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红,陆丽娟,赵祥华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100)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肿瘤疾病类型,属于恶性肿瘤。单独手术治疗未能彻底根治,临床以采取术后化疗治疗,从而杀死残留癌细胞。但由于乳腺癌化疗过程中,其护理不良反应显著,而且输注强刺激性药物、长期性输液均容易导致浅静脉损伤,更会发生局部组织坏死。picc置管属于安全简便的输液手段,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体会。现报道如下。
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40例。研究组:年龄:年龄最小31岁,年龄最大59岁,平均年龄为(43.20±4.35)岁;病理分期:Ⅱ期乳腺癌有29例,Ⅲ期乳腺癌有11例。对照组:年龄:年龄最小32岁,年龄最大58岁,平均年龄为(43.34±4.20)岁;病理分期:Ⅱ期乳腺癌有28例,Ⅲ期乳腺癌有12例。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组间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常规护理。
给予研究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PICC置管护理干预。针对性PICC置管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预防导管堵塞及静脉血栓。患者接受PICC置管后,保持适当的带管肢体运动,每日做握拳松拳运动,每日3次,每次至少25个,每次握松拳时间在10秒以上;输液前后需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处理;每隔7日即需要维护PICC导管。
(2)预防穿刺后局部渗血。穿刺后应尽量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受力;使用纱布垫压迫穿刺点上方,结合外用绷带包扎,并需持续压迫24h。
(3)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加强对PICC置管护士的技术培训,争取一次性置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血管的损伤,穿刺送管时动作轻柔,避免暴力送管。
(4)预防感染。置管及维护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预防固定贴导致过敏。仔细查看患者的穿刺点邻近皮肤是否出现红斑、皮疹,如无异常敷料贴每周更换一次;如果发现穿刺周围皮肤有瘙痒或皮疹及其他不适,应立即予以更换贴膜。
(6)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交流,告知以往治疗成功案例;强化PICC置管相关知识宣教、并发症处理宣教等健康宣教,从而利于提高患者的PICC置管配合度及维护配合度。
观察比较两组picc置管感染发生情况及SF-36量表评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分析两组数据,以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间比较,研究组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picc置管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研究组的SF-36量表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分组(n)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 精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研究组(n=40) 84.15±15.55 85.20±16.50 88.30±16.50 89.25±15.25 90.23±14.10 88.10±10.40 87.68±14.65 88.50±16.90对照组(n=40) 64.50±11.05 65.30±10.45 65.33±11.40 64.90±12.10 63.22±11.50 62.68±11.40 64.30±10.70 63.20±11.80 t值 5.917 5.853 6.579 7.185 8.527 9.463 7.403 7.051 P值 0.000 0.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进行多个疗程化疗治疗,而且联合用药治疗、长期静脉用药治疗等影响下,患者血管内膜容易受损,导致化疗治疗效果受影响,更增加疾病痛苦,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因此,采取何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护化疗期间血管工作十分重要。
以往常规深静脉置管术浅静脉穿刺用药引而致的局部不良反应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由于该操作复杂性高,操作危险性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ICC置管为临床新型置管方法,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此处血流丰富,因此注入化疗药物后稀释速度快,从而明显降低血管毒性[3]。在实施PICC置管过程中,联合运用针对性PICC置管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减少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乳腺癌化疗疾病特点以及PICC置管特点,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PICC置管护理干预降低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