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微课在中职幼儿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作者微课课堂教学实录为例,来探讨微课在中职幼儿文学课堂上的有效运用,以及微课在中职幼儿文学课堂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微课;中职幼儿文学;有效教学
一、 微课在中职幼儿文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 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大多数学生缺少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如此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微课资源,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前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高效的课前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童话、寓言的朗读技巧》的时候,学生课前除了去复习童话、寓言的相关概念、特点等基础知识,掌握文體的特点。还可以预习《童话、寓言朗读技巧》这节课的相关例子和理论。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课堂进行预习,可以分组学习,设立微积分积累制度,给予课前预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奖励,从而提高其积极性。
(二) 微课在重点、难点中的运用
我认为,将微课融入课堂的主要切入点就是微课在解决重难点问题中的应用,传统的教科书中知识内容较为杂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面面俱到无一遗漏,又要分清主次对重难点进行重点阐述。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对重难点进行讲解,这一过程在传统授课方式中处理起来多少有些仓促,在这种情况下则更需要一种简明扼要的方式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阐述,合理地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对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其制作成为微课,作为共享资源或者课前预习任务上传至网络中,由此学生可以提前对新课中的重难点内容加以学习,形成第一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
在笔者设计的《童话、寓言的朗读》中,学生需要分组根据理论知识掌握童话、寓言在朗读前及朗读时进行的处理。因此笔者在微课《童话、寓言的朗读》中、通过举例《胆小先生》的朗读视频,学生了解到如何抓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对人物形象进行确立。由于这些内容的讲解方式都比较直观,人物形象也都形象鲜活受学生喜爱,减少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
在笔者设计的《儿童剧表演准备》课程中,精心设计环节是儿童剧准备非常重要且比较复杂的环节,利用了微课视频表述了精心设计环节主要包括:人物造型、场景的设计、音乐与表演相融合。学生快速掌握了知识点,并且在巩固提升环节根据儿童剧《小熊请客》表演视频的观看,利用本节课的理论知识为其设计了编排方案,微课的介入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又如,在《儿歌、幼儿诗的朗读技巧》这节课中,教师将儿歌幼儿诗的朗读技巧进行讲解,并且通过教师的范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儿歌、幼儿诗的朗读技巧。并且通过完成进阶习题的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学生们对于儿歌、幼儿诗朗读技巧的掌握。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上升,课堂气氛浓厚。
(三) 微课在课后延伸拓展中的运用
教授者可以适当地制作一些拓展性的微课,既可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又能进行知识的拓展,丰富学生的视野。例如,学习《幼儿文学讲述指导》的时候,拓展微课可对课上已经学习过的讲述过程中需要怎样去设计好开头和对作品的适当改编,并且对作业课后拓展任务进行布置指导,分组让学生课后充当幼儿园老师,组内其他同学扮演小朋友,将其完成过程进行录制,发至班级群里,既提高学生的课后拓展能力,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 微课在幼儿文学作品表达中应用的效果
微课通过展播和资源共享,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把学习的内容资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其主体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微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微课的实用性,在中职教学中,针对两个同等班级,进行了微课教学效果对比。
以16学前技能一班和16学前技能二班两个班为例,科目选择《幼儿文学》中幼儿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4课时中,我采用对比教育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将学习内容最终通过对理论的运用呈现出来。通过两个班级的作品表达成绩,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未使用微课的班级,在幼儿文学作品的表达处理和讲授上,明显低于使用微课的班级。另外,使用微课的班级,在课堂气氛上,也明显高于未使用微课的班级,这有效地证明了微课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增强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未使用的班级,虽然对知识理论也同样进行学习,但出现明显的精力不集中,特征难点掌握不到位的情况,这些都可以在最后作品的完成度上得以呈现。综上所述,微课在课堂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特别适合在中职院校使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白昱.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1-24.
[3]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使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4]关中客.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作者简介:
杨帆,吉林省德惠市,吉林省德惠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