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健
心理互换,也称角色心理互换,是指双方因互换角色,而引起的角色心理的变化,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思想和感情。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范,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每个个体在扮演的一定的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体验,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角色心理。心理互换就是让人们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具有的相应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独特的心理过程,让人们学会站在别人的位置和角度去考虑问题,增强对他人的理解与感受。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互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互相以对方的身份、所处地位和客观环境,进行心理体验,了解对方的心理态势;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态度、立场、观点来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心态、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心理互换,可以达到彼此增强理解、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形成共识的目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互换原则的科学运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加深思想上的了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二者间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沟通方式等被对方所接受,形成心理协调,这些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心理互换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两个特殊的作用。第一,心理互换原则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能够有很好的协调,有利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有利于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大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放松的心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心理互换原则的主动一方,这样就创造了一个相对轻松、和谐、没有压迫感的心理环境,大学生就会保持心情舒畅,对教育过程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思想和人格的发展。
心理互换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思想而崇高。马克思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反作用,人的意识活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并为了实践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互换原则作为心理学范围的教育方法,将它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思想交流搭建了桥梁,对教育对象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如今,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独生子女,这个年轻的群体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看待和处理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方式,个性鲜明,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崇尚自由。当他们遇到生活上、学业上、情感上等压力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科学的运用心理互换原则,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并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健康的方式面对和缓解各方面的压力,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互换原则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单纯的通过上理论课,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教育,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当代大学生也极具个体性,虽然理论教育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同时理论教育也缺乏针对性,对大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灌输已经收效甚微。心理互换原则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置身于大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中,可以将心比心、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动机、思想和心理需求,找到大学生的的心理症结,选择合适的、大学生心理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同时,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隔阂,使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饱满主动的情绪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心理互换原则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心理互换原则与大学生打开心门,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实际思想中,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压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式,避免学生由于压力过大或者抵抗不住一些诱惑而误入歧途或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科学的运用心理互换原则,站在大学生角度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了解他们的性格、需要甚至爱好,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方法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判断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教育对象相同,有适用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互换原则实施的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心理互换实施过程中,教育者的主要互换对象就是学生,通过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培育大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等多方面有良好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教育目标相同,有适宜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互换原则的实施都是教育人的过程,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互换原则在本质上都是改造大学生主观思想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互换原则的目标是通过心理学中的角色互换,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帮助大学生及时发现不良心理状态并克服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和一些不良适应,及时消除心理障碍。
教育效果相互促进,有实用性。心理与思想都属于人的主观意识层面,大学生健康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以健康的心理状态为基础的。由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思想问题,首先就要通过相应的心理解决措施来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思想问题,这样才会获得更高的成效。心理互换原则的实施有利于教育者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用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确保了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同时也保持了心理状态的健康积极地发展,二者的效果相互促进。
教育者要改善主客体之间的心理环境。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有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和大学生内部心理需要、动机、兴趣等主观因素。大学生的内部心理因素对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也决定了大学生以何种方式适应外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了解其客观处境,才能发现各种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互换原则,大学生自身也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的态度和思想,并正确的认识自身的思想行为特点,争取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等方面的协调一致。要想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互换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改善主客体之间的心理环境,缩小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达到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协调一致,并进一步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解决大学生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教育者要增进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会伴随着师生关系的产生,教育者以必要的“感情投资”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消除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心理隔阂,达到更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放低姿态,与大学生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好的教育效果离不开民主与平等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会对学习也有很大的热情和兴趣。其次,爱与真诚是实现心理互换和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学阶段是学生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有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渴望被他人认可、信任、理解与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这个阶段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友谊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关爱学生,在思想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大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在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经常关心学生的需要;在学习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到全力支持,同时,要与学生坦诚相待,平等相处,表里如一,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真诚与亲切,消除内心的防御机制。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良好的职业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也是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心理互换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良好的职业修养。首先,自身要掌握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并且要不断学习,保持进步;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必须做到严于律己,用良好的自我形象去说服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要做到尊重别人,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