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伟毅(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内科,云南650500)
高血压性心脏病(HHD)即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心脏左心室肥厚或扩大[1-3]。早期常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逐步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心功能不全,同时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研究显示该病发生率约为54.59%[4],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加速患者病情的恶化,最终导致患者死亡[5]。目前,临床治疗HHD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HHD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律失常,存在药效较短而不良反应较大的情况[6-7]。本研究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与传统的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HHD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其中男 40例,女 32例;年龄 48~86岁,平均(67.3±12.4)岁;病程 6个月至 11年,平均(4.5±3.6年)。72例患者均存在心功能不全,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其中心功能Ⅱ级22例、Ⅲ级36例、Ⅳ级14例;心律失常情况:46例合并频发性室性早搏(VPC),26例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符合HHD诊断;(2)所有患者符合NYHA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同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无药物过敏史;(4)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3 排除标准 (1)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3)由于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中毒等因素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者;(4)长QT综合征;(5)心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压者;(6)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低盐饮食、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等抗心功能不全常规治疗,并应用胺碘酮片抗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给予胺碘酮(可达龙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患者起始计量为每次口服0.4~0.6 g,每天3次;1周后改为每天0.2 g,每天2次;2周后改为每次0.2 g,每天1次,疗程共10周;或根据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调整剂量,减少至每天0.2 g,维持治疗10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片联合抗心律失常治疗,厄贝沙坦(安博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患者每次口服150 mg,每天1次,3 d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其剂量,必要时可加至每次口服300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10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BP)、肝肾功能,同时每3~4周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注:1 mm Hg=0.133 kPa
项目心率(次∕分)BP(mm Hg)LVD LVEF LVWP QTd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6)107.26±11.79 150.00∕90.00±18.72∕12.19 61.08±4.55 43.78±8.72 14.28±3.25 43.28±3.87对照组(n=36)106.83±11.38 152.00∕91.00±18.29∕12.24 61.21±4.51 43.91±8.67 14.31±3.42 43.32±3.95 P P>0.05>0.05>0.05>0.05>0.05>0.05研究组(n=36)92.97±12.54 134.00∕76.00±10.85∕6.92 57.36±4.76 52.68±8.57 10.32±3.54 36.45±3.59对照组(n=36)103.69±11.67 146.00∕85.00±16.32∕11.81 60.81±4.93 44.39±5.51 13.12±3.67 42.56±3.40<0.05<0.05<0.05<0.05<0.05<0.05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等效果指标,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数据[8-9]。
1.2.3 疗效判断
1.2.3.1 心功能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评级提高2级以上;(2)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评级提高1级以上;(3)无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评级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数据包括: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WP、QT间期离散度(QTd)等。
1.2.3.2 心律失常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经治疗后患者VPC或PVT消失或减少80%以上;(2)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减少50%~80%;(3)无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速减少小于50%或增加。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心率、LVD、LVEF、QT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比较 研究组患者心电图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研究过程中部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循环系统:QT间期延长等;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消化系统:转氨酶水平升高等;呼吸系统:肺间质纤维化等;五官:角膜微粒沉着等及其他系统:皮疹等。其中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共计20例次,对照组共计21例次,出现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5.56%、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长期患高血压使患者左心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逐渐肥厚、扩张形成器质性心脏病,即HHD。但左心室重塑过程较隐蔽,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心功能逐渐损害,出现失代偿情况,患者表现为心悸、气促等症状,心功能不全往往伴随VPC、PVT等心律失常,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有研究显示,对于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后,加快病情发展进程,1年内猝死风险达4%~13%[10-11]。因此,有效控制患者BP、心率及心功能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同时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心电图心率、QTd,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中每搏心输出量、LVD、LVEF、LVWP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研究组患者心电图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胺碘酮是一种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属于苯呋喃衍生物,为多通道阻滞剂,通过延长心肌纤维动作电位Ⅲ相时程而减少钾离子内流,从而抑制PVT或抑制VPC发生。同时,胺碘酮抑制α、β肾上腺素,能降低窦房传导,降低心率,降低外周血管助力,减少心肌氧耗。厄贝沙坦属于RAAS抑制剂,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能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舒张小动脉平滑肌,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同时增强AT2受体,促进一氧化氮生成,扩张血管,增强对抗心血管增殖及心肌重构能力,控制BP持久而平稳[12-13]。厄贝沙坦具有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60%~80%)、血浆结合律90%的特点[14-15]。2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生效,对改善心功能、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均优于单药使用[16]。
综上所述,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HHD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患者血压更平稳、持久,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