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

2018-11-15 01:48李晓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文学作品

■李晓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一、民俗文化的界定与发展

(一)民俗文化的界定

民俗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民众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文化、风俗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人们共同创造,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民俗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最终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冗长的过程,它在其中某一个小的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从长期来看,纵观历史,它的发展是曲折向上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之中,民俗文化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的,每个民族和地区有着其各自不同而又丰富多彩的民俗,因而民俗又反过来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地区文化的形成。每个地区的民俗和文化交相融合,形成一定历史时期内大的人类文明。

(二)从古至今我国民俗文化的发展

我国的民俗文化与我国人民对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孜孜不倦的创新文化以及社会各领域的精神文明、模范交相融合,它渗透在我们平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规范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从古至今,民俗民风已经由当初君王约束民众的民俗教化转而变为当今的民族文化传承。古代的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达到治国之需,将自己的意愿上升为礼俗、礼治,转而成为依附在封建统治之上的规约教化,以达到自己长久统治以及安定稳久的局面。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学知识以及文化等的普及,民俗早已不再是统治者的统治工具,转而变为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创造的、用来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民俗在某些方面对一个群体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意识形态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科技的发展。要想更好地了解、理解、研究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者对当代的民俗文化的全面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二、民俗文化与文学的关系

(一)文学的起源离不开民俗文化

首先,文学的起源离不开民俗文化。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神秘自然的向往、好奇,促使人类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宗教活动,而宗教活动恰恰是民俗的最基础的体现。而文字,作为这些宗教活动的传承,形成的文化自然而然与民俗密不可分地记录着这些神圣的宗教活动。如在广大傣族地区,小伙子与心上姑娘的情歌对唱,最原始的情愫萌动,滋生了民族心理的特殊表达方式。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与内容也属于民俗的一种,这种情歌的对唱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民俗文化

民俗规范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语言、心理以及行为状态,它是我们生活中基本的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很难改变,深深扎根人们心中。举个例子,纵观我国的文学形态的一种——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民俗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诗歌的内容、形式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文心雕龙·时序》中就曾明确指出文学发展变化是和民俗民风密不可分的。

(三)民俗与文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究其渊源,民俗和文学确是一种相生相伴的关系,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二者合一。民俗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产生的渊源和中介,还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们汲取创作灵感的丰厚土壤。文学的变化与民俗的发展关系密切,二者共存,缺一不可。

三、民俗文化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作用

民俗文化与文学互相交融,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向前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文化,就需要明白民俗文化对于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作用有哪些。

(一)记录作用

民俗文化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传承的方式往往是口耳相传或动作传承,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文明不断发展,文字便成为了记录民俗文化的一大重要工具。文字记录的民俗与文化,在一方面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民俗文化又在文学中以另一种形式一代代的传承。从这个作用上来说,我国的文学工作者们都是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着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乡土人情,创造着历史,同时文学也是人们记录、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反思作用

我国的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国的现代文学是基于现代文化风俗语境的自我反思,而我国的当代文学和当代作家则是在其给予的精神启示和基础之上不断传承文学的。要想解决很多当代的问题,就必然会深入到现代的文学语境中去进一步研讨,这也是广大文学工作者的共识。民俗可以唤醒群众的情感,引起共鸣,对文学甚至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的民俗文化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演变为一种不断发展运动着的人文学科,同时也为广大文学工作者提供了反思文学作品的深度与方向。要想正确理解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就要更加细致的了解民俗学。

四、民俗文化在文学中的体现

综上来看,文学和民俗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接下来我们探析一下民俗文化是如何渗透进文学中的。

(一)民俗文化渗透所受的制约

民俗文化要想从文学作品中体现,受到两个方向的影响和制约。一是对文学创作者的创作的影响,即作者的创作的信息源以及民俗审美意识对其创作的深远影响。这个方面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二是文学受益群众即读者的信息接收能力以及民俗审美意识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分子,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或者说,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的规则,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接受着民俗文化的熏陶,遵守着民俗带来的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因此,广大文学创作者们便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不间断的渗透进民俗因素,因为只有通过民俗文化的视角,才最容易为广大群体所接受。

(二)民俗文化的多层次积淀

民俗的积淀是多种多样的,其表现也是多层次的,其中包含两大类:物质文化以及行为文化。民俗文化的不断积淀,带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或国家的特有的民俗文化色彩,这种色彩会一直笼罩着这个民族,在而后的时日中,不断形成有特色的法制法规以及习俗或定式等内容。而这种积淀的更深层次的表现,则为一种精神文化,即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性格。纵观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有代表性的民族性格,这就是从古至今形成的民俗积淀所形成的民族性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民俗对文化的影响是多层次而又交叉立体的。

(三)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展示

文学作品中透露的各地的风土人情,不仅是一种地方的生活现象的展现,更是对一个地区生活本质的说明。俗话说:“百里不同俗”,文学作品中透露的风俗特点,正是民俗本质与现象的生动展现。由此可见,文学中的民俗展现,是真正读懂一部文学作品,了解创作者心理,研读某一时代民俗文化的精华的重要载体。比如,我们看到京味的茶馆、胡同便大致可以断定是老舍的作品;看到江南水乡,听到压抑的内心独白,便可以想到出自鲁迅之手。民俗文化也常常成为文学作品中矛盾点的存在。人和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甚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从表面上看可能是一些生活中的偶然使之发生的,但究其深层次原因,却恰恰是长久以来,积累的不同的风俗文化所导致的冲突。文学创作者深深的受着来自民俗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由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所展示,深深的影响着作家笔下人物的价值观、人物性格以及思维模式。

五、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文化

虽说文学与民俗水乳交融,但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受到民俗的影响。但民俗化确是多数作家所追求的,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具有普世以及永恒价值的评判标准。

(一)我国现当代文学与当代民俗

全面了解我国的民俗发展过程,对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民俗与当代文学的紧密联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全面认识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以及民俗文化存活有着莫大的帮助。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很多问题只有还原到当时的时代才可以更透彻的理解文学这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学科。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的思考我国的现代以及当代文学理论,对文学的民俗化内涵的理解以及产生、发展有生动具体的全面了解。

我国的现代当代民俗在被广大兴趣爱好者的不断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门具有其特点的系统性学科,我们称之为“民俗学”。我国关于民俗学的研究大概起始于晚清,这也与我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思潮有着莫大的关联。在当时的文化土壤孕育中,在当时的文化背景的熏陶中,民俗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其成立的最原始的动机中,思想方面是远远大于学术方面的。在我国一场又一场的社会变革中,我国社会的内部也在悄然发生着“移风易俗”,政治目的是非常明显的,从思想上达到启蒙的目的,以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独立的民族国家。我国的社会变革中,文化在不断地受外来影响,我们也不断地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意识在不断的觉醒,文学作品中关于这些问题的记录也是十分明显的。后来,我国人民丰富而又富含底蕴的民俗基础,使我国文学不断塑造出国人极具特点的民俗心理模式以及我国人们特有的思维模式。

当代民俗所形成的这种科学的研究体系,在我国的现当代文学转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文学生长、汲取营养的土壤,还推动着我国现代文学的转型。广大知识阶层以及文学工作者们,都以各自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程度上,关注着这一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十分显然的是,我国当代民俗学对于文学的促进也是十分明显的。我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期,其价值趋向方面是由“俗”向“雅”、由“庙堂”向“民间”的。文学在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实现了它世俗的沟通功能,其中民俗的作用不可小觑。民俗学这一学科作为一门帮助广大人们加强对历史文化以及文学的认知的人文科学,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在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这门学科与许许多多的人文学科是交叉立体的存在。文学中对风俗的描写和记录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为广大人们所认知的“活”的民俗。

(二)我国现代文学中的民俗文化

民俗与文艺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我国的现当代文学更是深深扎根于民俗文化,离不开民俗文化,它所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都和民俗文化休戚相关。我国的现代文学中,民俗因素与文化因素的交相关联,使之更具思想内涵、文化品质。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中,民俗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了。很多著名作家都认同将我国的民俗大致分为四个类型:文学、宗教、语言以及动作,同时,由于现代民俗的丰富性,它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固定。与此相关的,分类也是为了更方便的分析。我国的现代乡土小说中,风景、风情的勾画都是关于当地风俗场景的勾勒,究其深层次的表达意愿,则为其文化内涵,这也是乡土小说区别于其余文学类别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虽然习惯于在乡土小说中表达民俗文化,但民俗的表现形式远远不止这一种。众所周知,老舍的作品中市民市井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塑造的深入人心。纵观文学发展历程,能深入人心、流芳百世的作品都是以一种平民化的民俗特色来展现的,最终走向一种广阔而有内涵的文化高度。

参考文献:

[1]郑新胜.审美文化视域中的民俗[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2]刘晴.农村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3]刘铁梁.内价值是民俗文化之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08(016).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文学作品与数学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