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茹
阅读课是德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实施和不断渗透,高效教学成为新的教学追求,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阅读兴趣,从而影响到整体德语教学效果。在德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可有效进行文化渗透,以问题为切入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进而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现阶段,不少德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已经意识到文化渗透的价值,不过对问题内容有所限制,导致学生的思路较为局限,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德语教学活动中要想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教师可渗透一些开放性问题及创新提问模式,利用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为此,德语教师在备课环节应精心设计和选择开放性问题,尽量让每一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特征,尽量是一题多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尤其是前两个问题的开放性极强,通过有效的问题渗透,学生在德语阅读课堂上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敢于主动使用德语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达,真正营造开放性的高效课堂。学生在回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不受束缚,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思考。不仅可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他们借助开放性问题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共同发展是德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有效的文化渗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德语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可渗透一些针对性问题,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适合个人解决的问题,以此逐步提升个人德语阅读水平。教师还需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德语基础和个性特点等,结合具体德语阅读内容,以他们的兴趣点为突破口进行层次性的文化渗透,实现全员参与。
在德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文化渗透时,为真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热情,就需主动创新和灵活转变提问形式,为他们带来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感觉,使其自觉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中去。这就要求德语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灵活转变文化的渗透形式,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多渗透一些推理性、间接性问题,充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课堂上对德语知识的学习始终充满热情。在这些问题中,有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无法直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等组织答案;有的问题则需要他们以阅读全文为基础,再通过分析加工才能给找到准确答案,这就使其在分析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归纳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以有效训练和提高。教师也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同伴之间相互提问和回答,借此活跃德语阅读课堂,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德语知识的语言魅力,在阅读过程中热情始终不减。
在当今德语日益普及全球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掌握德语单词及基本语法是不能够将德语这门语言融会贯通的。德语文学的学习不仅对于学生掌握德语语言功底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更高的提升作用,因此在学习德语语言时不能将德语文学摒弃在外,反而更要注重德语文学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使用的最高层次既是文学语言,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中主要侧重对学生单词、语法的掌握上,学生对于德语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之上,这种情况无疑增加了学生对德语学习的厌烦情绪,甚至产生逃避的心理,因此要改变德语教学模式,将德语文学融入到学习中来,教授学生体会不同的语言结构以及语言知识,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提高语言技巧。此外,学生在阅读德语文学读物时,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单词,而是深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语言文学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学习德语的兴趣,更是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品读文学作品时要注重钻研德语语言的结构以及语句的组织模式,把文学作品当作学习德语最好的导师,这样才能够写出完美的德语句子,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德语语言。
在德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和贯彻实施,还符合生对德语语言的学习需求。因此,德语教师可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全力提升文化渗透的高效性,最终促进整体学生德语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1]蒋培红.德语口语教学中的交际法语言教学探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2]吴华英,李菊芬.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与基础德语阅读课教学[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3]孟向阳.德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01).
[4]谢琼.试论德语语言基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