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若”字成语探讨准确掌握成语的方法

2018-11-15 02:35
散文百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形容文言宾语

揭 慧

十堰一中

古代汉语在当下日常生活中直接使用的较少,但是作为活化石的成语仍被广泛使用,作为高考语文的考核内容值得关注,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继承。本文以“若”字成语为例,探讨准确掌握成语的方法。

一、关注“若”字成语中“若”的位置,分析结构方式,挖掘其一般用法

按照“若”字在成语中的位置将200多个“若”字成语分成五类。

带两个“若”字的成语有8个。“若”字后面要么是形容词,如“若明若暗”“若明若昧”;要么是动词,如“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它们都充当句子的谓语。

“若”字位于首字的成语有20个。除了“若敖鬼馁”“若敖之鬼”中的“若敖”是一个人名外,其他成语中“若”字后面都接的是动宾短语。

“若”字位于第二个字的成语有93个。“若”前面的字多为形容词,也有一些名词和动词,“若”后面的多为偏正短语。

“若”字位于第三个字的成语有97个。“若”字后面的字多为形容词,也有一些动词和名词。

“若”字位于末字的成语有31个。24个都以“自若”结尾,4个以“不若”结尾,有2个以“时若”结尾,只有“印累绶若”是孤例。

关注“若”字成语中“若”的位置,探究其结构方式后发现,“若”字成语中的“若”主要是形容人的某一种具体的状态,这对于把握未掌握的“若”字成语极富意义。

二、掌握“若”字成语中“若”的常见释义,适时迁移

带2个“若”字的成语中的“若”都可解为“好像……好像……”。

“若”字位于首字的成语中,除“若敖鬼馁”“若敖之鬼”中的“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其余皆可解为“好像”。由“若有所思”“若释重负”可以推知“若张火伞”是“好像张着火伞”的意思,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甚至是“若不胜衣”这样不熟悉的成语,也可大胆推测是“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的意思,形容的是身体羸弱。

“若”字位于第二个字的成语除了“望若兴叹”中的“若”是海神名外,其余皆可译为“像”,如:呆若木鸡、洞若观火、灿若繁星、奉若神明、恍若隔世、噤若寒蝉等等。比较陌生的成语“齿若编贝”可以推知是形容牙齿像顺次第排列的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危若朝露”形容的是危险的状态,早上的露水有什么特点?太阳一出就要消失。这个成语形容面临灭亡,情况危急。

“若”字位于第三个字的成语大部分皆可解为“像”,如:浮生若梦、虚怀若谷、交淡若水、茫然若失、求贤若渴、欣喜若狂等等。 “始终若一”,“言行若一”,“终始若一”“诫莫若豫”中的“若”可解为“如”,“为蛇若何”中的“若”可解为“怎样”。“剪虏若草”这个成语不太熟悉,如何解?剪虏若剪草,消灭敌人就像割掉杂草一样,形容勇不可挡。

“若”字位于末字的成语大部分是以“自若”结尾,如从容自若、举止自若、神情自若、谈笑自若、镇定自若,“若”皆可解释为“像”。通过“镇定自若”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昂然自若”了。“狗彘不若”、“禽兽不若”“牛马不若”中的“若”可解释为“如”。 “风雨时若”、“雨旸时若”、“不逢不若”中的“若”可理解为“顺应、顺从”。“印累绶若”中的“若”释义为“垂貌,长长的样子”。

“若”在成语中,多解释为“像”,有时解为“如”,极少解为“顺应、顺从”、“垂貌,长长的样子”、“怎样”以及人名、神名。 我们可以对熟悉的成语中“若”的释义及在成语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若”字举一反三,解读其他的陌生成语。

三、挖掘“若”字成语的特殊的文言现象,更准确地对成语进行释义

所谓特殊的文言现象,主要包括高考考察的文言知识点: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鉴于“若”字成语本身的特点,主要从特殊句式中宾语前置的角度进行展开。

以“自若”结尾的“若”字成语,都是宾语前置的代表。“自若”直译过来就是“若自”,像自己平时的情况一样。如“昂昂自若”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风雨时若”、“雨旸时若”中的“时若”也是宾语前置,还原语序后为“若时”(顺应天道)。由此可以联想除了“自”“若”之外,还有一些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会构成宾语前置,如“相”“见”。“及时相遣归”“慈父见背”“府吏见丁宁”,还原语序后分别为:及时遣归相、慈父背见、府吏丁宁见。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词语在广泛使用着,如:自顾不暇、好言相劝、见教、见谅、见笑。把握具有特殊句式的“若”字成语的一般结构规律,我们就能更为准确地解释具有类似结构的其他成语,甚至是其他文言语句。

本文以“若”字成语为例,旨在探究准确掌握成语的方法。探究带有某个字的一类成语中这个字的位置,通过分析其结构,挖掘出其一般用法,如“若”字成语主要就是用来形容人的某一种具体的状态。在此基础之上,还可进一步挖掘这个字在成语中的常见释义,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若”最为常见的便是“像”“如”,这跟“若”字成语形容人的某一种具体的状态是紧密相关的。为了准确解读成语,挖掘成语中特殊的文言现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特别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尤其是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的挖掘对于成语的正确解读尤为关键。如“若”字成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尤为突出,把握住这一点,相类成语便都能被一一正确解读了。

猜你喜欢
形容文言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你会形容吗
宾语从句及练习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