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能把抽象的化学知识转换成一种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新知的能力及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探究的兴趣;通过课堂引导,学会探究方法;强化激励评价,养成探究习惯;课外延伸,增强探究自主性,从而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长期以来,部分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一些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信息的简单接受而不注重方法的点拨和能力的创新,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很不利。因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中化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很重要。
关键词:自主探究;探究方法;激发探究兴趣;养成探究习惯
一、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探究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未知的事物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对于化学这门在初三刚刚接触的学科来说,一开始可能会充满了学好的愿望;可随着知识点的增多,难度的增加,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会逐渐消退;所以作为化学启蒙老师,我们一定要维护好学生的兴趣,要抓住化学學科的特点,多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相关提问,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最后通过实验揭示其中的知识原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可以说实验贯穿初三化学教学,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我就做了好几个有趣实验: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清水变牛奶、大象牙膏的制作等等,让同学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鼓励创新实验:在用双氧水探究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后,请同学们继续探究如何来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锰在氯酸钾的加热分解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以及是否与水反应时,分别做了往收集满二氧化碳的空的矿泉水瓶内倒水,发现瓶子变瘪了;然后再从矿泉水瓶中取出少量试剂加入几滴紫色石蕊,结果试剂变成红色;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尽可能用更多的方法来加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时,往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结果发现下层蜡烛先熄灭了。然后再请同学们在燃烧着的高低2支蜡烛上方倒扣一个烧杯,结果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课堂上如此设计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更深刻的理解物质的性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二、 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加强课堂引导,学会探究的方法
教师要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纽带,在课堂上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把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例如,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为何有些实验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点评不同实验设计的优缺点。通过小组激烈地讨论和分析,认为“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是由于参加反应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镁带与硫酸反应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肯定不会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最佳实验方案并完成有关实验,该题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利用实验与理论的矛盾产生的冲突,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引导学生从燃烧的三个方面去进行探究,讨论如何灭火时,请同学们去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并总结灭火的原理,或者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来查阅有关“钻木取火”“火上浇油”“釜底抽薪”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分析、讨论、归纳出结论。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 课堂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实行多角度探究,养成探究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课堂中的教与学是动态的过程,特别是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就是课堂资源,如果老师在其过程中因势利导,激励学生生成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有些问题就变成了极其有价值的新问题。如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探究,我们已经学习了Na2CO3和NaHCO3有关的知识的基础上,请同学们重新进行了设计;如果有A、B两种白色粉末,只知道是Na2CO3和NaHCO3,但不清楚Na2CO3是A还是B,你能否加以鉴别?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它们的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仔细观察二者的细微差别,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向装有少量Na2CO3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1~2 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如此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养成多角度探究学习的习惯,给同学自由创设的空间,这样学的知识更扎实,学生学起来也不觉得枯燥。
四、 开展课外探究,加强自主探究方法的指导,增强探究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只有学生自主地想、自己去体验,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兴趣小组”“家庭实验”“调查”等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探究的自主性。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有:
1. 家庭小实验:如简易净水器的制作,叶脉书签的制作,自制汽水,无壳鸡蛋,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自制面粉爆炸装置等等。
2. 课外阅读:阅读化学家的故事,阅读科普读物,阅读有关现代科技成果方面的文章等等。
3. 课外参观、调查。如在学完“水资源的保护”这一课题后,让学生调查身边的水资源污染的情况、收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一些知识。还组织兴趣小组进行有关“食品添加剂”,“土壤酸碱度”测定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化学的兴趣。
4. 定期开放实验室。学生先设计自主探究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自主的探究的热情就会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学生个性特长也会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活动中、生动多样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化学,只要我们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让我们化学教师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做好我们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吴俊明,王祖浩,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2]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秦翠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华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