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江苏历史小高考有效性复习的初探

2018-11-14 01:32郁丽娟
新课程·中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郁丽娟

摘 要: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师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研磨课标与教材,积极思考高效课堂,才能为小高考保驾护航。

关键词:教学主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新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它指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

在这一大背景下,随着2018年秋新一轮高考方案的推进,2019年3月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将为本轮高考方案中的小高考画上句号。在现有的方案中,小高考的顺利通过,是高中生获得高考资格的有效凭证,而且获得一个A,就为高考加1分,4A加5分。如何在新的高考方案下,在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有效复习,我以《筑梦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为例,进行了尝试。

一、确立教学主题,明确主旨导向

主题是历史课堂的主旨和核心,是统领一课的灵魂。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历史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神来之笔”,有了“灵魂”,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形散神聚”,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才能共鸣。

本课复习的考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在备课的时候,遵从一课一灵魂的原则,确立了本课的主题是“中国梦”,这一主题上承“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与求民主”,符合学生的认知,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素材,贴近学生的实际。

导课从总书记的讲话“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开始,引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设问为什么中国梦会引起极大的反响?引发学生思考,承上启下。进入近代,中华民族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深重的灾难使国人达成共识:只有赢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富强,才能摆脱屈辱,屹立世界。

二、关注时空观念,理清历史线索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只有将史实置于历史进程的特定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当下,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十分淡薄,不少学生存在历史时空与史实相脱离,机械地背诵、孤立地记忆等问题,其中客观原因和我们现行的教材有关。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强化时空观念,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把握历史的全局性、阶段性,从而实现经纬相连,弥补教材跳跃性的不足,实现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首先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期和相关史实,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历史概况,然后依据考点,通过数轴把历史事件的节点时间写上,让学生回忆相关史实,逐一落实,加强基础知识。在小高考复习时,三本必修知识庞杂,如果没有以时空观念加以勾勒,以大时段小阶段加以理清历史线索,学生很难对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也就无法从能力层面加以提升。

三、注重历史解释,规范学科语言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历史叙述带有主观性,我们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辨析,把表象背后的本质如抽茧剥丝般挖掘出来,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只有提升了历史解释这种素养,小高考中学生才能做到答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复习考点《资政新篇》时,我给出两段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阅读材料思考:洪仁玕的主张在当时能够实施吗?为什么?(不能。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出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引导学生抓住材料关键语句“太平天国的人们对……极为刺眼”“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分析出,《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它与洪仁玕的个人经历有关(曾在香港居住多年,接触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太平天国缺乏实施《资政新篇》这一政治纲领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社会条件,包括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加上战争环境,这就导致《资政新篇》被束之高阁。

四、渗透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担当

在课堂快结束时,我设了一个问题:请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引导学生回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通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丰满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力逐梦的形象。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价值所在。高中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又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顽强拼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内化为奋斗的动力。

小高考是一场时间短、任务重的攻坚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师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研磨课标与教材,积极思考高效课堂,才能为小高考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镜头中的组诗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