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
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生活方式,是体育教学的成功的体现。但是就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训练技能培训,而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以及兴趣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引起了部分学生讨厌体育课,讨厌体育锻炼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综合体育教学现状以及相关文献来精炼出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调查法是抽样调查法以及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人群是本校体育教员组,包括一线的体育教学人员以及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现状,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及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等等。除此之外,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包括学生的体育课意愿,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的看法等等。
本次研究主要结合了知网以及维普等网站中有关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文献,充分了解了文献中有关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现状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方面的内容,再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与管理经验,浅谈一下相关的结论与建议。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更加倾向于老师教、学生学的状态。但是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一些老师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特征,所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地位,降低了学习热情,也就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教学习惯没有帮助。由此可见,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计划性,计划性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计划性养成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
其一,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普及有关持续锻炼对于人体所带来的优势与好处的同时,也要与学生讲清楚一些错误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不但会严重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甚至还会有损身体健康。除此之外,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理论以及技术动作,在课堂上出现伤害事故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更是给很多家长禁止体育锻炼的借口,从而以影响了学生的身体锻炼习惯的培养。
其二,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的习惯。习惯的培养关键靠意志力,坚强的意志力与毅力往往需要经过反复严格的训练以及激励才能够逐渐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严格、高效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并且协助监督完成,通过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来逐渐帮学生养成习惯,最终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优秀习惯。
其三,兴趣是计划的实施关键。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锻炼中也是一样。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深入、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往往不能够真正体会到体育锻炼的真谛,无法理解体育锻炼的精髓,这样也就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锻炼兴趣。所以说,帮助学生深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同时适时给学生一定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计划,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更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结合探究结果,笔者认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把握两个主要因素:
其一,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往往占据着主导的作用,其原因是一方面体育教师往往是学生的效仿的对象,这是所有学生阶段的学生都具有的特点,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带头作用,保持着稳定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帮助学生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从而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其二,促进学生的自律性。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感受体育锻炼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转变计划内容,由教师为学生进行教学编排逐步发展到学生自主的为自己进行训练计划,同时还要求学生要能够在脱离外部监督与管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管理好自己,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自律性的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以及自我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够实现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