌等各类娱乐活动;“览”的空间平面投影为“G”字形,它是由五塊竖向墙板所围合成的展示性空间;“靠”的空间由水平和倾斜两个平面组成,用两块隔板分割,可以形成三个相对分割的空间形式,可供学生躺考和休息,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和私密性。

“教”、“习”、“论”、“乐”、“览”、“靠”六个单一功能空间满足了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的功能要求。空间形态丰富,符合人的基本尺寸,并具有一定得趣味性。它们是基于形态构成的理论和方法所创造的新的建筑空间,是对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的重新设计构成。

结语

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是学生开展建筑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熟悉人体基本尺度,了解人的活动与建筑空间的对应关系,是人们认识和感知建筑的重要途径。基于形态构成的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重构,有助于改善建筑学专业教学环境,通过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可以营造出具有趣味性的和自由放松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建筑学
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创新实践
中德教学模式比较下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对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启示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诗意的空间想象──托马斯·萨拉西诺的乌托邦世界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研究
“新常态”下对建筑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建筑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