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创新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018-11-14 01:32刘维瑚
新课程·中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创设情境

刘维瑚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化,初中化学教师理念的转变会使教师在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在教学管理、学生评价、实验教学等方面发生改变。教师应善于创设教育情境,给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理念的转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表现。

关键词:教师理念;创设情境;表现机会;实验设计和分析;激励性评价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探究思维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创新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化。

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不再是代表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不是强行灌输;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不是把实验结论、课本知识直白地展示给学生看;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探讨、共同发展的舞台,一个学生生成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一个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的舞台。

常听到有的教师反应学生无法展开讨论,学生不会自学,学生不能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启而不发、发而不省的本质原因出在教师身上,教师的理念没有转化过来,在头脑中没有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地为学生铺设一条合理的创新探究的道路。

一、教师应善于创设教育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动力。只有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索欲望时,才可能激发学习兴趣,才可能产生创新动力。能否把握和利用或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要看教师想不想让学生思考,想不想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新教材在教材编排上特意突出了创设情境的作用。例如在初四化学“中和反应”中提出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吗?”“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吗?”,现实生活中钢铁生锈情况中引发的“生锈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等问题的提出,无不创设了问题情境。

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够使学生思维活跃,形成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设充满矛盾的问题情境则充满挑战性,能起到更好的激发作用,有利于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逆向思维的形成。

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力,还可以激发学生把所学化学知识用来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动机,利于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并把知识用于实际的能力。

化学发展史以及科学家的故事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思考,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空气成分的发现,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联合制碱法的发明可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元素周期表的创立可以激发学生不断尝试、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二、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则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同学,质疑教师,甚至质疑课本的品质。

学生的思维萌芽,如果没有一片合适的土壤,再健壮的幼芽也无法长大。如果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天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学习动机就得不到及时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营造宽松的、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关注学生得到的结论结果,还要求学生讲解分析,即注重过程。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设想、自己的分析过程、实验设计方案,以及对同学设计的方案的意见说出来;鼓励学生自己合作讨论问题,自己得出答案;组织学生相互分析、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并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质疑他人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中止学生的思维,打断学生的发言,更不要过早地抛出结论,应该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出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学生之间相互辩论,能够引发全班同学一起对问题加以进一步的辨析,在相互辩解争论中,概念和推理将会变得更加明晰。如果学生的思考过于空泛,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可以适当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指正,教师也可在关键点加以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尽量避免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创新的萌芽。

三、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设计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还要求他们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相互结合。有意识地在这一方面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培養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很多教师在实验中重在让学生看到某个实验结果,为了某个结论而完成实验,甚至为了让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把学生实验改为教师演示,把探究性实验改为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不予重视,从而使学生在实验中很难获得探究和创造的经验,失去了学会探索和研究的方法的机会。

四、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真诚的表扬,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快乐;对错误的设计或设想,不能一口否定,而是要具体分析,使他们看到自己思考的弱点,可以从其他角度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敢于提出见解,发表看法;对于超出常规的问题或做法,可以在课后进行讲解分析,对他们敢于提出新颖的思路进行赞赏,不可对学生挖苦打击,抹杀他们敢于求异的勇气。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必须从教师入手。只有教师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在实验中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发,在评价中注意鼓励创造性的火花,学生才有可能向着创造创新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激励性评价创设情境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