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2018-11-14 11:00李恒勇
考试周刊 2018年94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摘要:新课改后,各学科教学都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更多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为本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将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和契机。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一、 前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学生树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以使之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是非观以及价值观。但随着现代教育基础的发展,人们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有了新的定义,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自然也就发生了转变,除了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生理念之外,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作为当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必须要深度解剖教材,并将自主学习理念始终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依据学生自身年龄,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 以兴趣为主导,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

興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人们自主进行一切活动的主观意向所在,若是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那么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可能是“零参与”或者“无用功”,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勉强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所以在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给我们教育行业带来的教学契机,利用多媒体能够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以动态画面呈现出来,不仅达到丰富教材内容的目的,同时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能够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如:在学习《展现中国风范》这节内容时,笔者不仅利用多媒体播放香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祖国的日益强大,同时还给学生截取了《厉害了,我的国!》这一影视材料的经典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国的强大,国的魅力,真正激发学生潜藏心底的爱国热情。

当然,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结合多媒体教学之外,笔者认为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让课堂走进生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收集;或者开展“走进养老院、走进孤寡老人的生活、关爱流浪动物”等活动。如此不仅引导了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也感受了生活,实现了教学目的,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 以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依托,让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规范其行为习惯。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实践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建立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学习师长情谊——师生交往——化解“爱的冲突”时,因为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对此有所想法,例子比较容易举,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就应该让位归权,将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能够开口讲自己生活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自己讲学。笔者在教学时,就让学生先自己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讲讲自己身边关于爱和冲突的故事,并且和同学们互相分享。同时笔者还让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自己当一当小老师。如此,不仅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也更愿意和自己亲近了,真正感受了爱,也学习了课本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四、 以合作学习为途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除了兴趣、氛围、环境之外,也是离不开有效的教学形式的,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学生基本学情,将学生分层教学,实现组间差异化并且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分享,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索,解决问题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合理分组后,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内容,互助配合,把能搜集到的关于古往今来的励志的名人典故进行整理,最终形成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节省了课堂上查找资料的时间,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疑问的解答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准确找到自身位置,并且通过解决自己的问题,发挥自身作用,强化自身和集体的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五、 以课后练习为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尽管新课改后,不少教学者都强调要“减负提效”,但所谓“减负提效”也并非就是要我们完全不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只是要求我们的练习设置要精、准、狠,要能够突出问题、抓住关键、提高效率。同时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可完全摒弃的,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更是不可忽略的。为此,笔者认为适当高效的练习是必要的。

如教学了“守护生命”中的“学会防卫和避险”这一相关知识后,设置的问题就应该是具有生活气息并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笔者在教学后设置的问题是:“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收集关于自我防卫的手段、避险的方式以及相关建议。”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复习意识。

六、 结语

当然,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方法远不止本文笔者所谈及的这几点。但笔者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教学目标如何变化,其根本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不会被动摇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坚持以兴趣为基点,以环境为依托,以合作学习、课后练习为路径,一定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慧鸿.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27(01):78-84.

[2]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3]幸碧慧.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6(20):134-135.

作者简介:

李恒勇,山东省肥城市,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