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高考下高中生生涯规划

2018-11-14 12:49栾鸾
新课程·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生目标生涯规划新高考

栾鸾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正在全国铺开,新高考方案也带给教师诸多挑战。面对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的人生目标。老师要基于每个学生自己的发展来规划。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生涯规划;人生目标

自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以来,我们国家的高考历经了多次的变革。面对这种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教师要基于每个学生自己的发展来规划。我们要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生涯规划发展的困惑;以体验为抓手,进行动态生涯的规划,从而唤醒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地进行生涯规划。学校针对学生生涯规划这一板块所定的一个大方向就是:注重学生的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人生目标。

注重学生的生涯规划,就是帮助学生在他人生某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提升他的人生目标。青岛第十六中学每年都会推选出“校园十大好习惯之星”,在“习惯强化月”推选出“好习惯标兵”“学习标兵”“行为标兵”等进行表彰,并在表彰仪式上对获奖学生进行采访,最终将各个阶段的成果集结成册,把这些同学好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既让学生能够向这些优秀同学学习、养成好习惯,又能提升学生的人生目标。同时,由于新高考模式下我们需要实行选课走班,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选择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对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需要更多的指导。所以,针对学生的需求,我们还为学生配备了“咨询师”(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念先进的优秀教师担任)和专业的心理教师。这些老师的职责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传道受业解惑”外,另一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人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每一个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他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内在发展需要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呢?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笔者学校已实施或已有的举措及以以往自己带班时的经验,在此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高一年级主题:认识自我,初拟规划

高一年级是学生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确定目标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国内外的知名大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入相关大学进行观摩,通过校园走访,课程体验,使学生对大学及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为分科选课做准备,确定生涯目标。

二、高二年级主题:探索职业,调整规划

高二年级是学生进行生涯探索、了解专业、自我调整、完善策略的过程。我们学校会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母校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交流他们的大学生活。到了暑假我们会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国内或国外的大学研学之旅,让学生再次走进大学校园,亲身参与大学的日常课程,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學的情况,包括学校的特色、优势以及每年的招生情况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举办家长大讲堂活动,邀请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学生家长来分享自己的职业体验,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最终通过做职业测试来了解自己的职业生涯倾向,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为高考选择专业打下基础。

三、高三年级主题:了解专业,完善规划

高三年级是学生进行自我目标管理、激发自我冲刺应对高考能力的过程。这一年,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规划做到细处,开展以下一系列的活动——介绍高考和招生政策,举办大学专业和招生嘉年华活动,帮助学生找到目标;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利用班级文化场,展现每个学生梦想考取的大学的总目标,同时也把考大学的总目标具体到每一科的成绩及策略目标中去;通过一些专题班会活动和高三心理课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所定目标,及时调整学生心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内驱力,最终实现生涯规划目标。

新课改主张的从中学阶段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排课走班”、分层教学、导师制等等,都与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深度契合。中小学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人生,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我们老师通常会被称为“园丁”,笔者认为这个称呼很贴切很形象,因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进行的教学或从事的其他教育活动就如同是在“耕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这颗小小的“种子”要生根、发芽、成长,“他”生长所需要的土壤除了家庭教育,另一沃土就是他所要经历的中小学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奋斗目标、规划好自己的高中生活,希望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次迈步前行都能走得踏实而坚定、顺利而圆满,这既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实现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人生目标生涯规划新高考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西方心理学对人生目标的研究述评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
100个疯狂的“人生目标”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