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影响因素

2018-11-14 11:15彭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血液透析

彭静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样本12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乙型肝炎6项检查。结果: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临床透析时间和透析治疗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感染肝炎病毒的概率较高,且其同患者的透析治疗时间及透析年限之间具有较大关联性。

关键词 血液透析;肝炎病毒;交叉感染

血液透析治疗方法是针对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该方法能够维持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但该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会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加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经过重复性的输血和血管穿刺等,从而使得患者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这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透析治疗患者125例,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等,患者透析治疗时间12~ 132个月,平均透析治疗时间48.6个月。其中男59例,女66例,平均年龄53.8岁。

透析治疗方法:感染乙型肝炎的患者29例为HBV组,感染丙型肝炎的患者7例为HCV组,非感染患者89例为非感染组。3组患者治疗频率2~3次/周,每次的治疗时间相同。治疗过程中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透析器具和管路等全部为一次性用品闭。

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乙肝6项检测,针对HCV疾病的检测采用血清抗体-HCV。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统计: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中,发生HBV感染的概率23.2%,发生HCV感染的概率6.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输血与病毒性肝炎感染关系分析:对于HBV感染患者,其中有31%的患者曾有过输血史,同非感染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相比要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此外,对于HCV组患者,其中有输血史患者的人群占85.7%,同非感染组患者相比较高,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感染患者同非感染患者相比,其透析治疗的时间明显更长,且3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乙肝感染,分析该患者可能是南于体液传播造成感染,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尽管该患者已经接种了乙肝疫苗,但并未形成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病毒性肝炎感染,我院强化血液透析操作規范,降低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首先,提倡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选择最佳的血液透析时间对患者进行血液输入,从而维持患者正常的营养供应。此外,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透析室进行治疗[3]。然后则是在对不同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需要更换一次手套,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对于每一例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其所使用的床单和被套等单独处理,同时对其接触到的各种物品和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

参考文献

[1]胡艳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预防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61-262.

[2]刘强,姚丽,刘晓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8):417-420.

[3]孙玉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预防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67-68.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血液透析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研究应对性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